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课标,跳出教材,提升能力长春市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王宏伟“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这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第一句话,这一观点的提出,为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高中地理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改革方向。一、教材的编写原则首先,教材的编写是对课标的解读和诠释。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开展,地理学科知识如何提升学生的能力。教材是高中老师和学生的重要依据。而教材的内容选择也是为新课标服务的。比如,在地理3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下的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的对策措施。”以哪个流域为例,这一流域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提升分析某流域的能力。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教材选取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进行教学;在鲁教版的教材中,教材选取了长江流域的开发进行教学,同时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又分别拓展了珠江、塔里木河、达令—墨累河等流域的开发,从而试图让学生掌握分析流域开发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其次,教材的内容只是课标内涵的一个案例,并不代表是高考的全部。教材内容的选择是一个课标要求中某区域、某流域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由于区域之间的差异,区域的开发还需要因地制宜,既有区域开发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区域开发的特殊性。因此,结合该区域的地理背景,采用符合当地实情的措施、对策,才是教学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正是基于教材和课标的以上关系,做为地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做好老师角色的转换。从而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上课老师讲学生听,甚至是老师讲答案,学生背答案。新教材下的地理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地理的方法和正确的地理思维。所以,在教学中,一是要重视“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弄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二是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2、教师由课程的传递者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过去,教师的任务是教学。教材、教参、教案成为教学的主导,教师作为传递者,受制于它。现在,老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识。教材只是呈现一定的内容和信息以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学习内容,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新教材是教学的载体。随着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我发现它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上课时应根据学生和本地情况对教材实施改革,使教材本土化、校本化,使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此外,尽可能充分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地理教学的资源,借助各种条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活动。3、由教书匠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在传统的教师生涯中,许多教师只顾埋头教书,是名符其实的教书匠。新教材的使用,教学中的问题多、变得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自我反思,对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教育教学的策略。教师的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三、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是为课标服务的,而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而高考中,也是通过某区域来考查学生的地理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课程应该发生大的转变。1、了解学生的地理学情。地理现实就是每个学生所接触的客观世界中的地理规律以及有关这些规律的地理知识结构。如:地理课讲些什么内容,地理教科书的结构,怎样学好地理这门课程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地理这门学科研究的问题既有全球性的、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但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以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对于某一主题学生目前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多少,急需了解什么,学生目前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可以了解,教师能做些什么、怎么做等等,教师在授课前要清楚,从教学程序上讲应该叫教学需要分析,从学生学习角度讲可以叫学情吧。2、建构学生提供良好的地理体系。所谓地理知识结构,是指基本统一的地理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地理事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揭示地与理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通过知识内容小结掌握知识、了解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总结所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并通过教学较为完整地向学生展示知识间局部与整体、纵向与横向、正向与逆向的网络结构。3、合作探究,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协作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可采取了“分工—合作—交流—展示”四大步骤,全班根据学习需要分成若干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承担不同的任务,组员分头搜集资料,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形成本小组的观点并制成表格、文档、小报、幻灯片等形式,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成果。4、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教学新课堂。现代多媒体及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在支持学生进行研讨—探究学习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所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就是,它提高了学生搜集、分析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并依据学校的条件来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新课堂。总之,《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准则,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是高考考查内容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正是如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做好高中的教科书,依据课标,跳出教材,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