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字号:T|T2006年12月11日10:05商务部网站上海特办作者:佚名安徽省地处华东纵深腹地,沿江通海,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对接,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网已逐步形成,并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经济地理位置。近两年来,安徽省国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05年全省GDP安徽省地处华东纵深腹地,沿江通海,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对接,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网已逐步形成,并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经济地理位置。近两年来,安徽省国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05年全省GDP达5375.84亿元,同比增幅11.8%。这给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促进了与物流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十五”期间,安徽省物流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一、安徽现代物流业建设基本情况(一)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化网络已成雏形。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居华东首位;公路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二位;水路航运较为发达,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连通全国9个省市,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三位;管道运输从无到有,建成西气东输安徽段主管道和合肥等支管道;开工建设的成品油及原油管道已达567公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和现代化通讯迅速发展。相继建立了安徽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徽商网”、安徽农网、省烟草公司的电子商务网、合肥海关电子信息网等一批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商贸物流信息平台。(二)物流服务方式呈多样化发展。全省已初步规划建设以合肥、芜湖为重点,蚌埠、阜阳、安庆等为补充的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如合肥现代物流园、芜湖港物流园区、安庆市光彩大市场物流中心等。此外,除由流通企业组建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徽商集团外,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成的初具第三方物流雏形的企业业加快发展,如安徽迅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芜湖港储公司、蚌埠现代物流公司、阜阳汽运集团等。安徽省主要运输货物包括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以及有色金属等,属运量大、运距长、金额高的货物,物流成本较高,现代物流则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各地区物流业服务与地区产业充分对接。合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网络优势,以物流园区为载体,基本形成了机械装备、家电为主的制造业物流;马鞍山、芜湖、铜陵沿江地区依托黄金水道,发展以港口为主的原材料及机械装备、汽车等物流业;皖北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流量的煤炭、农副产品物流。(三)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当前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给中部地区崛起带来了机遇。物流产业是否完善和配套是构成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安徽省已开始承接上海比较成熟的行业如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的对外转移。如联合利华制造基地已从上海转移到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外运合肥物流园将在该开发区竣工。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安徽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市场需求基础的限制。虽然企业内部物流服务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许多企业物流服务仍在企业内部完成,从而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目前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方面难以展开服务。(三)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实行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该条块分割式管理体制分割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四)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物流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企业短期培训成为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三、安徽省加快物流业发展采取的措施现代物流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推动全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安徽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建立安徽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拟由安徽省发改委、商务厅、交通厅、信息产业厅、等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旨在综合组织协调,促进现代物流全面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重点研究以下问题:一是现代物流用地的预留制度和优惠价格;二是物流园区税收属地化政策和财政返还政策;三是现代物流保税仓库和监管仓库的建设问题。(三)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全省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国外资金用于重点物流企业、重大物流设施和重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四)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提高口岸“大通关”效率。拟选取合肥、芜湖口岸作为大通关试点,发展大口岸物流。(五)参与长三角洲大物流圈的联动发展。与江浙沪共同打造现代物流发展联合体,推动长江三角洲物流按生产、流通和消费区域的合理布局,形成多式联运有机结合、流通多功能环节合理衔接、信息处理通畅快捷、现代物流园区功能互补的大物流圈体系。四、推动现代物流业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各种层面的物流规划。国家、各部门和地方三者物流规划应相互协调。物流规划决定全国物流发展,部门规划则是对国家规划的具体实现,地方规划则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地区发展目标,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二)出台便于各产业协作的促进政策。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相互之间缺乏整体衔接;许多产业政策、法令之间缺乏协调性。因此,出台便于各产业协作的促进政策十分必要。(三)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物流产业发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希望教育部门密切关注国外物流理论和国内物流最新动态,培养高水准物流人才。(四)加快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按市场规律,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创造环境。(五)建立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体系。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梳理现行标准。