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顾泠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行动学习: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造就名师团队之路一、追求卓越的职业生涯二、面对课改的知识技能三、行动学习是基本途径四、若干误区与经验提示五、国际视野的行动学习一、追求卓越的职业生涯1.教师是个终身学习的专业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三大支柱: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态度(情感与意向)教师在职学习以提升教育实践智慧为核心,由此确定此项工作的目标指向与行动特征。有人说,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明”是智慧,更是一种美德。《礼记》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2.教师职业生涯与知识结构变化专家教师经验教师职初教师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顾泠沅,2001)●教师职业生涯有走向成熟与追求卓越的两次跨越●案例成为联结教师成长各阶段的纽带(主题、细节、问题、解读)3.职初教师走向成熟1999—2000,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彭恩霖等,在全球范围开展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多国案例研究(中国上海、法国、日本、纽西兰、瑞士)。结果表明:内容涉及学科教学、教学管理、职业责任与道德的新教师入职教育对教师成长有关键性的意义。上海案例进一步说明:①“师带徒”。新教师从导师那里学做人、学处事,受益匪浅,与导师共同工作,使他们加速了经验学习的进程。②“教研活动”。融入公开性的交流及对教学的审视,让新教师获得公众评论其教学优缺点的机会,使他们从教学的边缘参与到中心参与,是新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4.经验教师追求卓越2000—2001,香港大学徐碧美教授,采用对教师工作、生活的人种志案例研究的方法,结果发现,别人(德莱弗斯兄弟、斯腾伯格等)提出的“卓越”理论,尽管把握了专家教师的静态特征,但并未把握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关键差异(动态形成过程)与特征:①组织结构良好的基础知识以及思考和反思的知识技能特征;②实践知识理论化、理论知识实践化的知识发展特征;③不断探索和实验,始终行走在能力极限的边缘上(“挑担子”)和不断质疑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找岔子”)的行为特征。徐碧美的研究以教师课堂教学为对象,倡导了一种从课堂教学角度分析专家(名师)知能的研究风格。二、面对课改的知识技能1.观念转变与能力测试教师观课视角走向能力为本图4权重方案25年前后比较0.100.120.140.160.18目的要求内容组织概念教学能力培养师生配合教法特点教学效果1982年权重2007年权重1980年代权重2000年代权重2030405060708090计算概念领会分析1991年(平均分)2007年(平均分)估计线学生能力目标测试喜中有忧类目操作概念领会分析1990平均分67.1963.9647.1132.432007平均分84.0775.2854.8228.962007年4000学生平均分1990年3000学生平均分根据测试难度调整的2007年估计分2.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案例】一堂科学探究课:“水能爬高吗?”学习毛细现象的知识,改变以往只是告诉事实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①玻璃棒、粉笔、细沙柱、玻璃细管、宣纸插入有色液体中②用放大镜观察“能爬高”物品的共同特征观察与分类: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分成“能爬高”、“不能爬高”两类找原因:“小孔”、“缝隙”,这就是“毛细现象”③有学生发觉:管子越细、缝隙越小,爬得越高,能否做做试验?有发现:简约因素,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还得到一条漂亮的曲线③解释生活中、自然界中的毛细现象会应用:酒精灯的芯,月季花的颈外国专家:“我终于看到了儿童真实的探究!”(1)L.舒尔曼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①学科知识②一般教学知识③课程知识④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知识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Veal和Makinster建构了一个金字塔模型,PCK位于塔尖,是多方面整合的结果。PCK背景、评价、课程、学科性质、环境、教学法、社会文化、教学管理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通过论证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3.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框架(3)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四部分①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②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③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④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教师知识基础框架,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成分PCK明晰化之后,利用PCK解决问题的教学技能也渐渐被开掘,这大大厘清了世界各国对教师资格的认证以及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向度。(2)学科教学知识(PCK)成为教师教育的重点早期强调教学内容知识近年关注一般教育学方法的有效性(课程、教学、作业评价等)现在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同为关键4.专业技能(1)学科教学技能●学习课程理念和标准●熟悉掌握教材●了解学生认知准备●课堂教学(接受取向的解释性学习与活动取向的探究性学习)(2)班集体管理技能●班集体活动中处理个别学生学习问题●创造性采用组织策略●预防学生发生问题行为●教学监控(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3)教学研究技能●科学取向的研究(调查与统计分析、教学实验研究等)●人本取向的研究(行动、课例、田野、个案、叙事、传记、人种志研究等)(4)教学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互化的技能●任务分析与过程分析(课堂观察、录像带分析、深度会谈等)●有主题的情境对话(讲故事、聊天、讨论等)●认知师徒制(榜样、点评、要素分析等)●成长记录袋(反思日记等)(5)人际交流技能如倾听、交流、沟通、合作等三、行动学习是基本途径1.