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XXX小学XX一、学情分析:1、本班共有A名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作为小学高段起始年级,学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能力上,学生能够综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空间感知能力也扩大了。计算上,学习了整数的乘、除法,计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统计方面,有了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方法;在几何方面也奠定了基本的知识。但学生个性的突出和身体迅速的成长容易形成浮躁、不踏实的个体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从学生期末考试来看,多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计算技巧性不强,准确性有待提高。(二)学习方法科学化、高效化;解题方法多样化方面要在平时加强。2、学困生情况分析:XX、XXX:基本能背乘法口诀表、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能熟练笔算多位数除以两数的除法、口算能力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差,学习兴趣不够浓。书写特别乱的有:XXX、XXX、XX、XX。大多数孩子都比较粗心,失分主要就是这个原因。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其主要内容有: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第二单元:分数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长方体正方体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五单元:方程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等式、方程、解方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第七单元:总复习三、教学重点、难点:第一单元:因数、倍数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2、3、5的倍数特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难点:判断一个较大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地求出两个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第二单元:分数重点: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和通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知识探索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难点:分数意义的再认识,约分中分子与分母公因数的确定,通分中各分母最小公倍数的选择,及小数化分数时的化简和互质数的关系的确定。第三单元:长方体正方体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体特征。(面、棱、高)。2、建立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地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并能运用形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计算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3、掌握常见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意义及其进率与换算。难点:1、表面积概念的建立,确定长方体每个面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在实际应用的问题解决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有几个面及相应尺寸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2、体积概念的建立与容积的区分。3、体积与表面积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有一定的分辨难度。4、体积与容积单位的进率而被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干扰造成困难。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重点:1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简便计算。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运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单计算。第五单元:方程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等式的意义,会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字母表示的树求值。2、结合天平游戏、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a+(或-)x=b,ax+(或-)b=c;a+(或-)bx=c”的方程。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用推算方法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4、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难点:1、正确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区别方程和解方程、方程的解。2、在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重点:1、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2、根据折线统计图发展的趋势,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3、初步学会绘制单、复式折线统计图。难点:1、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2、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正确地描点。3、图例的设置,横轴上的间隔。四、教学总目标: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与除法、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m3、dm3、cm3、L、ML),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9、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自信心。10、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五、具体措施: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或者实际实例,正确地理解所讲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2、注重培养计算能力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练习有计划地安排,在防止学生负担过重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练习。3、注重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时间,享有广阔的空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现在是五年级了,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的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世界。因此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5、提优补差措施:(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2)、课外布置一些观察、操作、实验、游戏、合作等练习题或数学日记(3)、每节课后留一道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开放性题目,并抽一定的时间进行讲析。(4)、对学困生深入进行个案分析,充分掌握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后“对症下药”。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大力表扬,培养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学中优先提问,优先面批,优先辅导,对他们多关心,多鼓励,多指导。教学中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一旦他们达到教学目标或有了一点进步,一定给予鼓励。为他们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有趣的作业,比如多一些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5)、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六、课时安排:单元内容课题内容课时因数、倍数(共10课时)因数与倍数32\3\5倍数特征3质数、合数2整理与复习2分数(共17课时)分数的意义4分数的大小比较2真分数和假分数1分数的基本性质2约分2通分2小数与分数2整理与复习2长方体正方体(共17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3体积与体积单位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解决问题2整理和复习2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2单元检测2分数加减法(共8课时)分数加减法6综合应用:一年“吃掉”多少森林2方程(共20课时)用字母表示数4等式3方程2解方程4解决问题4—5整理与复习2单元检测2折线统计图(共6课时)折线统计图4综合应用:发豆芽2总复习总复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