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检验检测行业研究报告--------作者:金一超胡莹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而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是世界各国市场准入和监管的有效技术性措施,同时也是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质量技术基础。通过强化认证认可基础建设、提升认证认可行业治理能力、提高认证认可有效性和公信力,能够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注入新动力,能够更好地支撑质量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要求,国家认监委今年发布了《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围绕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点战略,在认证认可领域重点开展10个方面的先导性质量提升行动,即:统一整合绿色产品认证体系、着力打造高端品质认证服务、深入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大力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培育壮大认证认可新业态、积极创建认证认可示范区、加快构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巩固扩大国际合作成果等。目前,这些质量提升行动已在建筑、航空、机械、汽车、家电、玩具、食品等行业率先实施。一、交通工程检验检测行业概况(一)行业基本情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基础产业。与此同时,全民对保障建筑质量的意识不断提高,检测作为保证交通工程质量的重要监督手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检测行业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20年的历史,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从无到有。工程检测一开始往往由单位内部试验室自行完成,由于缺少全国统一的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而欠缺公信力。随着建设规模的急剧扩大,检测行业内部也不断地深化体制改革,过去垄断经营的检测机构逐步失去了政府的保护,接受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各类检测、实验单位从母体中脱离并经解构、兼并、破产、重组而成为独立的法人,成为了建设工程检测市场的鲜活细胞,行业呈现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二)行业市场规模《“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未来五年将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建设,加《“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未来五年将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建设,加快建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并逐步成网,充分利用现有能力开行城际、市域(郊)列车,客运专线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提升国省干线技术等级。构建分工协作的港口群,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立海事统筹监管新模式。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航空运输协作机制。1、城市建设情况加快城市建设必然要集中大量资金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环境、交通设施等大量城建项目的投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这为经济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刺激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检测业务需求。截至2015年末,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已经达到51,584.1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更是达到了52,102.31平方公里,同比去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城市桥梁也达到了64,512座,同比2014年有4%的增长。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公路建设规模根据《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末我国完成公路建设469.63万公里,公路密度为48.92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往年均有所增长。而2016年我国公路建设投资16,5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949.97亿元,增长1.7%。普通国省道建设完成投资5,336.07亿元,增长15.7%。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227.27亿元,增长6.5%,新改建农村公路25.28万公里。数据来源:《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3、水路建设水路运输具有运输量大、污染小、安全性高的特点,是建材、石油、煤炭等6451261872595305760153386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城市桥梁(座)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它能够拓宽运输渠道,极大方便了货物运输,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巨大影响。截止2016年末,我国各等级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一级航道1,342公里,二级航道3,681公里,三级航道7,054公里,四级航道10,862公里,五级航道7,485公里,六级航道18,150公里,七级航道17,835公里,等外航道6.07万公里。各水系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长江水系64,883公里,珠江水系16,450公里,黄河水系3,533公里,黑龙江水系8,211公里,京杭运河1,438公里,闽江水系1,973公里,淮河水系17,507公里。数据来源:《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4、浙江省交通建设规划到2020年,将高水平打造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高水平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高水平提升综合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基本建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强省的目标。铁路: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5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250公里。到202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4,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5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380公里,实现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1小时交通圈;公路: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新改建国省道2,000公里。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800公里,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到80%,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级化;水路:新增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3亿吨,新增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150公里。到2020年,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600公里。12.7112.712.6312.5912.512.4612.312.3512.412.4512.512.5512.612.6512.712.75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全国内河通航里程(万公里)二、行业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一)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检测、养护,主要政策如下:为促进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对城市桥梁、道路交通、水利工程的安全检测并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交通部发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公路水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等文件都为我国强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工程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正处于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优化网络布局的关键期、提质增效升级的转型期,将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交通运输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思路、方式和路径,优化结构、转换动能、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更好地满足多元、舒适、便捷等客运需求和经济、可靠、高效等货运需求;要突出对“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的支撑保障,着力消除瓶颈制约,提升运输服务的协同性和均等化水平。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检测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可见交通工程检测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公路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利于该行业的发展。2、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规划中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做出了重要规划。根据《2016~2020中国城镇化率增长预测报告》预测,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达到8.1亿,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4%。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对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代表的市政工程需求随之加大,为满足国家对工程质量和环保的要求,更多更先进更环保的材料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催生出了新的检测需求。同时根据国内相关规定,建筑材料应用到工程中都要经过相关机构的检测认证,带动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和建筑安全鉴定行业的不断发展。3、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公信力日益得到社会重视第三方工程质量检测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出具的报告相对于企业内部出于质量检测目的出具的报告更具有公正性。且各检测机构自觉维护自身的市场公信力,统一相关行业标准,加强内部控制,制定了严格的内控机制以杜绝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确保检测质量及检测报告质量。2015年10月27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首个诚信国家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发布,该标准从法律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责任要求四个方面,规定了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遵循的基本诚信规范。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检测机构健康快速的发展,从而有利于行业的进步。(二)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政府招标模式的广泛推广政府招标模式的广泛推广将导致行业利润下滑。近年来,政府招标模式已经成为了主流的采购方式,而采购部门往往受限于政府财政预算,在能完成指定任务的基础上更偏向于投标价格更低的一方,使得降低竞标价格成为了企业必然的选择,行业的整体利润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工作发展不平衡,我国许多城市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且我国各省安全鉴定管理机制差异性很大,这就导致了检测企业进入外省检测市场的难度加大。虽然我国政府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但是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三、行业发展趋势及特点(一)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工程检测机构长期以来依附于各类母体,行业发展缺少激励机制,进步缓慢,检测机构的数量多年内也基本维持不变。然而,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颁布实施后,要求检测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机构并需要取得相应证书,工程检测市场逐步得到开放,第三方机构迅速发展,国外先进的检测机构也融入了市场竞争。(二)行业地域性限制慢慢被打破行业发展初期由于检测机构大多属于当地质监站,当地政府会将政府类工程交由本地质监站下属的检测中心完成,有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随着体制的改革以及招标制度的推广,检测中心开始独立于当地质监站变成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业务,地方保护主义也随之慢慢弱化,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对于信誉优良、技术先进、品牌知名的企业,打入异地市场获取订单的概率不断提升,行业地域性逐渐弱化,有利于检测行业的良性发展。(三)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通过建立行业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检测机构的监测管理软件,大大提高了检测业务开展的效率,也有利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管。此外,行业还建立了数据控制中心,用于存储和处理全市建设工程检测信息;同时也开通了信息查询平台,组建了检测合同网上登记平台,使检测活动趋于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