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大观园建筑英文译名的对比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学科前沿导论课程论文(徐学平老师)2011级专业:英师姓名:***学号:2011*******关于《红楼梦》大观园建筑英文译名的对比分析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在《红楼梦》的众多英译本中,霍克思、闵福德翁婿的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最具影响力。笔者对比了两个译本中对大观园主要建筑名称的翻译,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对比,笔者得出了“异化”策略更能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的结论,译者可以在保证译文语言通畅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使用“异化”策略。关键词:翻译;跨文化交际;红楼梦;建筑;归化;异化一、研究背景1、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20世纪以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时代特征要求我们关注跨文化交际。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决策的需要。“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CultureTurn),翻译作为跨文化行为也越来越引起翻译研究者的注意。”(朱安博,2009:2)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碰到的障碍,主要是出于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处理这两种差异的策略有“归化”和“异化”两种。2、“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翻译者在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时常用的方法。翻译中的归化是指译者有意识地采用自然流畅的目的语语言结构,使译作符合目的语话语语法,要求需要时甚至加入解释性话语,以消除源语中的异域文化色彩,从而使译文读起来毫无不顺感和阻碍感。(Nida,1993)翻译中的异化指译者采用与原作作者相同的表达方式,再现源语内容和异域色彩。异化策略强调,翻译应尽可能地保留原文所蕴涵的异域文化特色,不应受到目的语的语言和文本习惯的限制约束,应尽量传达源语的文化差异,从而实现文化再现的目的。(Venuti,1995)二、研究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其作品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生动,在对建筑物的细致描绘上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大观园是《红楼梦》中极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是红楼人物活动的主要艺术舞台,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创作出来的世外桃源。大观园中各人的居处名称,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主人的性格特点,作者也巧妙地利用其谐音暗示了其主人的命运。所以,大观园建筑名称的翻译是否准确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外语读者对整篇小说的理解,还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三、对比分析本文选取了《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译本:霍克思(Hawkes)、闵福德(Minford)翁婿合译的TheStoryoftheStone(1973)和杨宪益、戴乃迭(GladysYang)夫妇合译的ADreamofRedMansions(1978)作对比。TheStoryoftheStone是西方世界第一部全本120回的《红楼梦》。其主译者大卫·霍克斯(DavidHawkes)是英国的著名汉学家,曾在北京大学就读中文系。年轻时即翻译《楚辞》(TheSongsoftheSouth),其著作ALittlePrimerofTuFu更是具权威且广为人知的唐诗翻译作品。而他的译作《石头记》(TheStoryoftheStone)更是身为翻译家的非凡成就;为了全心致力于此翻译计划,于1971年辞去牛津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一职。霍克斯用了10年的时间,翻译了前80回,分别在1973、1977、1980年出版了英文版《红楼梦》分册,最后四十回,由霍克斯的女婿汉学家闵福德完成。正因为有了霍克斯的卓越翻译,才让《红楼梦》的完整面貌被西方世界所认识,大大推动了《红楼梦》的海外传播。ADreamofRedMansions则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有中国人参与翻译的《红楼梦》全译本。译者杨宪益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和诗人,有着极高的传统文化修养,年轻时就读于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其夫人戴乃迭是出生在中国的英国人英国牛津大学第一位中文系学士,中国香港翻译家协会荣誉会长、英国中国研究会终生会员。戴乃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译介,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鲁迅、郭沫若等等一大批现代文学家作品,都是被戴乃迭译成英文版,推向世界。六十年代初,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其间曾一度中断,最后于1974年完成,于1978~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本在国外获得好评的同时,在国内也有广泛影响。本文比较了霍克思、闵福德的译本(以下简称“霍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大观园中各人主要居住建筑的名称的翻译,其对比结果如下表:主人建筑名称霍译本杨译本大观园ProspectGardenGrandViewGarden宝钗蘅芜院All-spiceCourtAlpiniaPark黛玉潇湘馆Naiad’sHouseBambooLodge迎春缀锦楼PaintedChamberPavilionofVariegatedSplendour紫菱洲AmaryllisEyotPurpleCaltropIsle探春秋爽斋AutumnStudioStudioofAutumnFreshness惜春蓼风轩SmartweedLoggiaSmartweedBreezeCot藕香榭LotusPavilionPavilionofScentedLotus暖香坞SpringInWinterRoomWarmScentedArbour李纨稻香村Sweet-riceVillagePaddy-SweetCottage宝玉怡红院HouseofGreenDelightsHappyRedCourt妙玉栊翠庵GreenBowerHermitageGreenLatticeNunnery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霍译本主要使用了“归化”的策略,而杨译本主要使用了“异化”的策略。