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专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标:1.掌握近代民主化: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概况及影响,西方列强侵华的发展轨迹及阶段性特征;2.把握经济工业化: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掌握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4.了解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列强侵华的六次战争史实(中日),今后仍是命题的重点;2.列强侵华手段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是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侧重考查分析列强侵华方式变化的背景原因和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深层次影响;3.近现代主要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也是每年必考热点,今后命题的空间仍然很大;4.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命题的主线知识,在这一知识中附带考查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5.强化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一些重要知识概念的考查。6.近代科学的发展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有侧重。高考预测:政治民主化(必修一)(1)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经济工业化(必修二)(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思想科学化(必修三)(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生活西方化(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考纲考点】【知识归纳】考点提示:1.近代化的含义:即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以工业化为中心,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各方面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2.主要领域及内容:经济领域: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政治领域: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思想领域: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军事领域:创办近代军队和军事工业;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原因、表现、影响、启示。)【专题知识梳理】1.中国近代化包含的具体层面(涉及的领域)、主要事件?具体层面(领域)发展阶段发展进程(主要事件)经济(工业化)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②19世纪末由于外国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③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日益萎缩。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的发展①1953~1956年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②1953~1957年以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一五计划。③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具体层面(领域)发展阶段发展进程(主要事件)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中华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无产阶级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具体层面(领域)发展阶段发展进程(主要事件)思想(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器物变革: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西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中体西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制度变革:向西方学习开始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先是维新派思想家日益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也要学习“西政”。君主立宪、民主共和20世纪20年代以后文化变革: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更进一步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最终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具体层面(领域)发展阶段发展进程(主要事件)社会生活(西方化)衣食住从“衣”来说,由清末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交通运输与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主要包括轮船、铁路、汽车、飞机在中国的出现,电报、电话的发展;近现代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逐渐普及。二.重点剖析:1.近代化与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关系1)二者交叉同步进行,互相影响:工业化为革命提供物质和阶级力量,革命为工业化的开拓道路;2)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保证,而近代化又是前者的最终目的。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侵华战争签订条约主要内容(罪行)影响侵华战争签订条约主要内容(罪行)影响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岛;关税协定;此外,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外国公使驻北京,商船长江口岸行,洋人深入到内地,鸦片合法化兼赔银。火烧圆明园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涌入,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侵华战争签订条约主要内容(罪行)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赔款本息9.8亿两;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镇压了义和团,巨额赔款加深人民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重点知识点拨】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随之发生变化。社会政治导致清政局的开始变化,出现洋务派。社会经济开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关系农民负担加重,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社会思想“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3.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命革命斗争主要过程及主要事件历史作用革命斗争主要过程及主要事件历史作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爆发:1851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1853年占南京改名天京:1856年通过北伐和西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转衰:1856年天京事变后,进入军事防御,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洪仁玕提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义和团运动(1900)兴起:19世纪末,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进程:抗击八国联军侵华,遭中外军队联合镇压。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改革。革命斗争主要过程及主要事件历史作用辛亥革命1911同盟会成立: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为宗旨,《民报》为刊物;革命风潮:和改良派展开论战;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建立民国: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帝制终结: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五四运动1919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爆发:5月4日北京学生掀起;上海“三罢”斗争,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初步胜利: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反帝反封建,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民主和科学,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前期)的中国社会经济(1)社会经济三个阶段的概况①十九世纪中晚期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资本输出的种种方式(贷款、开矿、修路、办厂等),列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中国的许多矿山资源、土地资源,加强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③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辛亥革命取得部分胜利的影响,“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两大进步潮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被称为“短暂的春天”。近代前三种各经济成份的性质及地位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最进步最革命的经济成份,政治上表现是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提供了经济基础。【释难知识解析】1.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科学化的特点。①从内容上看: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②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③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思想层次”的过程;④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3.近代后期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主义分期1919年至1949年发展过程及主要事件民主主义分期1919年至1949年发展过程及主要事件1919至1924年中共成立及国共合作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共诞生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教训:1922~1923年京汉罢工高潮失败,必须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1924至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高潮: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北伐战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失败: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民主主义分期1919年至1949年发展过程及主要事件1927至1936年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南昌起义: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道路:秋收起义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道路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才开始转危为安,1936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西安事变: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逼蒋抗日,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民主主义分期1919年至1949年发展过程及主要事件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两个战场: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持阶段: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掀起反高潮;共产党斗争中求团结维护统一战线抗战胜利: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近代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1945至1949年争取和平民主解放战争时期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战略防御:194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