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新华中学高三作文编制:邱金虎1化一为万:让素材与题目无缝对接同学们写作议论文常遇到的难题是例证不足或例证陈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是:题目——素材。依据题旨,从素材库中快速搜索相关素材,而不能对已知素材进行深度思考,因而可能会错过一些优质素材。如果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方式:素材——题目,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深度理解,在写作时寻找它与题目之间的关联,做到无缝对接,则能从而解决“素材荒”的难题。希腊神话中坦塔罗斯被打入地狱,备受折磨:他站在一池深水中间,可是他就是喝不上一滴,虽然凉水就在嘴边。同学写议论文也常受这样的折磨,虽然脑中也有不少素材,却怎么也不能用于写作。究其原因,在于对素材未进行深度开掘。其实,仅教材资源就有丰富的素材价值。以《方山子传》为例,我们可以将之运用到以下话题中:⑴角色与本色方山子一生角色多变。少年时一身侠义,自称一时豪士;成年后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由于无所遇合,隐于光、黄之间。人生之路漫长,有时甚至连我们自己也会忘记曾演绎过哪些角色,又或者忘的不是角色,而是本色。角色忘了不要紧,只要还保留着本色。守住本色,是为守住心灵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样才能活出我们自己。⑵生命的取舍世道浑浊,人生不遇,方山子不甘逐其流,不屑扬其波,于是毅然舍弃俗世中熙熙攘攘的显闻、富乐,选择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生活,回归生命本身。这份生命的取舍惊世骇俗,让人仰视!⑶笑傲人生当方山子听了苏轼被贬的遭遇后,先是“俯而不答”,接着“仰而笑”。这俯仰之间其实是一份人生况味,是一种人生姿态!不答是因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亦不必答;继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对待生命的态度,笑傲人生,放下沧桑,不以物伤性,人生自是云淡风轻!⑷安贫乐道方山子放弃显赫的家世、园宅、得官、显闻、富乐,在穷山中过着庵居蔬食、环堵萧然、人莫识的生活,这是多么迥异、悬殊的两种人生际遇呀,但方山子却在清贫中活出了怡然自乐、自我满足的人生境界。⑸超脱在文章结尾,苏轼极度赞颂方山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这难道是没有超凡脱俗美德的人能做到的吗?当然,《方山子传》一文的适用话题远不止以上这些。我们并不缺乏素材,素材就在身边。那么如何活化写作素材,提高素材品质呢?我们以华盛顿的素材为例进行讲解。扬州市新华中学高三作文编制:邱金虎2一、多元思考,读透材料材料:1796年9月19日,华盛顿发表卸任演讲,自我解剖说:“即使正值政府运行最佳期间,判断失误之处也在所难免。最初,我就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经验匮乏,从而促使我怀疑自己能否胜任,也许在他人看来更是如此。”华盛顿主动卸任,让位于亚当斯,为政坛民主更迭树立了良好的先例。从此,连任止于两届,便成了美国总统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第四任总统杰斐逊就是以华盛顿为楷模,一直延续到罗斯福,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特殊背景,才不得以破例,罗斯福在总统任上待了四届,在他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总统任期限于两届。历史将永远记住那一天,1797年3月4日,65岁的华盛顿圆满完成了权力移交,一身轻松地返回维农山庄园。他的孙女记录到:“祖父……为再次成为农民华盛顿而无比高兴。”然而,这种无比高兴的日子还没能过上多久,华盛顿就又被召唤上前线。这一次,是法国和美国起了严重冲突,法国扬言要攻打美国,战争一触即发。亚当斯总统为此致函华盛顿,恳请他再度出山,担任美军统帅。