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曹文轩笔下的纯美世界•曹文轩: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等。《青铜葵花》的出版,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重大奖项,成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该书出版至今6年,已经在国内重印50多次,数百万读者为它感动得落泪。《青铜葵花》在2007年9月已经出版过韩文版。在法国两次引发了“青铜葵花”热。走进人物•青铜:一个很特别的名字,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青铜器具。虽然很古老,但处处散发着古老的气息,让人感觉到舒心,青铜,是经过非常久的时间锻造出来的。不管经历任何困难,或者是任何挫折,始终如一。就像那个乡村男孩,所有青铜所具备的品质,无一不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葵花:就是向日葵。她代表着阳光,使人感到温暖,使人陶醉,并使人精神振奋。•青铜一家人:青铜一家尽管在大麦地贫穷的生活着,但在天灾人祸中,手牵手,心连心,不离不弃,同舟共济。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水灾、火灾、蝗虫灾害,除了贫穷依然贫穷。他们苦乐生生不息,他们瘦削的脸上,眼睛看起来更大了,他们饥锇着、期盼着、顽强而有力的支撑着······•他们是爱的象征,不论多大的苦都不会轻易的击垮他们,这是青铜家的本质表现。情节再现之亲情难舍•葵花一眼就看到了在水面上漂动的画稿,这孩子立即大声叫道:“爸爸!”她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不时地仰起脸来打量着那些大人的面孔,“爸爸!……”干校的人发现了她,立即有人过来,将她抱住。她在那人的怀里拼命挣扎,两只胳膊在空中胡乱地挥舞不停:“爸爸!爸爸!……”她再也不可能听到爸爸的应答了。•青铜的爸爸毫不含糊地说道:“这闺女,我们家要了!”嘎鱼的爸爸抬头看了一眼青铜的爸爸:“你们家要了?”“我们家要!”青铜的爸爸说。“我们家要!”青铜的妈妈说。青铜的奶奶用拐杖捅了捅地:“我们家要!”牛冲着天空,令人荡气回肠地吼叫一声,震下了许多落叶。•使大麦地人感到奇怪的是,小女孩葵花一夜之间就融入了那个家庭,甚至还要更短暂一些——在她跨进青铜家门槛的那一刻,她已经是奶奶的孙女,爸爸妈妈的女儿,青铜的妹妹。就像青铜曾是奶奶的尾巴一样,葵花成了青铜的尾巴。青铜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几乎没有用什么时间,葵花就能与青铜交流一切,包括心中最细微的想法。•“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的一双脚被雪擦得干干净净,但也冻得通红通红……”芦花鞋•冰项链•他挑其中不大不小的,最合他心意的冰凌,然后将三四寸长的一根细细的芦苇管,一头衔在嘴中,一头对着它,用口中的热气,不住地吹着。那热气便像一根柔韧的锥子,在那颗冰凌上慢慢地锥出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洞来。吹穿一颗冰凌,大约需要六七分钟的时间。三月蝗•一根芦苇茬几乎扎穿了他的脚板,一阵尖利的疼痛,差点儿使他昏厥过去。这些日子,他吃的主要是野菜,身体已经很虚弱,经过一阵奔跑,早已精疲力竭。现在脚又扎破了。剧烈的疼痛,使他满身是汗,他眼前一黑,踉跄了几下,终于跌倒在地。纸灯笼•从那天开始,油麻地有人夜里起来上厕所,看到了桥上的纸灯笼。几回都看到了,就觉得很奇怪,先是远远地看着,后来就走到桥上见是一个男孩提着灯笼站在那里,便问:“你站在这儿等谁呀?”•夜晚那河边的纸灯笼照亮了地,照亮了水,照亮了葵花回家的路,也照亮了每个人的心。那盏纸灯笼折射出了青铜一家至亲至爱的情。金茅草•大麦地的春天无与伦比。五颜六色的野花,一朵,一丛,一两株,点缀在田间地头,河畔池边。到处是油汪汪的绿。喜鹊、灰喜鹊以及各种有名的、无名的鸟,整天在田野上、村子里飞来飞去,鸣叫不息。沉寂了一个冬季地大河,行船多了起来,不时地,滑过白色的或棕色的帆。号子声、狗叫声以及采桑女孩的欢笑声,不时地响起,使三月变得十分热闹。