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例子看出:1.潇湘馆霍译本中潇湘馆被翻译成Naiad’sHouse。那伊阿得(Naiad)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河、泉的水泽女神,是西方文化中的耳熟能详的水中女神形象。潇湘馆是林黛玉在大观园中的居处,以竹子最盛。潇湘,即指竹。“潇湘”原为在今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的别称。又传说尧有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二妃也自投湘水,死后成湘水女神,又称“潇湘妃子”。西方的“那伊阿得”与中国的“潇湘妃子”意思有相通之处,都有水中女神的意思。霍译本采用了西方人比较熟悉的“那伊阿得”的形象来取代中国独有的“潇湘妃子”,使西方读者读起来更通顺流畅。杨译本中则直接把“潇湘”翻译成竹子(bamboo),更加接近源语言,更忠实于原著。“潇湘竹”本身就有不祥之意,加上“潇湘”谐音为“消香”,似是预示了林黛玉泪尽而亡的悲惨结局。如果把“潇湘”译成水中女神,只能借此说明林黛玉的美丽,不能表现出其爱哭的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如此看来,杨宪益夫妇(以下简称“杨氏”)的译法更能体现出小说的内涵,更能向外国读者传递中国传统文化。2.怡红院霍克斯(以下简称“霍氏”)运用“归化”的策略,在译《红楼梦》时想当然地用自己西方人的文化视野来看待书中的颜色意象,把红色与殉难和流血相联系。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他将“红”归化成西方人喜欢的“绿”,于是他把“怡红院”译成“HouseofGreenDelights”,把“怡红公子”译为“GreenBoy”,忽视了“红色”在中国文化里具有吉祥和喜庆之意和在这部作品中关于爱情的意义。杨氏则翻译成按原字逐字翻译成“HappyRedCourt”,运用了“异化”的策略。这样翻译虽然让外国读者一时难以理解,但是相信加上注释后,更能体现其主人贾宝玉怜香惜玉的性格。怡红院最初由贾宝玉起名“红香绿玉”,元妃省亲时改为“怡红快绿”,故名“怡红院”。“红”原指院中开的一树西府海棠,也叫“女儿棠”,又可喻指院中的一众女儿;“绿”则是指院中另一边的几本芭蕉,又可喻指大观园中唯一的男主子贾宝玉。贾宝玉为人最是怜香惜玉,与他院中的大小丫鬟感情都很好,因此,“怡”字可解释为快乐,意为院中女儿们快乐地生活着。由此看来,杨氏的译法更接近原著。四、翻译建议两个译本对大观园建筑物名称的翻译都比较到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该建筑物的特点和在小说中的意义。两个译本各有千秋。霍氏的译法以“归化”为主,胜在灵活、自然;杨氏的译法以“异化”为主,胜在准确、忠实。但是两个译本的翻译仍各有不足之处。现在笔者就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一些个人的改进建议,希望对后来者的翻译有所帮助。1.紫菱洲“紫菱洲”的“紫菱”,其实是指红菱、菱角,一种菱科、菱属一年生浮叶水生植物,果实可食,英语中俗称waterchestnut。《红楼梦》第37回,海棠诗社中开始缺少史湘云,贾宝玉以送礼物为由向史湘云传递消息,袭人揭开小摄丝盒子,装的是红菱、鸡头。又说:“这是今年咱们园子里新结的果子,宝二爷送与姑娘尝尝”。《红楼梦》第67回,写袭人见李纨的丫头素云捧着个洋漆盒子,素云说“是我们奶奶给三姑娘送去的菱角鸡头”。袭人问“这是园里采的还是外头买的呢?”素云说:“外头买来的”。可见它们是同一样东西。洲,是河流中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陆地,对应的英语是islet。因此,本人认为“紫菱洲”最好翻译为waterchestnutislet。霍氏翻译的AmaryllisEyot,其中Amaryllis(孤挺花)是一种原产南美的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被选来祭祀基督教徒遭受迫时期的罗马教皇──兹菲利斯的花朵,与“紫菱”无任何关系,应该是错译。至于杨氏所译的PurpleCaltropIsle,英文中并无PurpleCaltrop的说法,只有RedCaltrop(红菱)或WaterCaltrop(菱角)。Caltrop(蒺藜)本身是一种蒺藜科美洲蒺藜属植物,与紫菱也无太大关系。2.栊翠庵栊翠庵是大观园中妙玉修行的一处尼姑庵。栊,指窗上棂木,有窗框格、窗栊等释义。庵,特指佛教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因此,杨氏将“栊翠庵”翻译为“GreenLatticeNunnery”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在西方人的认知中,Nunnery一般是指基督教修女修行的修道院。为了把两者区分开来,使西方读者对栊翠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我建议把它译为“GreenLatticeBuddhistConvent”。而霍氏所译的GreenBowerHermitage,其中hermitage(隐士居处)最早是指基督教独居修道士的住所,强调了居者与世隔绝的处境,符合妙玉“槛外人”的称号,但是没有明示性别和宗教特色,不能向读者传达其文化底蕴,因此不推荐这种译法。五、结语通过对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中大观园建筑名称翻译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归化”和“异化”策略各有优点,但是在对外传递源语言的文化背景时,“异化”策略会更胜一筹。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译者可以尝试在保证译文语言通畅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使用“异化”策略,以让外国读者更好地领略中国的文化风情。参考文献:Nida,EugeneA,1993.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Venuti,Lawrence,1995.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AHistoryofTranslation[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TsaohHseuh-ChinandKaoNgo,1973.TheStoryoftheStone[M].trans.ByDavidHawkesandJohn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