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制定各物流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推进物流服务规范标准的建设,形成一整套既适合中国物流发展需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安徽省滁州市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思考字号:T|T2007年07月19日08:38中国食品产业网作者:蒋晓云国家发改委和粮食局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粮食物流体系,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增加粮食的流通价值。滁州市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物流在全社会物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作为粮食主产区其地理位置国家发改委和粮食局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粮食物流体系,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增加粮食的流通价值。滁州市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物流在全社会物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作为粮食主产区其地理位置及自身粮食物流特点决定了我市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与粮食主销区之间建立粮食流通的快速通道,实现科学流动、畅通运输,大大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传统物流模式向现代物流模式的转变。一、我市粮食物流现状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是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期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地理位置优越。与合肥、南京构成百公里范围的“金三角”,成为衔接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走廊。京沪、淮南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合宁、合徐以及蚌宁高速公路,104、205、312、311国道和诸多省道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全市历来重视粮食种植,历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产量中的比重高达90%,粮食收购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由于城市化加快和粮食流通水平的提高,粮食商品量由2002年的200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280万吨,增长幅度达到40%;同期粮食向外调拨基本保持在100-140万吨。主要流向为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我市粮食的流人量较少,流人的粮食主要是为了满足居民消费的市场调剂和饲料加工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形成了庞大的粮食商品流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格局,9个大型国家粮库,280个收购站点,200多万吨的仓容,7000多米的铁路专用线,1200余台的进出仓设备,3个泊位专用码头。在粮食库存方面,积极开展科学保粮,散装储存率达到100%,粮食运输中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干、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为辅助,依托交通运输网络联接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总体布局,粮食储运环节初具机械化水平,使粮食物流作业基本衔接配套,这些都为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中心提供了基础条件。二、我市粮食物流存在主要问题(一)物流观念淡薄,缺乏现代粮食物流意识和适应现代物流及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相当一部分领导和企业粮食物流观念落后,尤其对现代粮食物流的涵义理解模糊,仍停留在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定势。在观念上没有接受现代粮食物流理念,对物流的推进放任自流,只强调等待上面投资的被动性,而淡漠了其通过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来参与提供服务的主动性。把粮食物流只简单的看作是粮食运输和装卸等,而没有把粮食物流扩大到粮食生产布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加工增值和信息交流等环节。缺乏现代物流技术素质。由于体制原因,全市粮食系统近几年基本没有引进人才。若要实施粮食物流的现代化战略,急需熟悉滁州市粮食系统状况并具备现代营销理念和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虽然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正在加强,但是相对市场需求还相当滞后。(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1、缺乏对粮食外运的枢纽自控力,管理体制滞后。今天的滁州市粮食流通,大部分是利用当地的社会车辆通过公路交通运输至南京的浦口和六合码头装船水运,(约占滁州市外运粮食的70%左右),部分经过滁州火车站、蚌埠火车站及铁路相关区、县铁路运输系统以及临淮关码头等物流节点外运,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功能、技术单一,对外运粮食的重要枢纽缺乏有效的控制力,同样也缺乏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直接制约了滁州市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2、缺乏现代粮食流通管理方式,物流总成本偏高。我市粮食流通形式单一、单位运输量小、中转环节过多,粮食“散运”率较低。虽然多年来在粮仓建设等硬件设施上做了大量工作,各县(市、区)粮库都实行了散存,但对粮食运输、流通、加工建设方面研究,粮食物流设施仍比较落后。专业化物流企业少、服务水平低。在运输环节,目前只能是袋装。“买原粮卖原粮”用麻袋将农民生产的粮食装运到基层粮库,经过检验、过秤、拆包等过程后堆放在仓库中,需要外运时,再由人工或机械灌包、称量、装车运到火车站码头,到达目的地后,人工装卸、搬运和入库。包粮流通中间环节多,工作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包装材料和人力。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公路货运空驶率高达47%。全市在运输过程中相对高额的粮食包装运输与装卸成本是粮食流通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3、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缺乏大型粮食交易和物流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深加工能力不足,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从近十年全市的粮食生产情况来看,正常情况下年平均产量基本在350万吨左右,粮食的产销比例很高。但却没有影响广、交易量大的大型粮食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这种现象在粮食主产区较为少见。虽然也有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但粮食深加工能力不强,粮食产业集中度不够,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弱。(三)信息管理滞后,缺乏现代粮食物流信息平台。我市粮食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下,大多数粮食企业之间几乎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粮食物流信息化程度的严重落后,导致了地区粮食物流多方参与、无序流动、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恶性竞争等诸多弊端,效率和效益在流通过程中损失,阻碍了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进程三、滁州市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基本思路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已成为粮食行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它不仅仅是物资的简单运输,而是涵盖了商品流通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