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题目:慎天独行,傲中帅道学院华西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姓名胡亦清学号2014151662009课程中华文化哲学篇授课教师麻尧宾教授二Ο一六年十二月胡亦清2014151662009慎天独行,傲中帅道——论后儒学时代信仰重建中的冥明2016年12月1慎天独行,傲中帅道——论后儒学时代信仰重建中的冥明胡亦清信仰的焦灼感从中道沦亡始。循其所由,无非二缘:一、为己精神之根柢与中道之偏离,无法从生命本真的角度去照察于乾坤,冥明于真己,趋功利化和泛世俗化,物、心、理三元之不离不杂遭到离断性的打破。二、易庸学统之生命哲学所强调之人生面的本体与宇宙面的道性无法得到横纵相通、相润、相照而至于气淤结而不和,而无所适从、趋利而无念、造作而无志。从上述二缘,吾参考麻尧宾教授之《“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中国哲学讲话发略》、《己斋答问:中庸学问法与“己学”构造法》与课堂所获之心得,乃有是引文逻辑与构架以重新分析今人应如何“尚中道而慎天”、如何“察元道而照心”、如何“横纵于不离不杂而至于笃信”三方面为目的,将文作以下三层分流:(1)蔚然中道:为己精神在照察中的冥明;(2)傲存元道:一己遍照在根然中的道性;(3)三、横纵工夫:不离不杂中的信仰与长歌。今一一呈示于证明,以飨读者。由于笔者学识有限,难免有纰漏于差错,望见谅并诚挚地希望收到建议与意见。一、蔚然中道:为己精神在照察中的冥明西方精神的大抵统摄盖归因于西方神学与西方哲学的冲突与发展,其在他力主宰的殊相精神与以“形而上”(Metaphysics)为基奠的知识义的“求”1的相互对抗中构建了现代西方普世价值。耶教的殊相精神下贯于公民则演变为文艺复兴后的“天赋人权”,而形而上的拓展则向外地指向超越亚里士多德之“不动之动”(Unmovedmover),并以物质殊相为基础构建出层峦叠嶂的知识义,希望通过不同的知识义的三维联动来突破与重框定亚氏的定义。但是,在中世纪后,由于神学和以科学为基础的哲学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后出现了历史的不相容性,导致其出现两者在下贯和上合之间的脉络错位而使自我本体与宇宙本体的描述出现模糊和繁冗。相较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所阐释的觉解的一贯通,强调的是本体“冲气以为和”的“危、微、作者简介:胡亦清,祖籍浙江金华市永康市,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15级本科生联系方式:18328050595,email:693792443@qq.com1知识义的“求”: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麻尧宾先生在《“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下简称《“己学”发略》)中曾道言:“求”者,在西方,其面对的大抵是宇宙的问题,故即带出一将设定与论证层峦叠嶂建立起来的知识义;在中国,其面对的主要是人生的问题,故即带出一直抵心府、繁冗脱尽的工夫义。以知识义的“求”论,首先者,其投射的视线是向着外面的;其次者,其向外的视线必要落定在一绝对且超越的亚里士多德谓之凌然的“不动之动”(unmovedmover)者,所谓宇宙的本体也。麻尧宾.“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5-13,第6页。胡亦清2014151662009慎天独行,傲中帅道——论后儒学时代信仰重建中的冥明2016年12月2中”2之谛。中道,宇宙之本源状态,宇宙发生育发展的一个过程,同时用和而不同的路径与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世界。同时,信手拈来横渠辩“中道”云:“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篇》之《西铭》)。