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问题对策--------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策略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高三一轮复习课到底该怎么上?◆如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困惑之一教师的困惑◆新授课翻版型◆学案导学型◆教辅依赖型◆“满堂灌”型1、课前(预习)随随便便2、课上(效率)马马虎虎3、课后(作业)敷衍了事4、阅读(看书)死记硬背考试一败涂地◆如何培养尖子生?无高分情况成绩的错位◆如何获得有价值的高考信息?命题方向试卷结构题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应对难题或新题?得A率!达B率!匹配率!水调歌头·历史何其难困惑之二学生的困惑历史何其难,把卷看阴天。不知出卷高人,是否已成仙。我欲多写几句,又恐分被扣去,难处不胜汗。拼命没做完,仿佛在考研。政治怪,经济难,文化偏;答案一对,脑袋变成标准圆。题有南北阴阳,问有怪论连篇,此卷真经典。但愿人没疯,千里共癫痫。存在哪些问题(学生方面和老师方面)你有什么建议课堂上平时练习正规考试自主复习其它方面学生的困惑学生的困惑,学生如是说:(一)课堂上:1、上课思考热情不高,依赖老师对知识的梳理。2、有些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还不是很熟悉。3、感觉历史知识非常零碎、乱,希望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讲解。(二)平时训练:1、做练习题时喜欢看着课本做。2、喜欢做选择题,不愿做问答题。(三)正规考试:1、细小知识点不会,特别对时间很头痛。2、语言表达不到位,知识点知道,就是用不出来。3、考试时间紧,答题抓不住重点,写了很多但得分很少。4、有些材料看不懂,特别是文言文。(四)自主复习:1、没有固定时间读背,甚至于抽不出读背时间,因为忙于书面作业。2、什么都要看,什么都看不进。3、平时做题效率低,磨磨蹭蹭。二、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缺陷问题•历史知识的构成依然是以政治史为中心的线性的通史结构(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皆不具备结构性——仍是条块状的)•缺乏整体史视野——多角度、多方面探究同一个历史主题——学生仍会孤立地记忆、理解单个的历史事件。教材淡化通史观念,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原因等交代过于简单,对一些重要概念也缺乏阐释,而教学中如果不注意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因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一知半解的,甚至是片面的。这些势必造成学生模块分割、时空错位、线索杂乱、顾此失彼、支离破碎。但高考强调对历史整体及发展过程的把握,不少试题看似孤立地考查某个考点,实则考查历史事物之间的深层联系,考生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大事件的阶段特征,就无法对试题作出正确解答。江城子卅年课改雾茫茫,易版式,变容量。优教难当,谁与话凄凉。纵然调适心已累:皱满面,鬓染霜。想来千革毋僭纲,时不忤,事尽彰。乖论休作,思辨有余疆。博得师生尽嗜史:议相吸,眉飞扬!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历史概念不清,史实错位,时序混乱,知识零碎、乱,不系统。主干线索、时代与阶段特征的把握模糊而散乱,抓不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现状:记忆性知识:支离破碎理解性知识:一知半解表述性知识:辞不达意逻辑性知识:杂乱无章(二)学生的问题---典型失误分析2、审题不清,不注意讨论主题、思考与作答的行为动词、各种限定词、答题角度等各方面显性与隐性的种种要求,不看明白问题就匆匆答题。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①与试题所呈现材料阅读的难度有关,主要是中国史涉及的文言文及国外原始材料译文;②与试题叙述的历史知识考生十分生疏有关,在世界史部分较突出③与考生将已有知识和试题信息建立联系的思路不顺有关。④缺乏对阅读技能的训练)对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甚至出现大的偏差,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偏弱,照抄整句材料的倾向明显;提取关键词能力太差。4、知识迁移联系能力较弱。历史知识迁移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新材料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以及对新问题的认知、分析和解决等方面,依靠已有知识解读材料,运用材料的有效信息,将所学分析评价改革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问题中。高考试题普遍要求考生能够将已有知识与新材料新问题链接起来,或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认知、分析、说明新知识新问题。显然,我们这方面能力还比较欠缺。知识迁移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对课本知识只会死记硬背,不能理解和应用;二是自学能力不够,不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只能在老师的安排和监督下被动地学习。这样,就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当中。这正是目前我们虽然记住了大量的课本知识,却在高考中得不到理想成绩的根源所在。5、独立思考能力欠缺运用已有知识和材料提供的信息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分析、判断、归纳、比较、推理、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论证,从而做出自己的解答。论证和评价能力欠缺,史论结合欠佳;逻辑思维条理差;语言不通顺。尤其怕开放性、综合性的试题。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原因①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重知识积累、轻能力提高,一直是中小学教学的一个传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养成了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和现成答案的学习习惯,只会被动识记,不能主动思考。②高中历史教学缺乏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高中教学从高一开始大都迁就学生死记硬背知识和答案的学习习惯,很少让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而平时的考试评价也是以考查知识为主,迎合了这种习惯。久而久之,独立思考能力也就成了同学们的一个重要欠缺。6.