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流动性风险管理1流动性风险概述目录3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2流动性风险的评估4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技术1.1什么是流动性1.2流动性风险的概念1.3流动性风险的来源1.4各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比较1流动性风险概述1.1什么是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本课程所指的是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中能够满足必要支付的能力。它包括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即资产能迅速变现,负债能随时筹集。而且都不能给金融机构带来不利和损失。注意区分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与会计学意义上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1.1什么是流动性虽然流动性要求并非金融机构所特有,但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显得更重要,因为:1.金融机构的现金流动最频繁,对流动性要求高。(每天都有进行收付活动)2.金融机构都是信用企业,对流动性具有刚性要求。(靠信用吃饭,没信用无法生存)3.金融机构一般负债程度高,对流动性的要求强烈。(负债率高达90%以上)4.金融机构为应付竞争,需较高的流动性。(满足客户贷款需求)5.金融机构的经营较敏感,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受政策的影响较大,资金的松紧)1.2流动性风险的概念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要求的可能性。在负债方面表现为不能随时满足存款人提存或投资者收回投资的要求,在资产方面表现为不能随时满足借款人融通资金和正当贷款的要求。流动性风险是由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及期限差异引起的。当资金来源(负债)大于资金运用(资产)时,就出现了资金盈余,这就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但当资金运用(资产)超过资金来源(负债)时,便会出现资金紧缺,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1.2流动性风险的概念金融机构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有两类:一类是与特定的产品或市场有关的流动性风险;另一类是与金融机构的总体资金状况有关的流动性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流动性的中断,使其不能以之前的价格或相近的价格来对冲某一头寸的风险;后者则是金融机构不能在清算时履行付款义务或支付保证金的风险。当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风险往往意味着其持有的资产流动性差和对外融资能力枯竭,如果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的债务,就会被迫出售资产,如果其资产的流动性差,就不得不低价出售而遭受损失,倘若资产无法出售,而且对外融资的渠道丧失,则该金融机构就会因为无法履行到期债务而被迫宣告破产。1.3流动性风险的来源1.流动性风险的内部来源(1)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不对称的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的总量和结构的对应变动是影响其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以银行为例,如果银行在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的情况下,盲目扩大资产规模,特别是扩大长期资产规模,则必然导致风险资产权重增加,产生流动性风险。同样,短期资金长期使用,也必然会加重流动性风险。(2)决策者的经营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一般来说,金融企业的流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例,资金流动性越强,则盈利性越差,反之,则相反。所以,如果一个决策者是注重盈利性而忽视流动性,那么流动性风险就大。反之,则流动性风险就小。1.3流动性风险的来源(3)金融企业信誉的影响一般来说,一个金融企业的信誉好,客户信任你,那么愿意把钱存到你这里,你的流动性就强,流动性风险就小,反之,则相反。(4)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影响如果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好,有足够的准备性资产,资产结构合理,变现力强,那么流动性就好,流动性风险就小,反之,则相反。(5)金融机构负债结构的影响如果金融机构负债结构合理,大多都是主动性负债,那么流动性就好,流动性风险就小,反之,如果负债结构不合理,被动型负债多,流动性就不好,流动性风险就大。(6)其他业务、特别是衍生工具的影响除了资产与负债业务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有影响外,其它如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也都对金融机构流动性有影响。1.3流动性风险的来源2.流动性风险的外部来源(1)中央银行政策的影响中央银行的政策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中央银行的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即是放松银根还是紧缩银根。如果放松银根,市场的资金充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就强,流动性风险就小,反之则相反。(2)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变现能力和主动负债的能力。如果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高,有各种各样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就可以在市场上很容易将资产变现,或者在市场上寻找到资金来源,从而保证流动性的要求,降低流动性风险。反之,则相反。1.3流动性风险的来源2.流动性风险的外部来源(3)客户信用风险的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有些是因为自身的决策失误,有些则来自企业的信用风险。如果企业到期不能还款,金融机构就面临流动性风险。(4)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变化带来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化,自然就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一般来说,利率上升,存款增多,贷款减少,流动性增大;反之,利率下降,存款减少,贷款增多,流动性下降。1.4各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比较1.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1)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面临双重压力。即资金需求方的压力(贷款要求)和资金供应方的压力(存款提取)。(2)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很强的外生性。即贷款能否按期收回和所持债券能否无损兑现取决于银行控制范围之外的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活跃程度。(3)商业银行资金需求与供给的随机性决定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随机性。因为企业对贷款不知何时有要求,而存款人的存款又不知何时要提取。1.4各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比较2.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1)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来源于多项业务。代客理财、自营证券、新股发行及配股的承销、客户的信用交易等。(2)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客观存在,但从特征上看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即可按照一定的方法,设计特定的制度,对风险进行事前的识别预测,防止与化解。