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面——饽饽啊葫芦儿――冰塔儿葫芦儿――刚蘸得葫芦吆喝-----萧乾《北京城杂忆》代表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晚年曾将《尤利西斯》翻译出来,成为对中国读者的一大贡献。萧乾,蒙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1910年1月27日生,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他又是唯一在大陆落叶归根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招徕()铁铉()囿于()隔阂()饽饽()秫秸()商贩()吹嘘()吆喝()小钹()荸荠()1áixuànyòuhébōShújiēfànxūYāohebōbíqí疏通字词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儿时北京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1-3自然段是写什么?老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声响。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4-9自然段)1.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2.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学习第二部分:默读课文,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第一层(4~9)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第二层(10)写一年四季的吆喝声。在清早、白天、夜晚三者中,重点写的是什么?重点写夜晚。夜晚的吆喝声,作者写了哪几种?卖馄饨的、卖硬面饽饽的、唱话匣子的(没吆喝)、算卦的、乞丐。写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哪一种吆喝?怎样吆喝?•是乞丐。•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乞丐的吆喝声,作者的评价是哪四个字?凄厉动人第一层(4~9)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卖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白天晚上重点是写晚上好不热闹应有尽有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之多“四季”这一段(10自然段),写了哪几种吆喝?其中哪一种写的最具体生动?•春天:卖金鱼儿的•夏天:卖雪花酪的•秋天:卖柿子的•冬天:卖糖葫芦儿和烤白薯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卖柿子的。春天:卖春鲜儿卖金鱼儿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冬天: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四季(总分式)按从春到冬的顺序第二层(4~9)写一年四季的吆喝声。•11自然段-13自然段是评议性文字,分类别对吆喝声进行欣赏,你能从文中找出代表作者看法的语句吗?评议一: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评议二: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评议三: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叫卖的文化内涵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二,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三,叫卖的语言十分丰富,极富表现力。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卖山楂的有的善用比喻:如“栗子味儿……有的合辙押韵,颇为动听:如“又不糠来又不辣……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1.运用轻声2.有儿化音3.方言词语4.合辙押韵儿化音:•一头儿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着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儿,另一头是一口汤锅……讲究皮要薄,馅儿要大。•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未成形的幼蛙)最有好感……合辙押韵:•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读完整篇文章,体会一下,文章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有一点点地惋惜。据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2006年发起的“声音文化记录”行动调查发现,叫卖声已成为号子、口技之后“城市最濒危的声音”。“声音”,是一种文化,一个记忆,一段感情。为了保护那些正在失去的声音,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纷纷发起“拯救声音”的行动.北京崇文区文化馆民俗文化艺术团曾专门搞过一场表现叫卖声的演出,深受欢迎。2004年,中国叫卖大王臧鸿老先生出版了他自己演唱的民俗CD《老北京吆喝》。正在消失的南京吆喝,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5年,南京举办了“南京吆喝大赛”,2006年该市还在学生中举办了“暑期吆喝免费培训班”。南京市拟将“南京吆喝”申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用来评价《吆喝》一文再恰当不过。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但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律,是一种应当被记载在史册中的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将深深地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结语:作业:自己为高邮咸鸭蛋创造一则吆喝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