答题技巧的缺乏总结和提升①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②不会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不会多角度分析和论证问题;③答题抓不住重点,思维混乱,逻辑欠缺,层次不清;④主观题不按问题的分值组织答案;⑤不能准确地运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述答案,不能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⑥答题不规范,没有完整套路和相对固定的流程,不分段落;没有分点标记;书写乱、字迹潦草;答错位置。精度(点、线、面、立体框架)高度(史观)深度(现象和实质、内在联系)角度(结构、层次)灵活度(方法、能力)学生还缺什么?(三)教师的问题1、理性分析教师教学不足•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针对性(深度不够)•能力训练缺乏应有的有效性(效度不够)•学科视野缺乏自然的前瞻性(广度不够)•复习备考缺乏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不够)①高考命题注重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高中教学却关注知识掌握和技能熟练;②高考命题强调主干知识和思维过程,高中教学却固守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③高考命题突出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高中教学却坚持“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④高考命题刻意创新、重点突出,高中教学却因循守旧、漫无边际。2、教学与高考命题的差距仰望星空——紧跟高考形势,把握高考方向!脚踏实地——紧跟学生学情,完成一轮任务!研究考试大纲、说明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师视野研究高考真题研究学生研究备考策略研究为本(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二)以高考真题为载体(三)以历史教材为范本——不要“瞎跑”——不要“裸奔”——不要“跑偏”(四)以复习方略为抓手——不要“蛮干”三、高三历史复习的策略(五)以有效管理为保障----不要“乱干”考试大纲是高考考试命题和高校人才选拔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涉及考核目标、知识范围和考试形式等,是复习备考和试题评价的依据。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瞎跑”新考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由此设计和制定了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核心立场的“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个三位一体的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1、命题宗旨:四大能力十二项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2、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3、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实2、正确解释历史事物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论证和探讨问题1、发现历史问题。2、论证历史问题。3、独立提出观点。教育部要求高考命题要贯彻落实“一点四面”立德树人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教育部提出,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2、考核内容增加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可以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法律在世界各国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影响,•通过对比,凸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提升学生对我国宪法的认同感,实现对青少年热爱宪法、保护宪法、自觉遵循宪法的法治教育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可以考查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判断等。•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命题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核心素养立意转化。注重对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重点内容反复考。如中国近代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抗日战争。体现国家意志(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社会生活,关注时政热点。(环境保护、人口问题等)小论文作为高考改革的“试验田”,适度开放,花样翻新,年年有变化。3、命题特点变化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形成度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国家关于高中高考改革和初中新中考改革评价体系的确立和实施,以及江苏省“课改推考改,考改促课改”的要求。从基础教育课改要求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到十九大后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出新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革命”势在必行。对历史进行认识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4、考试大纲值得我们细细研究的还有关于“学习潜力”:指学习高校历史课程应具有的学习能力,即独立学习的能力、搜集和解读史料的能力、提出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关于“学科思维”:形象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关于“学科方法”:比较法,文献法、实证法、推理法、体验法、计量法、考古法等。教材中提到“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翻阅相关历史书籍,关于五四的论述中都可以见到“打倒孔家店”的说法,但事实并非如此。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他的《五四精神新论》一书中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来看,无论是最主要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还是略逊一筹的刘半农、周作人、易白沙、吴虞等人,甚至包括思想最激进、最极端的钱玄同,没有任何一人提出过“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关于“打到孔家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