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构建的思路与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构建的思路与对策一、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西部地区已出现各种形式的产业集群。如,西宁的纺织产业集群,以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为代表的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等,这为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成长和快速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以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为例。目前,重庆市有170多家摩托整车生产厂、3000多家摩托车配件厂,还不包括摩托车修理厂;有5家专利代理所,7家摩托车研究所(包括高校的),3家市属以上科技信息中心,14家区县级科技情报研究所等。其中产值超过500万元以上的配件厂已达388家。重庆摩托车已出口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2002年摩托车产量达323.42万辆,占国内产量的28.1%。截止2003年9月,重庆摩托车产量已达271.25万辆,占国内产量的27.98%,已形成具有地方优势的摩托车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发展模式。但产业内还未形成紧密的专业化分工,科研机构、公共管理等服务性设施还不能支撑摩托车(汽车)产业的发展。嘉陵、建设、宗申、隆鑫、力帆等几大企业之间在品牌和市场开发上虽然有一定默契,但企业间在零部件生产上都是“小而全”的模式,专业化水平不高。除较大企业外,遍布重庆的微型摩托车组装企业粗制滥造的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近几年我国各大城市对摩托车的限制,致使集群创新能力不足。通过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的实例可看出,西部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带动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企业少。西部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资企业少,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更不多,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在西部地区虽然也散布着一些集群,但在集群形成上看,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明显,产业区内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相互认同与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的互补效应,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二)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链缺损。西部地区现有的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等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种单一的资源密集型主导产业和初级加工方式极大限制了产业链的延长,而产业链缺损,造成产业分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本积累速度慢、自我发展能力弱,形成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间的技术断层和原材料产品结构与加工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结构之间严重错位,致使产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没有形成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三)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在西部地区,由于改革滞后,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还相当突出,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现象相当普遍,从而人为地割裂了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内在联系,使分布在同一区域内的相关企业难以协调发展,增加了企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同时,计划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影响根深蒂固,而市场机制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较为严重,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流动还受各种壁垒的阻碍,从而制约了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集聚和关联产业群的形成。比如,西部地区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的“双重封闭的二元结构”使中央大型企业和地方中小企业无法建立良好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也无法通过企业间的共生互补效应形成高效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合作网络,从而出现集群内恶性竞争现象。(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合作互动的创新机制不健全。合作互动是促进集群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没有成为创新的主流。一方面,有些高新技术企业与大学几乎没有联系,仅靠自行研制或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缺乏发展后劲。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研发能力强的大学等科研机构未能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此外,人文关系网络的缺乏也阻碍企业间信息交流与相互学习。(五)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路径依赖,集群整合能力较弱。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是偏重于当地自然资源的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西部虽然意识到自己作为资源输出地的不利地位,但由于制度路径依赖的原因,不利于产业集群整合,造成产业集群升级困难。(六)缺乏形成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西部地区由于改革滞后,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流动还受各种壁垒的阻碍,从而制约了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集聚和关联产业群的形成;中央在西部的投资重大轻小,且产权几乎独立于西部地方政府,这种投资体制的分割不利于西部产业集群的发展。另外,非正式制度如保守的观念等也与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构建的思路与对策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看,应根据不同集群的产业属性、分工特点、发展阶段进行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培育。从长远发展看,应以产业集群自组织系统关键要素培育为核心、以产业链条为发展主线、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为依托、以产业集群制度环境建设为基础,来推进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一)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相同、相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一方面应积极吸引外资企业充当龙头,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努力提高产业配套率。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培育当地企业的发展。如,云南烟草业、四川电子产业等,从而聚合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完善其辐射功能和带动能力,使之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动机”,引领其他相关配套企业的壮大。(二)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首先,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行总体战略统筹下的分类指导,从而实现西部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其次,要因地制宜选择本地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旅游业、能源工业、石油化工业、天然气化工业等,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聚合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扩大企业群体规模,拉长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最后,要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集群的核心主体。积极发挥特色产业的整体效应,打造区域性品牌,营造竞争优势,为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打下基础。其中特色资源不仅包括当地特色的物质资源,其特有的历史社会文化资源也应被整合到产业集群的资源体系中。同时,要围绕特色产业办市场,强化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的配套,通过市场建设加速产业集中,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建立虚拟信息市场,发挥信息传播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三)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作用,构建西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体系。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新体系。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新体系通常包括大学与科研机构、企业、政府机构、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它们在产业集群中的相互作用,使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知识与技术的源头,企业间的交往与合作促使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加之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中介组织及时传递科技信息并进行信息整合,金融机构的参与等,将有效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四)加大专业化分工力度,延长产业链。西部地区的现代工业主要是以国家大规模投资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基本是按照“全能型”企业模式创建,产业区内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因此,应把已形成或易于形成集群的优势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深化分工,延伸产业链。(五)加强集群内“企业家协调”。在一定意义上说,企业集群是以关系网络尤其是企业家个人的关系网络为基础的地区性企业群体,“企业家协调”尤其是“领袖型”企业家的带动作用非常重要。所以,西部产业集群的发展应注重建设集群社会文化环境、培育企业家精神。(六)有效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致力于创造有利于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经济环境。通过对西部产业集群的规划和引导、对产业集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投资、对教育的投入等来诱发产业集群关键要素的生成。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