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2014年3月两会期间参加贵州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4年2月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二、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三、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主要内容一、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文化自信是指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能力及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一)文化自信是文化科学性、价值性与普适性的统一所谓文化的科学性,是指文化是否对社会现实作出正确认识和合理解释,能否作为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理论先导和科学依据。1.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科学性的自信农业种植和灌溉技术养蚕和缫丝技术中医药和针灸技术钢铁冶炼技术军事战略和策略艺术“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谓文化的价值性,是指文化是否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文化自信是对文化价值性的自信中华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亦在于其始终能引领中国社会前进,并为中华民族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之所以看好中国,原因在于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上世纪后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但西方一些政要都只看好中国的改革。布热津斯基撒切尔夫人3.文化自信是对文化普适性的自信这里所讲的普适性,不能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义上来理解,而是指文化是否具有开放包容的品格特质,是否对其他文化具有可供吸收的合理成分和可供借鉴的积极意义。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最小的排他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华文化具有可供借鉴的积极意义当年,莱布尼茨受《易经》的启发发明二进位制,而二进位制最终演变出当代计算机技术,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能够摩擦出惊艳的火花。(二)文化自信是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统一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自上古时期中华文化起源以来到鸦片战争爆发期间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世界上唯一延续5000年而不衰的文化“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西方学者曾指出:“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的更发达、更先进。”“我们绝不应该站在欧洲人的立场上,来对这个民族的历史加以评头论足,因为我们还处于野蛮时代时,这个民族就已经具有高度的文明了。”——伏尔泰:《风俗论》●维系了中国自秦以来的统一和发展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上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汤因比:《历史研究》●积淀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精华“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和合万邦”的美好理想“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中华传统美德:忠诚爱国、崇德向善、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2.文化自信是对革命文化的自信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凝聚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文化。为了信仰,红军将士一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战。红军将士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长征是一条用烈士身躯铺就的胜利之路。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始发时86000多人,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仅剩下近8000人。红四方面军1935年4月始发时近10万人,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时只剩下33000多人。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始发时21000多人,1936年10月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只剩下11000多人。21世纪之初,来自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从公元一千年至公元两千年间人类经历的沧桑巨变中,遴选出100个深刻影响了人类千年文明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中国入选影响了人类千年文明进程的三个历史事件:第一个事件:公元1100年,火药武器的发明,它使人类战争从此进入了热兵器时代。第二个事件: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的帝国,蒙古铁骑打通了东西方文明的隔膜。第三个事件:公元1934年,长征。长征精神深刻地影响并鼓舞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改变。3.文化自信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三个的”为根本任务(文化内容)以“二为”为根本方向(文化性质)以“双百”为发展原则(文化方针)以“三贴近”为发展重点(文化形式)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源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是坚持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三)文化自信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文化自信既体现在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当下发展及其前景的态度上。对于曾经绘就文明华彩篇章、致力于创造文化新辉煌的中华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它既指向历史也指向现实,还指向未来。指向历史的文化自信,即对历史沉淀的文化积累有客观清醒的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与自豪感。“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指向现实的文化自信,即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就的充分肯定。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文化建设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文化和科技进一步融合,新型文化业态得到发展,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治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文化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实质性成效;等等。——从文化产业规模和文化竞争力来看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全国电影总票房440.69亿元2015年2014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2.75%增长到2014年的3.76%。体育、旅游、影视动漫产业异军突起,2015年旅游产业对GDP贡献超过10%。——从文化贸易及其结构来看——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形象来看指向未来的文化自信,即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确信中华文化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经受住各种考验而与时俱进、历久弥新,能够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始终保持自身的比较优势,确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创造文化的新辉煌。•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既要戒除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戒除文化的“现实虚无主义”,礼赞并全力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保守复古,也不是唯我独尊、盲目排外,而是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今天,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普遍交往和碰撞的时代,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侵蚀,使我们产生了文化自卑(“自卑自弃”)与文化自负(“自大自傲”)的心态。近代以来,对中华文化的误判,或以自我封闭、自高自大的面目妄自尊大,或是以妄自菲薄、自残自灭的态度自毁长城。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一)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总之,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时的讲话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创造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片面求洋、全盘西化的错误文化观有所蔓延。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自豪,只有肯定自身文化的合理价值和正能量,才能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能够在不同文化的价值比较中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与创新。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世界文化环境之中的,只有与世界其他文化形态的碰撞和交流中,不断取长补短,吸收营养,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在这种碰撞和交流之中建立起来的:炎、黄文化的交流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以后又在与他族文化的不断碰撞和交流中不断吸收其营养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直至近代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髓——马列主义以及其他先进内容,才发展到今天,成为朝气蓬勃的特色突出的中华文化体系。今后,中华文化还必将在与世界先进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继续丰富和完善自己,进一步走向新的辉煌!也为世界文化百花园再添新色。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但又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制,也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对外来文化的模仿。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创造与创新,才能实现对内具有凝聚力、规范力、号召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日本政府1996至2003年陆续拨付11.37亿日元用于支付一个“C国网客觉醒联盟”的网络组织。C正是China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互联网上一大波媚日哈日分子或正出自这个“联盟”——汤晓华《世界新格局》2011年,维基解密公布美国国务院外交电文中一份密电披露了百余位中国媒体、政府官员、体制内及半官方学者、网络写手、工商界人士等百余位人员正享受美国的“特殊资助”和“特别保护”,并为美国的“特殊任务”服务。这批人员中有一些正是网上炙手可热的“公知”、“大V”。——汤晓华《世界新格局》(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前提历史反复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宁愿失去一个殖民地,却不愿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