1.4各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比较3.保险公司的流动性风险(1)保险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因而可控性较差。这主要源于保险事故的突发性和偶然性。(2)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应主要着眼于保险基金的有效而合理的运用。1.4各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比较4.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压力。1流动性风险概述目录3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2流动性风险的评估4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技术2.1衡量流动性风险的财务比率指标2.2衡量流动性风险的市场信息指标2流动性风险的评估2.1衡量流动性风险的财务比率指标1.流动性缺口所谓流动性缺口,就是资产与负债的差额。在任何一时点上,资产与负债的正缺口一定等于不足的资金额;而负缺口则一定等于盈余资金额。流动性缺口有几种形式:边际缺口,是指在给定时间段内资产与负债变动的差额计算而来;静态缺口,是指基于现在的资产与负债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缺口;动态缺口,是指通过预测新增的资产与负债的缺口。不过一般都是以现有的资产与负债计算缺口,即静态缺口。2.1衡量流动性风险的财务比率指标2.现金比率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比率通过计算公司现金以及现金等价资产总量与当前流动负债的比率,来衡量公司资产的流动性。银行可用现金资产包括三部分:一是库存现金;二是在央行的清算存款;三是在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款。2.1衡量流动性风险的财务比率指标3.存贷比率所谓存贷比率就是贷款与存款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存贷比率=(贷款总额/存款总额)×100%我国规定最高不得高于75%4.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率所谓核心存款就是指那些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对利率变化不敏感、不受经济环境或季节因素影响的存款。该比率越高说明流动性越强。5.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说明流动性越弱。2.1衡量流动性风险的财务比率指标6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所谓流动资产是指那些期限短、信誉好、易变现的资产。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划分流动资产,因为有些资产虽然不是一年内到期,但如果一年期以上的贷款可以转让呢?该比率越高说明流动性越强7.流动性资产与易变性负债的比率所谓易变性负债,就是指那些不稳定的、易受利率、汇率、股价指数等经济影响而变动的负债。如可转让定期存单、国外存款、定活两便、证券账户上的存款等。但这些数据较难全面把握。该比率越高说明流动性越强2.1衡量流动性风险的财务比率指标8.存款增减变动额与存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存款增减变动额,实际就是易变性存款,而存款平均余额则可以看成是相对稳定的存款。一般来说:该比率越高说明流动性越弱9.流动性资产和可用头寸与未履约贷款承诺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该比率=(流动性资产+可用头寸)/未履约贷款承诺所谓可用头寸,就是指现在可以使用的资金来源。未履约贷款承诺,就是指银行已经承诺提供贷款,但还没有实施的贷款。该比率越高说明流动性越强10.证券市场价格与票面价格(或购买价格)的比率该比率是指金融机构手中持有证券的票面价格(或者购买价格)与该证券现行市场价格的比率。如果比率小于1,此时出售证券变现,银行就要承担变现损失,银行的流动性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2.2衡量流动性风险的市场信息指标1.公众的信心公众信心影响金融机构流动性,而公众信心又体现在具体的事情上。如存款额是否在持续下滑;本银行的股票价格是否在持续下降等,都可视为公众信心的下降。2.银行对存款和借款加价的高低所谓加价,这里就是指非正常的提高存款与借款的利率。如果加价就说明该银行遇到了流动性的困难。3.资产出售时有损失就是指银行是否要低价出售自己的资产,如果是这样,就说明其有流动性风险。4.满足资信好的客户的资金需求能力如果银行都不能满足信用好的客户的资金需要,那么它就遇到了流动性风险。2.2衡量流动性风险的市场信息指标5.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情况即是否经常性向中央银行借款,如果是,说明流动性有问题。6.票据的贴现与转贴现的情况对于该银行的票据,其它银行是否愿意贴现或转贴现,就可以看出该银行的流动性情况了。7.市场对其资信的评级情况市场对其资信评价低,流动性就差。8.中间业务的开展情况即该银行的中间业务开展是否正常。比如:开立信用证时被出口商或出口方银行要求增加保兑行。1流动性风险概述目录3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2流动性风险的评估4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技术3.1资产管理理论3.2负债管理理论3.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3.4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理论3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3.1资产管理理论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业以来,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商业银行的逐步发展,银行家们总结了许多经营管理经验,先后创造并发展了多种资产管理理论,下面简要介绍主要三种理论。(一)商业性贷款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的思想:①商业银行的业务应集中于短期经常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贷款。具体说就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随着商品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因而又称自动偿还贷款理论。②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企业不能还款时,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因此又称这种理论为“真实票据论”。当时西方国家创造信用的能力有限,动产和不动产的二级市场也不发达,在那样的条件下,商业贷款理论的自查功能性贷款的发放,的确是保持银行资产流动性,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的有效手段。3.1资产管理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产生的背景:银行大多数存款是随存随取的活期存款,流动性要求高,只有发放短期自常性贷款,才能保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才不至于出现挤兑危险。商业银行不应提供长期贷款用于支持购建厂房﹑设备﹑不动产﹑耐用消费品和投机等等,即作为长期营运资金。该理论不但假设银行的存款属于活期或者近似的活期负债,而且可以经过正常的企业经营活动按期偿还,这种理论下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应表现为下列形式。商业贷款理论下的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现金存款(假定为活期存款)短期商业贷款资本金3.1资产管理理论积极意义:a)为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与安全找到了依据。避免或减少资金流动性不足或安全性不够带来的风险,而且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的需要。b)由于强调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当社会生产扩大,商品生产增加时,银行信贷会自动扩张;而当商品生产缩小,商品交易减少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