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前世今生汇报人:张艺泓物理学院学号:1311901091目录Contents1狂犬病简介2传播方式3临床表现4预防治疗2狂犬病简介观看视频:UnderstandingRabies3狂犬病简介概念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有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100%。4狂犬病简介简史•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传》上已有记载。•公元前322年,Aristotle认识到人狂犬病与动物狂犬病的关系。•1804年,Zink第一次证明狂犬唾液具有传染性。•19世纪80年代,Pasteur等人研制出狂犬疫苗。•1903年,Negri发现内基小体,使狂犬病的快速镜检诊断成为可能。全世界均有狂犬病的报道。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年死于狂犬病的有5万多人。亚洲为狂犬病严重流行区,其中印度为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狂犬病流行已久,死亡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5狂犬病简介显微镜下的无数狂犬病病毒粒子(小暗灰色棒状粒子)和内基小体(Negribodies)()病原学•导致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狂犬病毒含5种主要蛋白: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和膜蛋白(M)。•狂犬病毒易被灭活,耐低温。•豚鼠接种能分离病毒,也能用地鼠肾细胞、人二倍体细胞等细胞株增殖、传代。6狂犬病简介显微镜下的无数狂犬病病毒粒子(小暗灰色棒状粒子)和内基小体(Negribodies)()病理过程•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或者皮肤细胞,并在其中渡过潜伏期,而后通过肌细胞、皮肤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沿神经细胞的轴突缓慢上行,上行到脊髓,进而入脑,并不沿血液扩散。病毒在脑内感染海马区、小脑、脑干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灰质大量复制,沿周围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肤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对宿主主要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Negribodies),即为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颗粒,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也是本疾病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指标。•狂犬病病毒在周围神经组织里的平均移动速率是3mm/h,上行到中枢神经组织(脑-脊髓)后可在一天内繁殖扩散到整个中枢神经组织内。因此,伤口离脑-脊髓越远,潜伏期就越长,疫苗就越有可能及时生效从而有效预防狂犬病发作。7传播方式哺乳动物中,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等都可能染病,如人、猫、狗、雪貂、鼬獾、貉、浣熊、臭鼬、狐狸、狼、熊、蝙蝠还有马。8传播方式从皮肤粘膜入侵•狂犬病通常由其他动物传染给人类,被染病动物或患病者抓伤或咬伤都可能感染,染病动物的唾液在与其他动物或人类的黏膜接触时也具有传染力。•狂犬、病猫、病狼等动物的唾液中含病毒量较大,于发病前3~5天即具传染性。狂犬病毒也可被貌似“健康”的动物所携带。•大多数的人类狂犬病案例都是被染病犬只咬伤(99%),在美国,蝙蝠则是最常见的狂犬病原因(狗造成的案例5%),在欧洲与澳洲,狂犬病只能在蝙蝠身上见到。啮齿目动物如松鼠、花栗鼠及天竺鼠等极少感染狂犬病(除海狸外),故被啮齿动物如鼠咬伤后应寻求专业建议,适当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要注射狂犬病的疫苗。9传播方式呼吸道感染•目前有未经确认的实例表明病毒可经飞沫由黏膜或呼吸道传染,在探索有狂犬病蝙蝠的洞穴时被含有蝙蝠粪便的飞沫感染。消化道感染•吃病畜肉感染或动物残食感染,以及通过口腔粘膜感染。器官移植感染•狂犬病从一个人传到另外一个人极为少见,曾出现于器官移植,极少出于人咬人或接吻,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四个人因狂犬病身亡。2013年美国研究人员表示,一起罕见的人类感染浣熊狂犬病病例,造成美国一名肾脏捐赠者在2011年死亡,他的器官移植接受者也在18个月后病发身亡。10临床表现11临床表现潜伏期•潜伏期通常约2个星期至12个星期,在记录中曾出现四天到6年,视伤口严重程度、伤口部位等因素而定。但若发病,致死率接近100%。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具传染性。初期(可持续1至4日)•大多数患者出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乏力、不安、恶心等症状,对疼痛、声音、光线等等外界刺激敏感,咽喉出现紧缩感。由于病毒在伤口附近大量繁殖而造成周围神经刺激,因而感到伤口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类爬行的感觉。