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引导机制的构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引导机制的构建作者:原悦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5期摘要:新媒体媒介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见解的主要途径,对大学生网络表达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构建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引导机制,培育大学生理性自觉的网络行为,建设稳定可靠的信息选择和表达途径。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意见表达舆情引导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成为各种社会舆论、利益诉求表达的平台,打破了人们沟通和发表观点的传统格局,逐步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2018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截至2018年6月,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1]大学生作为使用新媒体群体中最活跃、最庞大的力量,广泛通过QQ、微信、微博、知乎等渠道,获取和分享社会热点、个人兴趣,表达自身的观点、利益诉求,宣泄情绪。由于新媒体的便捷、自由、交互、匿名的特点,加上大学生自律性与三观不成熟,容易被网上恶意情绪感染和煽动,产生了过度表达、歪曲偏激表达、情绪化表达等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公共事件的表达中表现尤为明显,校园网络意见表达引导机制的构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意见表达,对于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诉求,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2]一、源于新媒体平台下的大学生网络表达网络意见表达,是公民针对社会现象、问题,借助网络平台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情绪及建议。这种表达形式可以针对所讨论的信息性质进行私人表达或者公开讨论,同时也可以根据交流的需要,把私人讨论转变公开谈论,这种形式称之为“混杂性表达空间”。而高校的网络意见表达的发布主体是高校师生,借助网络匿名、自由的特点,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发表意见更易于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些思想碰撞、情感宣泄以及利益表达在网络上引起一定的反响,甚至超出校园范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表达一方面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直观简洁且趣味的表达令人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规范意识的表达可能导致乱象丛生,不良信息的泛滥更是龙源期刊网为高校校园舆情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不文明甚至可能涉嫌违法犯罪的网络表达主要包括情绪性谩骂、暴力性中伤、非正式用语、粗鄙化表达、侮辱诽谤等。它破坏了交际表达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道德风气,甚至成为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这些乱象最为集中发生的场合是在群组、跟帖、评论、弹幕中。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不能超越法律底线,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表达,实现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是高校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原则。二、网络表达的特点1.多元化与个性化相融合。网络表达涉及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及诸多热点问题的立场和观点,话题涉及国内外重大时事要闻、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以及娱乐性话题等许多领域。大学生网络表达除了涉及以上内容外,还包括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涉及自身权益的各项决策。同时,90后、0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张扬个性,追求自我,而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话语方式。在网络空间里,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人交流,可以选择具有自己个性的表情、话语等表达观点,大学生善于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有关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民生的看法,敢于宣泄对社会和学校的不满情绪,他们的网络表达总是受个人认知、意志和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表现在网络行为方式上,也呈现出质疑权威和非主流化的特征。2.及时性与传播迅速。传统媒体发布先过滤,经记者采访,数据整理,最后批准发布。因此,新闻的即时性不强,且新闻可能不准确。新媒体的入门门槛较低,使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表达是非常及时的,同时,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管理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就技术设计而言,充分考虑了适用人群的能力与感受,进而弥合了高科技产品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技术鸿沟,操作简便,超越时空界限进行信息传播、发表言论以及对他人言论进行评价。例如,“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爆发时,媒体发布的第一条信息来微博。据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使用率分别为86.9%、64.7%,随着短视频和MCN机构的兴盛,微博在粉丝互动和内容分发等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强化,用户使用率为42.1%,因此,采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表达的普遍性是不容质疑的,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而在过去,没有一个平台让公众活动在互联网上公布。新媒体提供这样一个网络表达的平台,人们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定义传播者、创造者、接受者,每个人都是个性化的群体。[3]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引导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的必要性1.网络表达现状:问题的凸显与管理的失衡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的引导机制不能有效遏制日益凸显的网络表达问题。虽然目前高校广泛加强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受限于专业队伍素质、体制机制等因素,效果有限。大学生作为网络意见表达的主体,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监管不易;网络表达的随意性与隐匿性也增强了高校对网络舆论的管控难度。思想的开放与新媒体时代相对自由宽松的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发布网络信息的平台,网络意见表达途径的复杂性与新媒体的自由、匿名的特点,加上大学生自律性与三观不成熟,加大了高校引导、监管的难龙源期刊网度,大学生容易出现接收信息后不加理性分析与判断,随意发布,断章取义的现象,有甚者会被网上恶意情绪感染和煽动,产生了过度表达、歪曲偏激表达、情绪化表达等问题,给高校的网络管控带来很大挑战。