亚当斯说:“您的威名胜过千军万马,只有您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共同对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一心报国的情感,各民族都是一样的。于是世人看到,1798年11月5日,华盛顿老爷子束装启程,前往费城接受军务。我们应对材料深入分析,从多元角度进行解读:⑴发表卸任演讲,自我解剖,可见其谦虚的品质和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⑵首任总统华盛顿主动卸任,使得美国总统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连任止于两届。这给美国的民主之路开了好头。⑶华盛顿完成了权力移交,返回维农山庄园。不久又应命前往费城接受军务。可见其既懂得辞命休息,又勇于担责。⑷就身份而言,华盛顿既是美国总统,也是普通人。⑸华盛顿没有延续惯性,继续任职,而是克服惯性,主动卸任,体现其勇于变革的特点。⑹65岁的华盛顿,为再次成为农民而高兴,他重新回到了人生的原点。二、审准题意,寻找关联面对作文题目,我们首选要做的还是审准题意,而不可让材料“反客为主”,生搬硬套。在审准题意的前提下,再寻求题目与材料的关联,从而实现无缝对接。下面我们以三道题目为例。1.2005年江苏省作文题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是一个比喻性的作文题目,其内涵已在提示语中加以揭示。“凤头”“猪肚”“豹尾”分别指精彩亮丽的开头、充实丰富的过程、响亮有力的结尾。而华盛顿为美国民主之路开了好头,正体现出“凤头”的本质特征。有了良好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自然精彩。扬州市新华中学高三作文编制:邱金虎32.2006年山东省作文题星星雷抒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这首诗的内涵很丰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较稳妥的一种理解是:远看,星光璀璨;近看,亦很普通。这正如华盛顿一样,他是众人眼中的星光摧残的总统,同时,他也是一位普通人。3.2011年广东省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结合提示语,“回到原点”的内涵不难理解。那么如何与华盛顿的例子进行对接呢?稍动脑筋,不难发现,华盛顿重新做回了农民,可以看作是回到人生道路的“原点”。三、添删加工,点题得当在发现了素材与题目之间的关联后,我们还需要注重表达。应根据主题的需要,对素材进行增添、删减、整合,并在关键部位恰当点题。比如以“回到原点”为题,我们运用华盛顿事例时可以这样写:回到原点,并不是人生的归零,而是生命的超越。1797年3月4日,华盛顿完成了权力移交,一身轻松地回到他的维农山庄园,再次成为农民。“农民—总统—农民”,生命在完成了一段高昂乐章后,又回到原点。华盛顿主动告别权力回到原点的姿态启示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超越,人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总分总的结构,体现出思维的严谨。而且中间举例只截取华盛顿与“回到原点”相关的素材来写,笔墨经济而重点突出。俗语说:“一招鲜,吃遍天。”我们真正能做到“化一为万——实现素材与题目的无缝对接”,就能在议论文写作中不再为素材缺乏而犯愁。“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能在写作中做到素材新鲜,必须在平常阅读中加强素材的积累与开发。扬州市新华中学高三作文编制:邱金虎4○精品素材○【素材回放】米芾,北宋人。他行为怪诞不羁:为了得到王羲之的字,居然不惜降低身份以死相逼,“大呼,据船舷欲坠”。他得到一个形状如山的砚台“砚山”,爱不释手,“抱之眠三日”,后被人换走,痛悔不已,写下祭文《砚山铭》。有一次外出,见一奇形巨石说:“这块巨石足以受我一拜!”他整好衣冠向巨石叩拜,并以“石兄”相称。由于言行怪异、不谙世事,他不但仕途无望,而且日渐困顿。他在艺术上不断精进,终于成为旷古的书画大家。2002年12月6日,中国文物界、书画界、拍卖界同时记住了这样一件事:900年前的书帖《砚山铭》,最终以2999万元高价拍出,创下中国书画拍卖全球高价。【素材开发】土壤天才的出现,必然有使他茁壮成长的土壤。