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媒介的三次革命传:1、语言的形成和使用:自有、灵活,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2、文字的发明和运用:极大的保真性,永久的记录。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媒介得以大量印刷而大规模传播,成为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引发了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第一次革命☆伴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出现的报纸,是用文字传播信息的一次为伟大飞跃,它标志着人类的新闻传播从局限于亲身传播、群体传播飞跃到大众传播即面相整个社会的传播。3、无线电的发明和运用: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可以通过声音或画面真实地再现人物或事件。☆做为现代电子技术发展成果和社会需要的共同产物,广播电视一经出现,便迅速成为传播手段的后起之秀,它将人类信息传播活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视听结合的阶段,标志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电子广播电视传媒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是大众传播第三次革命的重要标志。广播电视不仅改变了全球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体验,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共事务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媒介学者们认为,同样都是通过无线电传送信号,电报和电话提供的是点对点的个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广播电视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边界,提供了点对面的个体和全体之间传播可能性。以及身临其境的独特体验――“广播电视之于印刷媒介,就像电话之于书信”。广播电视传播的直观性和现场感给世人见证了20世界无数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二战盟军的胜利;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步;黛安娜王妃的世纪婚礼和世纪葬礼;香港和澳门回归;千禧年的第一缕曙光;07年雪灾时的苦难情形……广播电视为他们提供了透视20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过程的独特视角:许多遥远的故事,许多异地的场景,许多陌生的人和事,他们本无缘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的,却由于广播电视的存在而深深地介入其中:他们在自家的客厅里,为“9·11”遇难的无辜平民流泪,为姚明欢呼,为克林顿羞愧……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自身也在经历着从传输技术、手段到行业结构和传播理念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另一种是文字报道:嫦娥一号卫星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本报西昌10月24日电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看了发射。18时29分,嫦娥一号离开托举她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开始了100多万公里的奔月之旅。晚上19时08分,喜讯传来:“卫星已经准确入轨,目前正按照预定的方向顺利飞行,此次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整个指挥控制大厅内,顿时掌声雷动。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想一想:图片报道与文字报道嫦娥一号卫星时有什么样的区别?你在实际报道中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二、了解广播电视1、什么是广播电视2、全面了解广播电视2、人们往往从以下不同角度看待广播电视:1、由于广播电视是依赖现代电子技术传送声音、图像和文字信息,而且拥有庞大的技术体系,人们把它作为通讯技术事业的一部分;2、由于广播电视在新闻传播方面发挥的无与伦比的作用,以及它在新闻传播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我们把它作为新闻事业的一部分;3、由于广播电视可以是一种最为普及、通俗、方便的教育途径,并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人们把它作为舆论宣传和教育事业的一部分;4、由于广播电视以一种独特的也是最易为人们接受的艺术方式向人们提供信息、审美欣赏和娱乐消遣,人们把它作为文化艺术事业的一部分;5、由于广播电视不仅成为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且可以通过传播信息的方式促进社会物质生产,还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人们把它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2全面了解广播电视3、广播(广义)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从传播手段看,广播分两大类:①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为无线广播;②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为有线广播。从传播媒介看,广播也可以分为两大类:①仅仅传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②传送声音、图像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4、第一章广播电视的诞生和发展(二)总结一上上述关于广播电视媒介方面的结论:广播电视:是运用电磁工具把信息信号同时供给特定地区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以上广播、电视的定义包含四个部分:1、传输方式:无线电波或导线;2、传输对象:广大地区;3、传输内容的信息形态:声音(可能是伴音)、图像;4、显示媒体:远距离外接收器。这样的定义实际上从传输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从而非常全面地把广播电视与报纸区分开来,并且阐明了区分广播与电视的关键因素:信息形态(表示媒体)。再扩充一下,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媒介方面的结论:根据新闻传播专业领域关于报纸、广播、电视的比较,可以总结出媒介的有效构成因素至少包括:传输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用公式表示就是:媒介=传输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为了更实际、更简洁,这样的定义我们还可以省略。由于1、报纸在传输中没有发声变化,即传者传出与受者接受中间没有媒体变化,一直是印刷好的纸张,2、广播电视的传输媒体又相同,3、显示媒体也能够一定程度上直接对应特定的传输媒体,因此以上公式中的传输媒体因素可以被简化掉。那么媒介的主要构成因素就只有表示媒体和显示媒体,用公式表示为:媒介=表示媒体+显示媒体报纸=文字、图片、照片+散页报纸广播=声音+收音机电视=声音、图像+电视机广播电视学是在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以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为基础,并结合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殊规律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1986年7月,广播电视部政策研究在庐山召开首次广播电视学研讨会。这次会议把广播电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宏观上总体上进行综合研究。广播电视涉及到三个方面的不同认识领域:1.是广播电视技术工程。2.是广播电视的制作和发布系统。3.是广播电视的内容。