网络监管是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我国虽然对部分的新媒体平台出台了政策,进行实名制认证与管制措施,但由于开展时间有限,高校在网络平台的管控措施上未能跟进,因此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还停留在较低水平。2.引导的可行性:介入的合法与舆论的可控2017年8月2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9月7日,再次出台《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这四项规定是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出台的配套规定,为进一步落实跟帖评论实名制、规范网络社区经营活动、公众平台和互联网群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说明我国对于网络表达的规范不断趋于精细,对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进一步明晰。针对高校思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提高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也提出,“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这也为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引导机制的探索与建立提供了政策导向。[4]网络表达具有即时性,内容海量,难以筛选,危害隐蔽,影响深远等特点。条块分割的监管体制与扁平化的网络空间之间存在张力,现有的整治模式和管控模式,难以有效应对浩瀚的网络信息的即时传播;网络语言传播具有裂变式、碎片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许可性和强制性手段能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对网络表达的引导机制,决不是越严越好,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既要推动高校网络表达的引导机制的规范化,也要考虑到网络语言的生成和传播规律,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在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基础上创新引导机制。[5]四、新媒体时代下建立并完善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的引导机制1.规范高效网络管理制度,将网络意见表达规范与学生教育管理规定相结合。高效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表达机制离不开法律与制度的规范与引导。面对高效大学生网络表达的制度建设相对薄弱,学校的网络监管更多于筛查大学生网络犯罪,而在低俗表达、恶搞文化历史、网络暴力行为、匿名泄愤等方面界定模糊与力度薄弱问题,健全网络表达管控与引导机制势在必行。第一,细化网络表达的边界,让学生了解网络表达什么不可为,同时对于低俗表达、网络暴力等错误行为根据其影响程度,制定出相应的学生违纪条例及处罚等级,并入到学生教育管理规定的内容。通过明确网络表达的边界与责任,形成精细化与操作性强的条文和程序,推动高校网络表达有序进行。第二,借鉴国家网络实名制实践经验,在校园内部网络龙源期刊网实施实名制注册与留言,对于约束与引导大学生网络表达,培育大学生积极自律的行为,预防网民的侥幸心理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2.构建大学生网络表达官方渠道,确立“主动引导”的策略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直接影响了大学生辨识力与理性精神的现实,要引导他们加强对主流媒体的关注。从以往的经验看,大多数高校网络表达引导方式较为单一,引导工作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主动权,从而影响了引导的效果。大学生网络表达引导要确立“主动引导”的策略,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大学生网络表达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某些主题作为话题对象,充分利用网络热点话题,引导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主动开展网络表达引导工作。如2018年1月5日,一名带着孩子的教师旅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的事件,就引发了大学生的热议,山东交通学院的老师在学院公众号发表一个谈论议题:如何看待此次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在此平台,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同时引导学生不要被网络暴力言论误导,过度将该事件与教师身份挂钩是有失偏颇的,该事件是校外的个人行为,与教师身份无直接关系,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网络热点,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中,引导主体不能被动澄清舆论中的错误信息,还要主动出击,利用舆论来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校官方媒体不仅要及时回应校内外热点问题,避免网络意见的群体极化,而且要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自身需求,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对国家大政方针、时事热点、学校问题进行官方解读。另一方面,在学校官方媒体上链接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等主流媒体,使大学生在纷杂的信息中倾听权威声音。同时,高校要主动建设网络阵地,提升学生对学校媒体的信任度与依赖感。3.建立高校网络意见三级管理队伍建设开展高校网络表达引导的关键在人。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等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充分发挥不同群体在网络表达引导中的重要功能,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引导有力、能力出众的网络引导队伍。要培育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表达环境,可以构建“日常宣传团队-意见领袖-网络检测队伍”三级网络表达引导管理队伍。第一,加强日常宣传队伍建设,依托班级团支部,设立覆盖基层班团组织的基层网络宣传员,负责主流评论及积极向上网络信息的传播工作,让正能量在基层学生网络空间中发挥重要功能。第二,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表达的舆论走向。习总书记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会议上提出了“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强调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因此,学校要有意识培养教师“意见领袖”和学生“意见领袖”,在热点问题上进行方向性引导。这些教师和学生多属“精英分子”,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信息敏锐,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比较深刻,能够提出正确而独到见解。一方面,要注意挖掘在大学生中享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青年教师、优秀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不断提高其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予以充分表达的自由,同时要及时培训,提高他们分辨是非曲直、理性发表网络观点的能力,通过他们的影响来促进整个大学生群体网络表达的健康发展。第三,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