癫不可及的背后,是崇尚文化的北宋,是浪漫无比的天子宋徽宗。米芾是颗幸运的种子,命运的风拂过,把他带到了“丹青盛世”的北宋,让他飘落在浪漫天子宋徽宗的脚下,在他身后是一片艺术的沃土。“以画论英雄”,如春雨丝丝渗入米芾的心,他尽情地汲取着这片沃土中的养分,在丹青盛世,如花朵一样骄傲地怒放。视界天才的与众不同,往往在于其独特的视野。当他人的视线仍浮于巨石表层单调的纹路时,米芾的视线早已触到了巨石的心脏,让巨石的心随着他桀骜不驯的心一起律动。一块普通的巨石,一座山形的砚石,常人看来不足为奇,而在他眼中,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心杰作,那是造物者赐予他的艺术灵感与财富。米芾视界的开阔,缘于他的一颗敏感二细腻的艺术之心。穷而后工古今中外,至为优秀的艺术往往留下困窘的印记。著名书画家米芾生前困顿不堪,常常靠借贷度日,但即便如此,他仍磊落倜傥,不屑为稻梁谋,遇有所爱字画不惜倾囊相购。物质的清贫,滤去了凡俗,滋养了清洁,坚定了执着,聚敛了精神。米芾的艺术渐臻佳境,《砚山铭》的拍卖更是创造了书画界的一个神话。假如米芾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富裕自如的生活,恐怕会让艺术的种子胎死温柔的腹中。由是可见,穷而后工,诗人不幸诗家兴。拒绝平庸拒绝平庸,就是在特立独行中走向卓尔不群。画家米芾行为怪诞,迥异常人。他得到一个砚台,爱不释手,竟“抱之眠三日”,后被人换走,他有丧亲般的痛楚,写下千古祭文《砚山铭》。路遇一巨石,他竟以“石兄”称之,且整衣叩拜。他惯识草木之性,却不懂人情之理。而正是这份不随流俗的品性,使得他的作品清新脱俗、自成一格,成为收藏家争抢的珍品。绿色生活当一个人灵魂长久地徜徉于山水自然间,他的生活也将如青山绿水一样绿意盎然。画家米芾,他从俗世的纷扰中抽身而出,将身心托付给了自然山水。他能从一块山形砚石中,发现一颗璀璨诗心;他能于一块奇形巨石中,见到傲岸风骨。怀着诗意而美好的心境,他的脚步染绿了一路鸟啼。绿色生活,其实就是超越于利益之上的诗意生活与美丽行走。扬州市新华中学高三作文编制:邱金虎5自我测试阅读下面这篇关于萧红的文章,想想可以适用哪些话题,并列出四五个字来,并挑选其中三个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语段。萧红:只因她贪恋泥淖中的温暖闫红最早看到的萧红的文章,是《小城三月》,讲述东北一个小城里,一个女孩子温柔而隐秘的爱,萧红的笔调清清淡淡,不刻意渲染,却传递出了无尽的伤感。又看了一些,与张爱玲的浮金焕彩的华丽气象不同,萧红笔下是一派近乎稚气的天然,像一个孩子无心地讲述——那个孩子就坐在姥姥家的门槛上,没心没肺地饶着舌,可是沉重与悲哀终于从言语间带了出来,那个孩子的脸,也被阴影遮住了一半。喜欢这样的文字,难免会关注到作家的生平,这方面的内容不多,都是夹在其他内容的字里行间,零零星星地积攒下来,渐渐有了个整体印象。而这整体印象,正如那孩子脸上的阴影,一种无辜的惨伤。萧红不长的一生里,大致跟过三个男人,每一个男人对她都不好,第一个男人曾与她订婚,但萧红莫名其妙地跟另外一个男人出走了,过了一段时间再回头找这位未婚夫,被对方的家人逐出门外。这未婚夫也似是个有情有意的,把萧红安置到一个地方,两人同居数月,等到萧红的肚子渐渐大起来时,未婚夫突然无影无踪了,结合整个事件来看,简直像个有预谋的报复。但是,就算是一个报复,仍比萧红后来遇到的男人对她还要好一些,起码这个男人给她留下的是一个谜团,而不是确凿的侮辱与冷漠。第二个男人是萧军,很多文章喜欢把他的形象描写得很正面,与反面的端木蕻良做对比。可是,据说有一次,萧红的脸上有一块青肿,朋友问她怎么了,她说是跌伤的,萧军冷笑道,别不要脸了,什么跌伤的,还不是我昨天喝醉了打的。要不是转述这话的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我简直要怀疑是无中生有的传闻。一个文明的男人,怎么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粗暴地撕下那女子最后一点遮掩,冷酷的语言比拳脚伤害更重。至于端木,就更不用说了,他对于萧红的文字都轻视,当着她的面对她的朋友朋友说,她不就会写那些婆婆妈妈的东西吗?对于一个以文字为生命的女子,这伤害可想而知,要是别人这么说,还可以对他的有眼无珠一笑了之,偏偏这个人是她无法忽略的丈夫。如果萧红意乱情迷死心塌地倒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