区别于西人所言宇宙“本体论”(Ontology)之对象化、绝对化,中道之本体更加潜蕴在人伦于心性的构造中,孕现的是心性之体用潜实,涵养境化,镜中工夫3,动中立诚。善心泰州学派李卓吾童心说强调「赤子之心」,其所指无非无所谓善、无滞于恶。盖究心学一派的中道之心性构造本体论之根基,则归于太极、两仪之辩证中所演化的“生生之谓仁,生生之谓善”也者。然,究理学一派,南轩云:“在中之说,前书尝及之,未知如何。中者性之体.,和者性之用.,恐未安。中也者,所以性状之体段,而不可便曰中者性之体.;若曰性之体中,而其用.则和,斯可矣。”(张南轩《答朱元晦秘书之六》)4。其中,体为essence,用为being。不难发觉,性体之essence为中,性体之being为中之integration:“物之性,性之体,体之中,中之用,用之和,和为境”之关联、跳动则跃然纸上尔。又正如麻先生所言,Ontology之在中国传统儒学作了“人生化”5的扭转,了然于心理二系。其二系所言“至善天理”,虽与黑格尔之“绝对精神”有概念的相似性,但此绝对精神,非彼至善天理。“至善天理”为人伦日用上溯的归一性和生生不已破除艮困的乾健导向,前者重觉解,后者重绝对。此绝对至的是潜实发用的绝对。而归一性和绝对导向牵引了格物、良知融汇于动中立诚的幻化。思孟学派对其辩述亦然佐证:“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已。”(孟子《孟子·尽心上》)。所谓“即心即佛”6也从禅宗角度昭示着此般:“尽心、知性、知天”的涵养论和确切性。此然,从一个侧面便诠释了儒者之“为己精神”。其上所以言“体”,所谓人伦之天、宇宙之天共性于中道的蔚然。天之蔚然,在于其生发不息,而在其人伦界缜密化的同时,又杂糅了性恶与性善的不均,出现为己、他力的博弈,而出现偏失与衰臆。而其上所以言“中”,所谓中之本、体、用、境在不离不杂中的浑然如一。这种宇宙之本体到人伦之本体的自然杂糅之偏差,一方面要求生民对于乾坤之敬仰,所谓敬天之蔚然浩淼,持中之卑谦,合体用为工夫;另一方2“危、微、中”:取字于古文《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原句本意为:人心令人惶恐,逐道之心因私欲而很微妙。只有通过精一的办法,才能恰恰好够着中庸之道。麻先生将其归纳为“危微中”三字谛。此三字粗廓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哲学方法,也充分展现了人心危殆于私欲,而中道可使其归一的论断。微信推送、课堂讲授麻尧宾教授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己学堂第五讲3镜中工夫:源于阳明先生《传习录》中记载的其在天泉证道之“四句教”嘉誉: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有考曰,此四句教自首至尾是从本体入工夫的证道之歌,而其境界则发显在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于物、于体、于用铺陈出了“物来物去,过而不留,心如明镜.”之无滞于善,无滞于恶,廓然大公之境界。此考究也在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己学堂中麻尧宾先生所授之第四讲得到印证。笔者在此将“物来物去,心如明镜。无善无恶,廓然大公”承袭为“镜中工夫”。一来以表心得,以飨读者;二来提出创新,以供辩证。4张栻:《张栻全集》(中),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年,第833、834页。5“人生化”:麻先生述之为:宇宙面的本体向人伦日用的人生面的无限之贴近,是“内在化”、“主体化”及“道德化”之统一的实现。麻尧宾.“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5-13,第7页.6六组慧能传法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禅宗之佛,好似儒学之天,固有文中论述。胡亦清2014151662009慎天独行,傲中帅道——论后儒学时代信仰重建中的冥明2016年12月3面则要求众生在自我照察中戒慎于独体,行力于中处之位,下接地气。