提高在职教育有效性的策略与讨论●同事互助指导(PeerCoaching)——避免“萝卜烧萝卜”——还需专业引领●案例讨论(ResearchLesson)——“教案不能复制效果”——还需行为跟进●从讲授先行模式改为实践先行模式——还是知行割裂的线性思路——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的集体活动制度,能取两种模式之所长2.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先后120名,8个典型:“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案例】一位语文名师“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方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三个关注(自我、文献、收获)和两个反思支架(更新理念、改善行为)的课堂改革经验,无一例外是教师成长的捷径。3.行动学习及其实施要素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课例设计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更新理念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三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有效与低效的比较较有效的培训策略成效较低的培训策略大部分培训在学校进行,受训者在那里进行观察、协助和教学。培训一直贯穿教师的职业生涯注重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成组或成队的教师一起接受培训培训改革是课程改革和其他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督导体系对好的教学实践予以支持培训始于由教师提出的学习需要和要求自主研究和自学至关重要培训主要在大学、师范学校或教育部进行培训仅是一次性的职前活动注重获得证书和文凭教师单个地受训培训改革与其他体制改革的尝试相分离除了处罚性原因教师很少接受督导培训主要出于理论上的考量只认可由教育部或大学传授的知识摘自:世界银行报告:《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终身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原文节选自Craig,Kraft,andduPlessis1998。【资料】4、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相关资料2000年,我们随教育部考察团访美,硅谷施乐思想库的副总裁、首席科学家约翰·布朗(JohnSeelyBrown)作演讲,提出了数字时代学习的新理念——学习矩阵、学习生态。(1)因特网是不是泡沫因特网作为全新的媒体,拥有我们难以理解的特点:●它是双向或是交互的,而以前所有媒体基本上是单向的,因此它具备转换为全新的宽带媒体的潜能。●它是一种能接受多种智能的技术和媒体,抽象的、文本的、视觉的、音乐的、社会的和肌肉运动知觉的等。●它与其它媒体的不同点在于它能平衡许多人的小努力和少数人的大努力,有可能使学习产生革命性的转变,产生新的资源。因特网作为转换的基础设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改革能力:●工业发电机1880年问世,30年后,遍及全社会,出现电气化时代。●因特网1970年存在至今,现在处在这项创新的S型曲线的底部。学习变革的爆炸创业期(2)数字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读书的能力不单涉及文本,而且涉及形象和屏幕的表达和解读,信息量大为增加,应强调信息导航搜索能力。●学习不单是听讲,还有基于经验或基于实验的学习,它们将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推理不单是抽象的逻辑演绎,而且与利用手头资料更相关,应重视对资料、数据的质量与可信度的判断能力。●学习的价值不单是传承知识,而且要体现知识的创造与共享,这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明言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存于书本,可编码(逻辑性)、可传递(共享性)、可反思(批判性)默会知识(怎么想、怎么做)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存于个人经验(个体性)、嵌入实践活动(情境性)M.Polany:“缄默的知识”(1956),实践技能很难诉诸文字,科学智慧根源于默会的力量。OECD(1996)重点强调默会知识在新经济时代的特别重要意义。知识的冰山模型(J.Brown,2000)(3)网络作为学习资源和媒体两种知识的学习学习发生的方式——2×2分布式智能概念、认识“那是什么”直觉、技能“怎么办”同类工作群体“行为跟进”多人、多重处理“叙事讨论”实践团体的认识个体小组这是一种合作式的情境学习,如果能用网络来实现这种分布式智能的动力流动,并且学会在情境中学习,这会是终身学习的精华所在。明言默会四、若干误区与经验提示行动学习三要素的提出,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作出了执着和力所能及的呼应。但同时也面临着思想观念和实施策略的诸多问题乃至误区。1.自我反思方面(1)主要问题①未能摆进自我(包括自觉地对自我经验的省察、对原有行为的挑战,在发现自我、调整自我中学习)②未关注与课改理念的差距(满足于旧有认识,缺乏对前进方向的热切关注,甚至经反思而倒退)③未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与成长(主要指教学理想与现实的不断接近,最终由学生成长作检验)(2)自我反思需要指导理念与操作行为双重支架【案例】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7÷3=2……1Freudenthal研究所的达朗其(JandeLange,1996)在ICME-8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81名家长出席学校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坐6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第一类学生具体地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从摆桌子到形式计算的抽象;第三类学生套用现成算式去做。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才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化”的含义。①首先要摆进自我●纠缠于区分等分除、包含除等枝节,未突出“有余数”这个要点●习惯于计算准确性的训练:3×()7,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反复训练,未关注试商的实际意义●表面地寻找规律,学生都说“不知道”16÷5=3……117÷5=3……218÷5=3……319÷5=3……4关注自我的关键性事件:重点放在程式化训练,忘记了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就是生活”。最后只能余数(1、2、3、4)与除数(5)比较大小,得出余数小于除数②课改理念作反思支架实物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形式化寻找意义概念:余数概念:余数过程:试商过程:试商规律:余数小于除数规律:余数小于除数算式273617÷3=2……1不能分了?余下的豆子数余下的豆子数盘子里试着放几颗盘子里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