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1.生产费用与生产成本的含义★生产费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生产成本(制造成本):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进行归集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2.生产费用内容及其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般程序3.生产费用的核算方法(1)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月末时,按材料的用途编制“发出材料汇总表”,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1)账户设置——性质、结构、明细账户设置、对应关系2)账务处理可编制“发出材料汇总表”获取相关数据资料会计分录:领用原材料借:生产成本(生产产品领用—直接材料)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领用)贷:原材料——不同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不同——同种材料,不同时间购进,实际单位成本不同——同种材料,不同地点购进,实际单位成本不同如何确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领用材料的计价方法•-----需按假定的材料流转程序确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和期末材料的实际成本,具体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1.个别计价法: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一致,即材料收、发、存均按原来的实际单位成本反映,最准确,但也最不现实。适用于体积较大、金额较高、数量较少、容易辨认的存货如:珠宝、名画、艺术品等。1.个别计价法: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一致,即材料收、发、存均按原来的实际单位成本反映,最准确,但也最不现实。适用于体积较大、金额较高、数量较少、容易辨认的存货如:珠宝、名画、艺术品等。2.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或制成的材料应该先发出这样一种材料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材料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即:材料明细账的登记如下【例】某企业20×1年7月1日结存A材料100Kg,实际成本10元/Kg;7月10日和18日分别购入该材料300Kg和200Kg,实际成本分别为12元/Kg和13元/Kg,7月13日厂部领用材180Kg,7月27日车间领用材料270Kg。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20×1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71结存10010100010购入3001236001003001012460013发出100801012196022012264018购入2001326002202001213524027发出220501213329015013195031合计500620045052501501319503.加权平均法——又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加月初材料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料成本加上月初材料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A材料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金额+本月入库金额)÷(月初结存数量+本月入库数量)=(1000+3600+2600)÷(100+300+200)=1220×1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71结存10010100010购入30012360040013发出18022018购入20013260042027发出27015031合计50062004501254001501218004.移动平均法——又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料的成本加原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材料的数量加原材料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材料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A材料每批入库后平均单位成本=(入库前结存+本批入库)金额÷(入库前结存+本批入库)数量=(1000+3600)÷(100+300)=11.520×1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71结存10010100010购入30012360040011.5460013发出18011.5207022011.5253018购入20013260042012.21513027发出27012.21329715012.21183331合计5006200450536715012.211833注:(1)三种主要方法之比较主要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优点①符合实物流转过程;②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市价;③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①比较简单;②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①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结存情况;②计算的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缺点①工作比较繁琐;②不太符合配比。物价上涨时,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会低估。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管理。①每次收货都计算平均单价,工作量较大;②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选择——应充分考虑每一种计价方法对企业利润、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的影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计价方法。但一旦选择某种方法以后不得随意变更。(2)工资及福利费的归集与分配1)账户设置—性质、结构、明细账户设置、对应关系2)账务处理会计分录:结算并分配工资:借:生产成本(直接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在建工程(应由工程负担的人员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提取现金,发放工资:•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库存现金固定资产一、固定资产概念及特征(一)固定资产的概念《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2)使用寿命超过1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二)固定资产的特点1.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为了对外出售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变,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二、分类(一)按经济用途分:生产经营用与非生产经营用(二)按使用情况分:1.使用中(包含季节性经营或大修理等原因暂停使用的、经营性出租的、内部替换使用的等)2.未使用(指已购建完成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的、因改扩建暂停使用的、因经营任务变更暂停使用的等)3.不需用(指多余的、不适用的)(三)按所有权分:自有和租入(四)综合分类:生产用、非生产用、出租、不需用、未使用、土地(指过去已估价并单独入帐的土地)和融资租入三、计价基础按历史成本计价1.历史成本——亦称实际成本或原始价值,指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2.适用范围——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均采用历史成本,如:固定资产购建完成时入帐,计提折旧等四、价值构成—即固定资产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取决于取得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1.购入的固定资产(1)购入不需要安装——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杂费+税金(含增值税)等作为入账价值。(2)购入需要安装——(1)+安装费。2.自行建造——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小结有关固定资产计价需把握的要点:1.从理论上讲,凡是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都应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2.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不同,其价值构成也不同。固定资产的增加外购固定资产自建固定资产不需安装需安装自营工程出包工程固定资产—某设备累计折旧工程物资—某物资在建工程—某建筑工程增加的原价减少的原价余:实有原价冲减的折旧计提的折旧余:折旧累计数购入工程物资实际成本领用工程物资实际成本余:库存工程物资实际成本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余:未完工程的实际成本一、账户设置(一)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1.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例:A公司购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200000元,增值税额为34000元。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00元。款项已付。A公司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某设备234200贷:银行存款234200二、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例:A公司购买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流水线,价值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另发生0.7万元的运杂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过程中耗用原材料1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0.17万元,耗用人工费2万元。会计分录:⑴借:在建工程59.2万贷:银行存款59.2万⑵借:在建工程1.17万贷:原材料1万应交税费—应交增(进项税额转出)0.17万⑶借:在建工程2万贷:应付职工薪酬2万⑷借:固定资产62.37万贷:在建工程62.37万(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1.自建固定资产1)购入工程物资时借:工程物资—某物资(买价+运杂费+增值税等)贷:银行存款2)领用工程物资时借:在建工程贷:工程物资3)发生人工费和长期借款利息等借:在建工程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4)领用生产用材料借:在建工程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领用生产用本企业商品借:在建工程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7)工程完工,将剩余工程物资转为存货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工程物资注:进项税额=剩余工程物资价值或成本÷(1+17%)×17%例题:某公司自建厂房一栋,购入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500000元,支付的增值税额为85000元,全部用于工程建设。领用本企业生产的水泥一批,实际成本为80000元,税务部门确定的计税价格为10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工程人员应计工资100000元,支付的其他费用30000元。工程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购入工资物资时:借:工程物资585000贷:银行存款585000(2)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时:借:在建工程585000贷:工程物资585000•(3)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水泥,确定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为:80000+100000*17%=97000(元)•借:在建工程97000•贷:库存商品8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4)分配工程人员的工资:借:在建工程100000贷:应付职工薪酬100000(5)支付工程发生的其他费用时:借:在建工程30000贷:银行存款30000•(6)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成本为:585000+97000+100000+30000=812000(元)•借:固定资产812000•贷:在建工程812000固定资产折旧一、固定资产折旧概述(一)折旧的含义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发生磨损或损耗,其损耗价值要逐渐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以便从收入中得到补偿。有形损耗:物理磨损——机器日晒雨淋——房屋、建筑物无形损耗:科技进步——手机、电脑(二)影响折旧的因素:1.原值:固定资产的成本2.预计净残值:预计的处置所得-预计处置费用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金额4.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工作总量(一)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1.房屋、建筑物(无论使用与否,均应计提折旧)2.未使用、不需用、正在使用的设备3.季节性、大修理停用的4.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5.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二)不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1.土地(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帐的)2.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注意: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提前报废的不提折旧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将应计折旧总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固定资产各使用期间进行分摊时采用的具体方法。(一)种类与影响1.种类直线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直线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3年折旧额1年2年1500元3年折旧额1年2年2000元1500元1000元加速法直线法注: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3.折旧方法(二)年限平均法1.定义——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整个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分摊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2.计算公式: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例1】车间设备一台,价值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