第一章广播电视的诞生和发展(三)广播电视学的体系框架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2、广播电视学的体系框架1、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有着共同的渊源,都是在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现代电子大众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按媒介划分,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电影学等一样属于大众传播学的分支学科。但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虽然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分属不同领域。新闻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电影新闻等,但它无法包括广播电视学中的更多内容,如广播电视的其他节目类型,广播电视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等等。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有交叉又相互独立。二者并不能相互包容,更不能相互取代。22、广播电视学的体系框架、广播电视学的体系框架22按传播内容划分按传播内容划分,广播电视学可分为广播,广播电视学可分为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文艺学、广播电视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文艺学、广播电视教育学等若干分支学科,逐渐产生自己完教育学等若干分支学科,逐渐产生自己完整独立的知识体系。而新闻学主要是以新整独立的知识体系。而新闻学主要是以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的跨媒介的独立学科。闻传播为研究对象的跨媒介的独立学科。按传播内容划分,广播电视学可分为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文艺学、广播电视教育学等若干分支学科,逐渐产生自己完整独立的知识体系。而新闻学主要是以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的跨媒介的独立学科。3、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从微观上可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研究广播电视节目。从节目系统、节目结构、节目分类、节目要素、节目形式、到节目的采、编、播、到节目美学、节目的制作、节目的优化等角度进行研究。第二层次: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和接受者。制作者指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导言、演员、技术人员等。研究他们的群体结构、智能结构、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等。接受者指广播电视节目的观众。研究受众心理、受众收听收看规律、受众信息反馈等。第三个层次:研究广播电视台。对它的研究主要包括体制和管理等方面。第四层次:研究广播电视系统。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我国“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发展广播电视的方向,使我国广播电视系统迅速扩大。广播电视系统内部的纵横关系和运行机制,全体系的体制问题、管理体制、发展战略问题和系统优化问题,都成为研究的重点。第五层次:研究广播电视与外部环节的关系,其中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国际环境主要研究广播电视的国际关系。附录:参考书目《广播电视概论》徐志祥著《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广播电视学概论》黄匡宇《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吕萌左靖著《广播电视概论》陈莉编著《中国播音学》张颂主编《电视时代》陆晔著《应用电视新闻学》张君昌著《广播电视评论学》涂光晋著《电视影响评析》时统宇著《揭密中国电视》张锦力著《节目主持人通论》俞虹著《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吴郁著《论新闻节目主持人》赵淑萍《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王纬著《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南方电视学刊》《凤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经济观察》《环球时报》中华传媒网、中国新闻研究中心、中华影视传媒、传播学论坛、传媒观察、中国新闻传播评论、广电在线、传媒学术网、紫金网、视网联、中国记者等。一、广播的诞生20世纪20年代,经过多国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长期的探索,反复的实验,无线电广播终于成为传播家族中的新成员。其诞生过程经历了以下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科学技术工作者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实验相继成功,从而一步步推进导致了广播的诞生。1、无线电波的发现丹麦基尔大学的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证明电与磁能互相感应;孕育了电磁学的诞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变化的磁场在闭合导体里产生感应电流,并确定了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在电磁波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电波存在的设想。1873年麦克斯威出版了《电磁论》,建立了电磁学理论。因此,麦克斯威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2、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意大利发明家卡格列谟·马可尼(1859-1905)和俄国的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捷藩诺维奇·波波夫(1874-1937)真正使无线电通讯进入实际运用阶段。他们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信号的仪器——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的发明,实现了人们远距离传播信息的愿望,但它只能传播电码符号。最早利用无线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雷金纳德·奥布利·费森登(1866-1932)。在1906年圣诞节前夕,他在美国马塞诸塞州布兰特岩城的无线电广播实验室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有声广播。于是,1906年12月25日被定为无线电广播的诞生日。所以1906年,通过无线电报装置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标志着这种新传媒的问世。4、电台广播的诞生1916年11月,美国马可尼公司25岁的无线电报务员戴维·萨诺夫发明了无线电音乐盒,即收音机。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滋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它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KDKA的播音也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就把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并以“赫兹”作为频率的单位。二、广播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广播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初创阶段2、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初期,广播的大发展阶段3、20世纪50年代后期—80年代,广播的调整与复兴期4、20世纪90年代,广播事业开始了新的飞跃1、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初创阶段1921年,法国邮电部建立了本国第一座广播电台,通过巴黎埃菲尔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