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学校名称姓名准考证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20分)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班级开展以“先生已随桃花去世间再无侠客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同学除进行专题研究外,还根据搜集整理的材料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6题。(共20分)1.第一组同学向大家推介“大侠金庸”。下面是他们搜集整理的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6)题。(共9分)【材料一】①纵观金庸一生,他有两支笔:一支写武侠,一支写社评,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论道经邦。金庸传奇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之至。②他曾说,自己“办报是真正拼了性命来办,写小说是玩玩”。1959年,他创办《明报》。那时,他白天管理报社,夜里写社评,还有武侠小说。《明报》创刊初期,全靠他日更武侠小说吸引读者。从创刊到1972年写完《鹿鼎记》封笔,连载几乎从未间.断。③金庸白天承担着报社当家人的事务和压力,晚上动笔写文章,夜夜不辍,靠大杯咖啡提神。不敢停啊!一旦报纸上的武侠专栏开了天窗,这份小报就要夭折。通常他离开编辑部是凌晨两点。金庸维持这种通宵达旦的写作状态竟达13年之久。④写社评需要冷静分析、客观评判,写武侠小说需要构造宏伟的世界,离不开雄奇的想象、生动的细节、①(可歌可泣有血有肉)的人物。社评与武侠小说的创作完全是两种思维模式的产物。金庸竟然能切换自如,“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传为美谈。金庸写周伯通“左右互搏”时,不知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影子。⑤金庸讲述了15个神奇而浪漫的武侠故事,将武侠小说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讲述了动人的爱情,创造了成人的童话,嘲笑了专制的可笑,歌颂了伟大的自由。⑥金庸撰写社评数十年,切中时弊,见解卓然,预判准确,高峰时期每日一篇,近两万篇社评,累计数千万字,影响深远,人称“香江第一健笔”。30年时间,金庸将《明报》打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⑦有人曾经问他:“人生应如何度过?”他说:“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他真的大闹了一场,闹出了武侠小说的新世界,闹出了香港政治和文化的新风气。⑧《神雕侠侣》里有一句话写离别:“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再精彩的小说,终究要有结局;再漫长的人生,也会迎来终点。⑨金庸大侠,②(挥袖作别就此别过)。【材料二】一代武侠巨匠金庸开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穿梭于巨大的时空背景,既用行侠仗义的武侠人物书写儿女情长,展现人生百态,也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展现人生百态,观照现实烟云,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他的作品中凝聚着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金庸小说不是畅销于一时一地,而是畅销于各时各地。对于金庸小说也有负面评价。有人说:“金庸小说不同于四大名著,是高级快餐。”其实,四大名著也是通俗文学,四大名著的说法刚问世的时候,也有过反对的声音,但最终历史证明了它们是经典。而且,《水浒传》本身就是古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无论如何,谁也不能否认金庸小说的文化价值。从“青衫仗剑载酒行”的飘逸,到“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豪迈,我们深切感受到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自由精神,从“且自逍遥没谁管”的洒脱,到“江湖一入催人老”的放下,我们深切感受到独善其身和归隐孤山的达观修养:这些都是金庸小说给人带来的思考。(1)对【材料一】中加点字注音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间.断(jiān)悄.然(qiāo)B.间.断(jiān)悄.然(qiǎo)C.间.断(jiàn)悄.然(qiāo)D.间.断(jiàn)悄.然(qiǎo)(2)对【材料二】文中画线字笔顺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义”的第一笔是“迈”的笔顺是:B.“义”的第一笔是“迈”的笔顺是:C.“义”的第一笔是“迈”的笔顺是:D.“义”的第一笔是“迈”的笔顺是:(3)在【材料一】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可歌可泣②挥袖作别B.①可歌可泣②就此别过C.①有血有肉②挥袖作别D.①有血有肉②就此别过(4)请你根据上下文,推测【材料一】第③段中的画线词语具体指什么。(1分)(5)【材料一】第③段和第⑤段各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任选一处....加以修改。(1分)(6)【材料二】第二段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修改。(1分)2.第二组同学研究“金庸与对联”。下面是他们选取的材料,请你在两个横线处任选一处....,根据上下文将内容补充完整。(2分)有传说我和古龙、倪匡合出了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征对,真正是大开玩笑了。汉语的对联有一定规律,最重要的一点是:①。我们不会出这样的上联征对。为了使读者易于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长、中篇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凑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写第一部小说时,根本不知道会不会再写第二部;写第二部时,也完全没有想到第三部小说会用什么题材,更加不知道会用什么书名。所以这副对联当然说不上工整,如“飞雪”不能对“笑书”,②。但如出一个上联征对,用字完全自由,总会选几个比较有意思而合规律的字。——选自《金庸作品集(新修版)》序言3.第三组同学也在研究“金庸与对联”。下面是他们收集的三副金庸小说中的对联,请你说说最喜欢哪一副,并说明理由。(2分)【甲】上联:桃花影落飞神剑下联:碧海潮生按玉箫——选自《射雕英雄传》【乙】上联:不来辽东大言天下无敌手下联:邂逅冀北方信世间有英雄——选自《雪山飞狐》【丙】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面目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选自《射雕英雄传》4.第四组同学研究“金庸与书法”。下面是他们选取的五幅金庸书法作品。请你说说最欣赏哪一幅,并从内容和书法两方面........说明欣赏的缘由。(2分)5.第五组同学研究“金庸的文化底蕴”。