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背景分析1)教材地位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位于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静电学第一节。本节有开启高中静电学的作用。初中教材介绍了电荷的基本知识,却没有涉及到电荷守恒以及静电感应;中学物理教材讲解电荷是为了引出电流,而高中物理教材讲解电荷是为了引出静电场的知识,在学生物理思维中注入场的概念;而且电荷守恒中守恒的思想是高中物理所重点培养的物理思维方法。2)学情分析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这些概念,学生在初中已接触,通过三年的物理学习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这对本节的而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可能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摩擦起电与静电感应创造了电荷,实则是微观带电粒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第二个是电中性,学生可能认为是没有电荷,实则为电荷的代数和为零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现象,知道摩擦起电、静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通过摩擦起电实验和感应效应与接触起电三个演示实验,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通过对摩擦起电和静电效应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从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思维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2)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摩擦起电荷感应器电的相关问题)二、说教法学法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我的教法是首先利用旧知识引起同学的注意,让同学自主总结归纳旧知识。另外通过演示实验,锻炼同学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旧知识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在摩擦起电实验上,并非通过教师演示,而是利用小实验,不仅让同学在视觉上有现象,并能通过感觉发现实验现象。在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上,学生能通过抽象原子模型的方法理解电荷的转移,最后通过分析讨论的方法的到三种起电的实质。三、说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1)教师提问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同学归纳总结出正电荷:把丝绸摩擦过的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成为正电荷。负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成为负电荷。电荷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一种电荷相互吸引。2)小实验:学生用手按住纸在桌子上摩擦,然后捏住纸的一边慢慢拉起,观察并感觉。学生会发现纸与桌子之间又相互吸引。2、新课教学1)请同学分析吸引原因吸引→纸桌子之间有异种电荷同学抽象出原子结构2)原子核(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和电子3)老师带领分析得出异种电荷的原因老师讲解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来源:学科老师讲解自由电子、离子得到金属导体模型。4)教师演示静电感应实验: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5)同学仿照摩擦起电的原因分析静电感应的原因同学分析静电感应的原因: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自由电荷趋向或远离带电体。实质:电荷的移动结果: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一种电荷,远离带导体的一端带等量的另一种电荷。6)老师给出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的定义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电荷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是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段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7)教师演示接触起电实验:出示验电计,是用来检验是否有电,把用毛皮摩擦硬橡胶棒,把硬橡胶棒与验电器上端接触,发现验电器金箔张开8)同学分析接触起电的原因:电荷从多的一方转移到少的一方。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原来不带导体具有了电9)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由三种起电得到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10)老师介绍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单位:库仑符号:C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电荷量e的值:e=1.60×10-19C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为111076.1emeC/㎏3、教学反馈如图,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他们靠近正电荷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点情况:(1)、A,B接触后分开,在移去C,则A_____,B_____;(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则A_____,B_____;(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则A_____,B_____;四、说评价同学分析验电器和静电计的工作原理。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