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网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元点。道德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20世纪剧烈的社会变革给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根本性的冲击,颠覆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理想主义和伦理中心主义,使得当今社会出现了“地沟油”等违背良心的社会问题。在失去了道德文明,出现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现代社会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因此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现代思考道德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地沟油”社会问题北京大学网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目录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1目录..................................................................................................................................................21引言...........................................................................................................................................32中国传统文化...........................................................................................................................32.1传统文化的概念...........................................................................................................32.2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及发展...........................................................................................42.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主义.......................................................................................53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73.1中国现代社会出现的不良现象...................................................................................73.2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主义的现代意义.......................................................................73.3弘扬传统的道德文化,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84结语...........................................................................................................................................9参考文献.........................................................................................................................................10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北京大学网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3-1引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标志。丧失现代化将意味着民族的贫困,丧失文化传统则意味着民族的消亡。在世界五大文明中,华夏文明即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中唯一能够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化。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活力,一直连续发展,绵延不绝。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文明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文化踏上了顺应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想通过努力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希望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近代民主国家,提出“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中西互为体用”和“综合创新”等说法;直到共产主义运动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入到中国,中国共产党综合了以上文化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寻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文化现代化观念。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糟粕文化,特别是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一些不良文化不断地涌入中国社会,加上现在的人们对追求功利心切,有些人就是失去了人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使得如今经常出现丑陋的社会现象。很多中国人开始想起了崇尚的中国传统文化品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道德色彩,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义之邦,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与理论中充满了道德观点,道德甚至成了他们全部思想的焦点和核心。人伦道德本位化及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使得道德主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如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走向大众生活,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具有深层次意义的。2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生剧烈演变的近现代文化[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无一不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每个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准则。在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之前,首先要对文化的概念做出界定。2.1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的文化,而中国传统社会指周秦以降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2]。这种界定只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个时间(时代)维度的限定。要想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一词的内在涵义,需要取得对“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明晰理解。北京大学网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4-“传统社会”在更多的意义上是相对于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而言的农业文明社会,即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人们“主要生存于由宗法关系维系的自然秩序之中”[3],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联更多的是非理性的,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在中国,传统社会即指从周秦统一中华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的封建宗法社会。“文化”一词在拉丁语和中古英语中通常具有“耕种”或“掘种土地”的意思,到19世纪文化才逐渐开始取得了它的现代意义,即在文明意义上的使用。现在,由于解读视角的不同,文化的定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和争论,但文化有一个为大多数论者承认的特性:“它不是与经济、政治、科技、自然活动领域或其他具体对象相并列的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内在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影响人、制约人、左右人的行为方式,深层的机理性的东西”[3]。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即是中国封建传统社会中人们的整体生活样式、价值系统和思维方式。从意识形态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在历史事实和当代阐释两个层面上来把握。从事实上讲,就是指以四书五经等文本形式存在的儒学为主体儒、释、道互补的学说体系。这个以儒学为主体的学说体系在封建的宗法社会中扮演着主导意识形态和统治思想工具的角色,“不仅是哲学、政治、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文学艺术、社会心理以及民风民俗等进行了相当强劲、持久的渗透”[4];当代阐释上讲,传统文化是指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传统文化进行的现实性阐释,包括大陆和港台的学者从学理和运用等各个角度对之进行的解读,如新儒家、老子热、周易热等文化现象。2.2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及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养育它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等条件是分不开的。完备的气候类型、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流域,加之地域辽阔,各民族生活条件各异,因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多元性的特点;农耕自然经济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也是在一种古典的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类型,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共存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少不了社会政治结构的制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宗法社会和专制政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所依托的社会专制结构,形成了“家国同构”、“孝”、“忠”等个人品质和价值准则,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至产生以来,大致经历了11个时期,即原始文化、夏商周文化、春秋文化、秦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两宋文化、辽夏金文化、明清文化、西方精神文化和现代文化。认真地去研究这些文化,我们北京大学网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5-不难发觉,任何一种文化的确立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的并成为该文化的思想基础的东西[5]。中华文化经过五千年来炎黄子孙长时间地创造积累,虽历尽沧桑但绵延不绝,得到了完整有序的保存和发展。中华文化还呈现出继承与变异、对立与统一的生生不息的状态。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取代。但在新的形式中却又凝聚着永久性的民族精神。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整体来看,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是一种从未出现过中断的文化。中国幅员辽阔,自周秦以来,除少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外,绝大多数处于“大统一”状态,长期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政治结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以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为主体,同时,又是多民族文化相互补充具有鲜明整体特征的文化。出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形成了一种多元性的文化,所以它既博大精深,又丰富多彩。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以德行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注重的就是个人的自我修养。第二,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作为儒家推崇的为人处世之道,中正平和,不偏不奇的中庸之道,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第三,以耕读传家为本的治家之道。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人们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之上,而科举取仕光宗耀祖的唯一通道,于是耕田、读书成为古代文化基本治家之道。第四,以经学为治学之根本。因为是科举取仕,而封建统治者有崇尚儒家之道,儒家一概以经学为根本,因为学习儒家经典,成为文人治学的根本。第五,以义利和一为基本价值追求。义利和一是价值追求的理想状态,二者冲突,舍利取义。第六,以主观意象为基本的思维方式。2.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主义传统思想文化的突出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它的道德精神[6]。道德在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把道德看作人类杜会生活的基础,用道德的发展变化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这是一种道德主义的观点。唯物史观认为,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本身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根本的东西,相反,道德归根到底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为生产实践所决定。道德主义最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