12临床表现中期(痉挛期,约持续1至3日)•原先各种症状转趋强烈、明显,且出现严重痉挛。患者开始精神错乱而出现幻觉、谵妄、幻听等等症状,同时对于光、声音、水、风等外界刺激的反应变得更加激烈,其中对水的反应最剧烈。因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受损,引起呼吸肌、吞咽肌痉挛而出现“恐水”、“吞咽、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恐水”是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的症状(个别患者恐水症状并不典型,亦不一定在早期出现),该表现为确认罹患狂犬病与否的重要症状之一,因除狂犬病外尚未在其他疾病中出现。此“恐水”表现相当多元,举凡“喝水”、“流水声”、“看见水”或听到“水”字可能导致咽喉肌严重痉挛,此时患者常常因喉部严重痉挛而窒息死亡。•由于脑部已受侵袭,各项认知功能开始退化,加上咽喉疼痛肿胀而缺氧,脸部会出现扭曲表情并烦躁不安,会突然出现冲动的失控场面如发狂大吼、自残等行为,此外还会因持续高烧而大量出汗导致脱水。部分病程较慢的病患此时期尚有部分言语、自主能力,但意识已不甚清楚。而大部分病患在此时期因高烧与神经破坏,随时可能死于中枢神经衰竭、呼吸衰竭、心脏衰竭或高血压、大型中风。13临床表现末期(瘫痪期,持续6至18小时)•随痉挛抽搐逐渐停止,病情进入末期。此时患者似乎逐渐趋于安静,少数病人病情出现短暂好转且恢复意识,能配合治疗、简单回答问话、或勉强饮水与进食。疾病似有好转,但意识将很快再陷入模糊,各种瘫痪症状逐步出现,尤以肢体瘫软为大宗,另外包括“颜面瘫痪”、“腹壁反射、膝跃反射”等生理反射消失的症状也会出现。此时病患迅速陷入昏迷,呼吸逐渐减弱、不规则,出现大量“痰音”。脉搏逐步减弱、不规则,甚至无法测得。心跳减缓、心率混乱且血压逐步下降。皮肤失去血色转为湿冷并出现花纹且指端青灰。•病患最终瞳孔散大,口鼻腔中流出咖啡色液体,迅速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末期进程极快,不到一天即可能造成病患死亡。14狂犬病传播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监控大规模接种疫苗•当1980年代开始在拉丁美洲进行通常为期一周的大规模疫苗接种,预防注射犬只可达到45万头,疫苗接种率达80%,明显使得犬只及人的狂犬病发生率下降犬只数的控制•采用扑杀做为数量控制的方式,由于成本较低,故被许多国家作为对大规模控制犬只狂犬病措施。15现代医学的预防和治疗预防狂犬病,也就是使用狂犬病疫苗,力图在狂犬病病毒破坏人的中枢神经之前激发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抗体。狂犬病疫苗于1885年由路易·巴斯德发明,他在一个被患狂犬病的狼咬伤的9岁儿童身上试用成功,这项成果被誉为“科学纪录中最杰出的一项”。发明狂犬病疫苗的路易·巴斯得(LouisPasteur)16被咬伤后预防性处理•用消毒剂充分清洗伤口,迫不得已的时候甚至只用清水洗涤也有意义。但是注意不要用嘴吸伤口,因为口腔中的微小破损可能拉近狂犬病毒与脑的距离。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再进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愈早愈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清洗伤口之后就应该注射狂犬病疫苗;接种疫苗的同时,还可以在伤口附近浸润注射狂犬病病毒抗血清,但是如果使用抗血清的话,有必要加大疫苗的用量,以避免抗血清降低疫苗的效果。现代医学的预防和治疗17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是在被咬伤后24小时之内(越快越好),因为一般来说,狂犬病疫苗诱发淋巴B细胞产生抗体的速度快过狂犬病毒繁殖和破坏的速度,所以即使病毒已经入侵,于发作前接种仍然有效。为了谨慎起见,一般医师会额外使用抗病毒血清浸润伤口周围或者注射,尽可能的减少体内狂犬病毒的数量,为免疫系统争取足够长的响应时间。如病毒已入侵中枢神经而发病后,即使接受被动免疫也很难挽回生命,因为免疫细胞较少进入中枢神经组织(血脑屏障的阻隔所致)。现代医学的预防和治疗18密尔沃基疗法(Milwaukeeprotocol)•密尔沃基疗法(Milwaukeeprotocol)是一种治疗人感染狂犬病的实验性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使用化学药物使患者进入诱导昏迷(inducedcoma)状态,并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这由小罗德尼·威洛比(RodneyWilloughbyJr.)在成功治愈珍娜·吉西(JeannaGiese)后进一步发展并命名的。•这种治疗方法基于以下假设,即狂犬病的危害是由大脑暂时性功能障碍引起的,通过诱导产生的脑功能暂时性部分停止,可以避免这种损害,保护大脑免受破坏,同时也给免疫系统时间战胜病毒。现代医学的预防和治疗19现代医学的预防和治疗观看视频:Calif.girlsurvivesrabieswithouttreatment20现代医学的预防和治疗被有疾病症状的或与健康猫(狗)行为有异常的犬(猫)等温血动物咬伤后,要尽快去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观察咬人的猫(狗),如果10天内,这个猫或狗还没有因狂犬病发病死亡,就可以终止狂犬病预苗注射,同时可判定被咬人根本没有被传染上狂犬病。这种方法是可以百分之百排除人被传播狂犬病的所有可能性。十日观察法21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