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导入的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课堂导入的作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回顾前一时期,我们的新课程培训可以归结为三新一德即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培训,在这次教学技能和实践模块培训中,我的培训课题是激趣乐学谈导入,画龙点睛话结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和结课是不可缺少的两部分,许多名家大师这样评价导入和结课在一堂课中的地位:一是风头、豹尾说。古人做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许多名家也这样来评价我们的导入与结课,意思是导入应像风头,应该不同凡响,有吸引力,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使学生激趣乐学。一堂课的结尾要像豹尾般的响荡有力;二是爆竹、撞钟说。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句》中说到:“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受到震动;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回绕,不绝于耳。谢榛讲的是写作;但她与教学的结尾也有相通之处。教学应该有个如爆竹般生动的开端,还要有如撞钟余音绕梁般精彩的结尾。这样的课堂才是才是完美的课堂。所以我们探讨的这个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什么是课堂导入与结课,它们的作用如何?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又有那些常用类型呢?这是我们这个课题探讨的具体内容。激趣乐学话课堂导入(一)课堂导入概念导入,又称“导课”“开讲”或“开场白”。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理解,“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课的导入是课堂上正式教学的启动,它指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是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所有教与学活动的通称导入。可以看出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导入拉开了一堂课的序幕,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导入是否引人入胜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例:记得刚走上三尺讲台时,我对一堂好的语文课的理解就是课堂内容充实、生动、有趣,至于别的觉得是无关紧要了。直到那次语文讲课比赛我才明白了我的想法太简单了。为了在那次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我请了一位前辈给我指导。还记得那次我讲的课文是朱自清的《春》,试讲后前辈对我课堂中的表现予以了肯定,也对我的不足加以了指正。还记得他当时的话“你的这堂课最主要的缺憾是你的导入,你要知道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在他的指导下我用了《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的视频作为我这节课的导入。视频开始孩子们就被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歌声给吸引了,歌曲结束后,我顺势说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文学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看看他笔下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打开书本,似乎很期待看看他笔下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这堂课学生们很投入,效果也很好。最后评委点评时评价很高,还特别提到我的这堂课的导入是亮点。有了这堂课的经验,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都会很重视课堂的导入。(二)课堂导入的作用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会使学生迅速理解老师意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双方都很愉快。导入是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主要作用有如下四点:1、凝聚——指向作用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导入的首要作用。学生在课前的活动、思绪是多种多样的,课间休息的十分钟似乎意犹未尽。上课铃响后,需要及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集中到的课堂教学上来。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的导入,会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指向到教师身上,指向到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上。导入,它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教学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如果学生不专心致志,不把注意力集中和指向于课堂教学上,教师督学再用力,教学信息也不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学也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导入行为。2、激趣——深化作用即激发、深化学生对新授课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所以优秀教师在开讲时,能巧设疑难,唤起欲望,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抓住学生的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振奋学生的内心,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3、消疑——置信作用即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枉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这是因为好的导入能增强新课的趣味;学生产生愉悦感、紧凑感,因而心情愉快,情绪饱满,注意集中,思维活跃。思维活跃不仅能降低理解上的难度,而且能消除师生之间紧张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4、铺垫——拓展作用好的导入能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由此使教: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展不断推向高潮,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例:一位教师刚进入教学岗位后,曾经以为不需要过多的重视导入环节,甚至可以忽略。但一次特殊的经历让他明白了导入环节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到校不久,他被分配到一次试听课的任务,他为学生准备的是一份数学测试卷,可以说幕后工作做的相当完善。但不巧的是,试讲的当天晚上正好来了一位家长,聊到八点才结束,匆匆忙忙吃了晚饭后就把学生做好的试卷拿来讲评。这样的试听课自然少了很多开场白,单刀直入的对每个题目展开解析,同时,归心似箭的他也省略了必要的互动环节,就这样一鼓作气讲完了所有题目就匆匆离开。本以为经过一翻酣畅淋漓的知识点轰炸,学生的兴趣会被他激发。没想到,事后领导告诉他的却是:“学生对你非常不满意。”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个晚上他是怎么回家的,心情相当低落,一直很有自信的他好像被浇了一盆凉水。经过一番反思,他认为问题就出在一开始,也就是课堂的导入部分。虽然是试听课,但也要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后来他请求再一次的试听课。第二次教学开始,他首先对首次试听课的表现向学生道歉,之后的讲解中,他格外重视知识的由浅入深的循序导入,在过程中适度扩展一些知识,在课堂练习环节也讲授了一些做题方法和解题经验。两个小时就这样很快的过去了,不出所料,学生和领导对他的改变作出了认可。后来他和学生在交流中提到那次有惊无险的试听课,学生终于和他说了真相,学生是这么说的:“你当时上课一开始就只顾着自己讲,一切都是那么突兀。”讲完后,他哈哈大笑,老师也笑了,但更加明白了一些道理。现在,在每一次的备课中,他都会事前考虑到这堂课应该采用何种导入方式。可以长可以短,可以活跃可以严肃。可以采用播放影视片段的方式先声夺人;也可以采用启发思维的诱导方式;等等等------这样的实践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学贵刻苦,教贵诱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与懂得如何引导,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导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必须学识雄厚,视野宽阔。还要求我们应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导入行为的训练,掌握导入的技能技巧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