人伦日用之生生不息与“天理”之生生不息相吻合为所言之“天人合一”,也是“至善”之宿命对于阴阳的耳提面命尔。故曰:蔚然中道,慎天独行。..........二、傲存元道:一己遍照在根然中的道性元者,为本,合“始”、“首”、“善”、“长”诸意,落以本根、本然,以为实、以为内涵,以为形、以为外延。麻先生曾以宿主论和以方向言来解决主理一系在本根义的本心和本然义的本心两者之间的包容与次序问题。7然,今笔者意从镜中工夫8作提拔分析,以期补充根然之性。上文已有提及“至善天理”为觉解的归一性和绝对的乾健性之圆融。归一,亦可解作皈依,乃以“始”、“首”、“善”、“长”为根柢,以气和为混沌,具有凛然性、共性和相对静止性,同时也具有了条贯性和镜像性,为本根。乾健性的绝对,又可理解为生生不已的绝对,其云“易、初、始、素”者,乃述宇宙时间空间之初萌、规筹与统度、发展至澄清与纯粹、以致通体光明、显其奥微尔,为本然。此番变化阐述了本根之因为其缜密化镜像9的发展、本然的致用而导致其镜像化的补益和重界定,形成了镜像化的新本根。这便朗然阐述了物、体、用、境在逐步发展后的翻转,亦或是循环,此番也应了阳明四句教之真谛,吾人谓之“根然循环”之中道!10吾人曾有幸受教于麻先生,先生曾言,以本根为月,照印万川,万川为体,一己遍照....。其照体亦为灯体具有能动性,照的客体为镜体,具有反馈作用。而吾人之镜中工夫又亦言,本根为镜,无善无恶。则照之主体、客体的双镜像性,又可使主、客层层掩映,相互转化,复又证明了“照体独立”之中,“根然循环”的交替与承载。然而,其循环的动态发展自然离不开元之生生不已地生发,其以不偏不倚地形式融汇在“一体三面”的脉络中。若将本体置于泛宇宙的普适性来言说,宇宙生命之源即若混沌初元,至诚无息,物无虚,理无扰,心无息,则以恒长,是以整体论。而若观之于点隙,则混沌清元、分合散聚、升沉显藏在各个维度、各个线索中交替演化、互有承载、相互镜像,得以广博深厚、奥微发明,以致现起立用,得以物、心、理的转化、发显。在刹那与恒常的交联中得以通体光明,秋收冬藏。11复观横渠之《西铭》中“中处浑然,帅天塞地”乃凛然富有一风骨傲气,傲气显发于中道,汇融于物、7麻先生言,主心一系而言,本根与本然之体为的宿主同一,为同宿主...型.,且都是向上去说或向外去说,即同趣型...的;而主理一系,本根之体宿主在天理,而本然之体宿主在人心,为别宿主型....,且天理为向下,生命本真之人心为向上,即异趣..型.的。麻尧宾.“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5-13,第8页。8见上注释2。9镜像:宇宙之镜像乃其根元发展衍生后多个平行宇宙里的“人伦日用”,此番人伦日用根据有物质化和缜密化的意义,其继承与初元而又别于初元,同时反作用于初元。如此这般,生生不已之本然才有了对本根的重新定义。10阳明先生《传习录》中“四句教”之嘉誉,可见其从第一句至第四句之层次的递进,而当读者读完第四句重新读第一句时,发现其廓然大公之“新元”。详见上注释2。11麻先生在《“己学”发略》中注疏:“所谓至诚无息,所谓变居不动,所谓现起力用,盖即是以遍在于一切谓之物的材料于碛之中,乃恒住一勃勃生机的功能于活动的心在里面。麻尧宾.“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5-13,第11页。胡亦清2014151662009慎天独行,傲中帅道——论后儒学时代信仰重建中的冥明2016年12月4于心、于理。物、心、理在浩渺蔚然之乾坤之涵盖中得以刹那的存在,在以“反求诸己”为根柢的意念发动之刹那间现起力用。前者重空间、物本,后者重时间、心本,二合而一则有其动中恒常之调理,其至诚者,无息也,广大也,坚固也。此番主宰适用,便得以“身自身,形自形,生自生,性自性”,即生命真己源于刹那之本身秩序与调理,形之构造在三元、一元的分合中得以恒常与生然,秩序与调理、恒常与生然之共同促进者为宇宙乾健生生不已地展开,其生命之本然者(身)即若皈依于本跟(性)。故有笃信之定,乃附言:傲存元道,傲中帅道.........。三、横纵工夫:不离不杂中的信仰与长歌若循牟先生于心理二系的传统界格下,以工夫的落差来区分主心为纵贯系而主理为横贯系,按本体的主宰适用,结合上述之泛宇宙与泛本体之说,考究于公羊与思孟,结合“於穆不已”之“逆觉体证”和“涵养须用尽、进学在致知”的“教法”和“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