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病原生物与免疫第四章1超敏反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L/O/G/O第四章临床免疫第一节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分型I型、II型、III型、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常见疾病超敏反应的防治措施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或过敏反应(anaphylaxis),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1.是一种异常的或病理的免疫反应2.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3.有明显个体差异4.按发生机理不同分为I、II、III、IV型超敏反应分型参与的Ig类型或免疫活性细胞IgE分型I型速发型超敏反应IgM、IgGII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III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Tc细胞、TDTH细胞IV型迟发型超敏反应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快(速发相、迟发相);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但无严重的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主要由IgE介导的以功能紊乱为主的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特点参与的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细胞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尘螨或其排泄物真菌或其孢子动物皮屑或羽毛药物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化物食入性变应原能够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昆虫变应原刺激机体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使细胞致敏变应原与致敏细胞结合脱颗粒、合成和释放介质全身反应、呼吸道反应、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致敏阶段发敏阶段发生机制原发介质:组胺继发介质:白三烯,激肽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IgE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结合,使之成为致敏靶细胞。静息肥大细胞激活后5分钟激活后60分钟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胃肠道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湿疹临床常见疾病分解初次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胸闷气急呼吸困难肢体冰凉出冷汗面色苍白脉细速血压下降休克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湿疹诊断及防治原则(一)寻找并确定变应原皮试、特异性IgE检测(二)切断或干扰中间环节,中止发病或减轻过敏症状1.脱敏治疗(Desensitivity)注射动物血清时小量多次注射,以消耗体内IgE2.减敏治疗(hyposensitivity)改变变应原物理性状及进入机体途径,以诱导产生可与变应原结合的IgG抗体,从而阻止IgE产生3.药物防治抑制活性介质合成与释放:阿司匹林、肾上腺素、色甘酸二钠等拮抗活性介质作用: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肾上腺素缓解支气管痉挛,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二、II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应(typeIIhypersensitivity),又称为细胞溶解型和细胞毒型变态反应。特点:发作快,抗体(IgG或IgM)直接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导致靶细胞溶解。细胞性抗原↓抗体(IgG,IgM)↓与细胞抗原结合↓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补体激活,调理吞噬,ADCC细胞损伤,细胞溶解发生机制细胞表面固有抗原或半抗原吸附在细胞膜表面临床常见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Rh血型不符(Rh阴性母亲,Rh阳性胎儿);ABO血型不符(O型母亲,A型、B型或AB型胎儿)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药物引起的血细胞减少症(半抗原型,如青霉素、磺胺)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和风湿性心肌炎三、III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typeIIIhypersensitivity)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症型变态反应。特点:是由于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中等分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IC沉积于全身或局部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在中性粒细胞或NK细胞参与下,引起血管炎。抗原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1.抗原:内源性抗原:如变性IgG,核抗原、肿瘤抗原、变性DNA外源性抗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2.抗体:主要为IgG、IgM,也可以是IgA3.补体:以经典激活途径为主4.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少量的NK细胞免疫复合物形成与沉积的条件抗原抗体的比例和IC分子量:抗原或抗体过剩形成免疫复合物(小);抗原和抗体比例适当形成免疫复合物(大);抗原略多于抗体(抗原决定簇有剩余)形成免疫复合物(中)。抗原成分在体内长期滞留:滞留的抗原持续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不断形成。抗原抗体的理化特性:带正电荷抗原形成的复合物极易和带负电荷的肾小球基底膜结合。组织的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免疫复合物易沉积于静脉压较高的毛细血管迂回处,如肾小球基底膜及关节滑膜、肝、脾、血管等部位。临床常见疾病(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hus反应:马血清家兔再次注入马血清局部红肿、出血及坏死。(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抗毒素血清(大量)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族链球菌感染后2-3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病(serumsickness)机体产生抗变性IgG的IgM类抗体(类风湿因子,RF),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以关节病变为主的炎症损害患者典型的蝶形红斑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关节、皮肤及其它器官的毛细血管,最终导致广泛、严重的小血管炎性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典型表现是蝶形红斑)四、IV型超敏反应IV型超敏反应(typeIVhypersensitivity):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是由致敏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所致以免疫病理过程。特点:发生迟缓,一般接触抗原18-24小时后出现,48-72小时达到高峰。抗体和补体不参与此反应损伤自身清除抗原CTLTDTH抗原机体致敏淋巴细胞细胞因子靶细胞溶解、凋亡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一)接触性皮炎引起本病的抗原主要是天然的或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和金属,如化妆品、油漆、染料、皮革、塑料、乳胶、镍、磺胺等药物和有毒植物(如毒葛)等(二)传染性免疫胞内寄生菌(结核、麻风、伤寒杆菌)、病毒、真菌等;结核菌素皮试(OT皮试)(三)DTH参与的其他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临床常见疾病伤湿膏过敏毒葛反应芒果汁所致的接触性皮炎皮肤移植排斥一种疾病的发生可与多种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关同一种抗原可诱发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特点I型速发型II型细胞毒型III型免疫复合物型IV型迟发型免疫类型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发生时间数秒~30分;(迟发相6-12h)数小时数小时24-48小时参与成分IgE;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IgG,IgM;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IgG,IgM补体;中性粒细胞,NK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因子代表性疾病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免疫血液病、类风湿关节炎、SLE;血清病;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小结、四型超敏反应比较谢谢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