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将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我今年春天去过绍兴,到兰亭王羲之以前写字的地方。那里的人要我写字,我说在王羲之的地方怎么可以写字呢?但他们非要我写不可,我便用对仗的形式写了两句:“班门弄斧,。”班门弄斧很狂妄,在王羲之家里写字就更加狂妄了。这次来北大,说好要作两次演讲,想起上次去四川杜甫草堂也写过诗,于是我在前八个字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八个字:“草堂题诗,北大讲学”。——选自金庸先生北大演讲实录《中国决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6.第六组同学研究“金庸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下面是他们根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其中“小说卷”金庸排名第四)制作的一张表格,请你从表格中挑选出三个作家的姓名(或原名、字),并写出其代表作。(3分)周舒沈贾李王万树润崇舍平尧蒙家郭谢文婉毛开郁宝棠凹佩镛贞予张煐弦朱查之莹良铮作人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诗词积累(共4分)7.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信息,将恰当的诗句填入空格中。(共4分)(1),。(1分)(2),。(3),。(4),。提示:(1)《诗法易简录》评:“言此心之相关,直是神驰到彼耳,妙在借明月以写之。”(2)《李义山诗疏》评:“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3)《唐诗别裁》评:“江中日早,客冬立春,本寻常意,一经锤炼,便成奇绝。与少陵‘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一种笔墨。”(4)张鸣评:“写法同山谷诗《六月十七日昼寝》,以言江湖之念深,兼想与因,遂成此梦。”(二)阅读《观沧海》,完成第8–10题。(共6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8.“校园诗词大会”设计了“文字线索题”环节。下题设定的答案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结合阅读体验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2分)A.他引领建安文坛开创“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B.他的诗作雄健深沉,慷慨悲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蒿里行》《短歌行》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C.诗人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作此诗。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提及此事:“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D.9.由于处境、心情、视角不同,诗人对于秋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此之谓“象同意异”。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秋”并与此诗“象同意异”的诗句,比如“①”和“②”。(每句诗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10.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是否认可论文作者的感受,并说明理由。(2分)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作者首先是以色彩和香味的“通感”来描写桃花岛的:“船将近人明月时日雨岛,郭靖已闻到海风中夹着扑鼻花香,远远望去,岛上郁郁葱葱,一团绿,一团红,一团黄,一团紫,端的是繁花似锦。”这不就是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意境么!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节选自论文《金庸武侠小说中海洋描写的文化内涵》答:(三)阅读《狼》,完成第11–13题。(共8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乙】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丙】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1.下列选项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B.顾.野有麦场/三顾.茅庐C.狼不敢前./空前.绝后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静以.修身1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翻译: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谨慎地跟着走了很远。理解:寥寥数语,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做了铺垫。【乙】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翻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理解:该句表现了屠户陷入“迁就退让”和“奋起反抗”的两难选择,他决定丢掉幻想准备抵抗,也突出了他的机智勇敢。【丙】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翻译: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理解:文中的狼做出悠闲假象,是在耍弄诱敌包抄的花招,该句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狼的狡诈形象。13.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四则【链接材料】,概括说说中华文化对狼认识的变化。(4分)【链接材料一】成千成万头饿狼蜂拥冲进沙城。等到狼群尽数入城,沙沟里猛然抢出数百名回人来,用沙袋将门口堵死。袁士霄等站在墙顶,哈哈大笑。陈正德道:“狼群为害天山南北,杀人无算,数百年来始终难以驱除。袁大哥一举将之灭绝,这番大功造福百世。为民除害,才是真正的大侠。”袁士霄道:“咱们在这里吃了回族老哥们几十年饭,今日总算小小有一点报答。”(节选自金庸《书剑恩仇录》)【链接材料二】华为永远都会是“狼文化”。狼嗅觉很灵敏,闻到机会拼命往前冲;狼从来是一群去奋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生存很艰难,但狼会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地进攻。(节选自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访谈)【链接材料三】我已精读了四遍《重返狼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