大地流着浓浓的生机。•他越来越觉得,大海太大了,草滩也太大了,大得让人有点受不了了。有时,他抱着草站在那里,心思如鸟,飞向了大麦地,手中的草便哗啦啦地落在了地上。•天底下,葵花算得上最具灵性的植物,它居然让人觉得它是有敏锐感觉的,是有生命与意志的。它将它的面孔,永远地朝着使圣的太阳。它们是太阳的孩子。整整一天时间里,它们都会将面孔毫不分心地朝着太阳,然后跟着太阳的移动,而令人察觉不出地移动。在一片大寂静中,它们将太阳的热爱与忠贞。•那天下午,太阳被厚厚实实的乌云遮蔽着,不一会儿,狂风大作,接着便是暴雨。傍晚风停雨歇时,只见一地的葵花,一株株皆落尽金黄的花瓣,一只只失去光彩的花盘,低垂着,面朝满是花瓣的土地……在小说《青铜葵花》里,有两条阅读主线——亲情和痛苦,这两条长线从始至终贯穿着全文。它们时而相交时而平行,把青铜葵花之间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或许,青铜和葵花的命运,本来就是被定好的。青铜和葵花,就像这个雕塑一样,一片生机,却又是一片肃穆,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中。这就像他们的关系,虽然相交,但必定总有一天会分开。因为,生活中的相交线,相交之后就是背轨而行。但是,两人之间所经历过的无数难忘的种种,不会因时间的消逝而磨灭,这才是真正的似水柔情。情节再现之诉说苦难·可是,所有这些办法即使都用上,还是凑不齐两个孩子的读书费用。商量来商量去,还是一个结论:今年只能供一人去上学。那么是让青铜上学还是让葵花上学呢?这使他们感到十分为难。思前想后,最终决定:今年先让葵花上学。理由是:青铜是个哑巴,念不念书,两可;再说,反正已经耽误了,索性再耽误一年两年的,等家境好些,再让他去读吧,一个哑巴,能识得几个字就行了。•大水退去之后,青铜家在原来的房基上搭了一个窝棚。从现在起,他们一家人必须更加省吃俭用——他们要盖房子。说什么也得有幢房子。他们总不能一辈子住在这个小窝棚里。如果就是几个大人,这房子盖不盖,迟一天盖晚一天盖,也就无所谓了,可是现在有两个孩子。他们不能让两个孩子没有房屋住。总让他们住在这窝棚里,会让人瞧不起的。可是家里没有积攒下几个钱——盖房子,可要花一大笔钱!没有几天的工夫,爸爸的头发就变得灰白,妈妈脸上的皱纹又增添了许多,而本来就很瘦弱的奶奶,变得更加瘦弱了,站在风中,会让两个孩子担心她要被风刮倒。•自从蝗虫吃尽庄稼之后,青铜家的人,总是不时地揭起米缸的盖子,看一看米缸里的米。在这些日子里,米几乎是一粒一粒地数着下锅的。青铜一边放牛,一边挖着野菜。奶奶也经常出现在田埂与河边,将可吃的野菜挖起来,放进一只柳篮里。一天到晚,纠缠着爸爸妈妈心思的,就是粮食。他们去水田里去采未被采尽的茨菰与荸荠,他们把头年的糠反复放在风中吹扬,从中再找得一些米粒。情感升华•读完《青铜葵花》,留下的是感动。回味着、收获着……曹文轩用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描写,呈现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虽苦涩却甘甜,虽冷清却温馨的沁人心脾。这本书之所以能如此打动人心,主要是因为它将痛苦描绘的美丽至极,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将大爱嵌入每一个文字之中。它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人生思考:我们不能忽视苦难的必然性,不能忽视其对生命的价值,更不能忽视面对苦难的风度。•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了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这是一份多么纯净的情感——净得透明;这是一份多么纯粹的豁达——让人揪心,为之动容;这是一份多么纯洁的乐观——面对苦难仍能保持一份优雅•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青铜家只有天、只有地、只有清清的河水,只有一番从心到肉的干净。•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决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