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AutoCAD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摘要:当今的机械制造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加工,而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材料、生物、能源、管理等学科最新成就为一体的新技术综合体。随着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向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方向迈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想要赶上世界的脚步,就必须大力推行本行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AutoCAD作为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应用多年。本文阐述了AutoCAD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关键词:CAD;机械制造;自动化Abstract:Today’smachinerymanufacturingindustryisnotthetraditionalmachining,butthenewtechnologicalsynthesisofthelatestachievementsinvolvingmachinery,electron,optics,information,materials,biotechnology,energy,managementandotherdisciplines.Astheworld’smachinerymanufacturingindustryismovingtodigital,informationtechnologyandautomation,ifChina’smachinerymanufacturingindustrywantstocatchupwiththepaceoftheworld,wemustvigorouslypromoteautomationandinformationoftheindustry.AutoCAD,astheimportantpartoftheautomationinmachinerymanufacturingindustry,hasbeenappliedformanyyearsinChina.Thispaperdescribesthehugeimpactandfar-reachingsignificanceoftheAutoCADtechnologyandapplicationdevelopmentforChina’smachinerymanufacturingindustry.Keywords:CAD;machinerymanufacturing;automation中图分类号:F4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从目前来看,当代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制造领域技术水平间的比拼,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各国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得到新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全新的挑战。随着CAD在机械制造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必将为机械制造行业提供更为强劲的支持。因此,对它现阶段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结果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必将会对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现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加工国家之一,很多机械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机械制造业每年都为我国创造大量的财富和就业岗位,并吸收了将近一半的社会劳动力,因此,制造业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同时还是高新技术的重要载体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在我国逐渐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时候,却并没有成为制造业强国;虽然我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美国制造业的五分之一,但是劳动生产率却仅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四和全球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五;同时,在进入世界五十强的中国企业当中,没有一家属于制造业;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仍处于整个利益链条的底端,所生产产品的大多属于低附加值、高能耗的初级产品;绝大多数企业的技术、设备以及高技术含量的原材料、零件等仍旧依靠进口;大型设备生产中使用的机床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国外产品。机床业被称为是机械工业中的装备工业,一个国家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与其息息相关。近年来,中国开始大踏步的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对于机床、尤其是数控机床的需求量必然随之提高。随着技术创新逐渐称为制造行业主要的竞争手段,数控加工逐渐成为了制造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对CAD的要求想要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首先必须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要向什么方向发展,二是对整个机械制造业起着强有力支撑作用的CAD技术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信息产业必将会成为本世纪人类社会的主导产业,因此,机械制造业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向信息化方向靠拢,同时引入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努力打造机械制造业的全新面貌。再者,机械制造业自身也开始向超精密、微型生产线和高速切削的方向发展,而激光加工技术、离子束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加工技术和超高速加工技术等技术的实现,更是为机械制造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与此同时,机械加工行业不断的借鉴其他学科的高精尖技术,并将其融入到机械加工之中,这不仅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还为这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设备保障,有力的促进了各行业的共同发展。CAD技术就是一项通过计算机来帮助人们完成产品设计工作的信息技术,它的应用扩大了计算机技术在机械生产中的使用范围,并使机械设计和生产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如今,CAD已经成为了制造业自动化生产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它自身的迅速发展和软硬件水平的进一步完善,为整个行业提供的技术支持变得更加的有力,为企业的设计生产带来了质的飞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最好选择。CAD本身是一种集成了各项技术的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软件、管理软件、应用软件和支撑软件。其中,应用软件功能是帮助用户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它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使用友好的界面。应用软件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用户使用,因此,能否迅速方便的为用户掌握就成了评价其优劣的最基本标准。友好界面的主要特征就是使用方便,操作方式为用户所熟悉,有完善的帮助提示系统并且可以很好的实现人机间的交流,以及能对运行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处理;二是遵循了软件工程方法;所谓软件工程就是一种对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起指导作用的工程科学,它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对软件进行开发和维护。软件工程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对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进行时间上的分解,将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分步骤进行开发。三是CAD的参数化。标准程度高、系列化和通用化的产品,在设计时所需要的数学模型及其产品结构都是固定的,差异仅仅存在于尺寸上。因此,可以将此类产品的已知条件及不同规格的变化的基本参数用相应的变量来代替,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对图形数据库进行查询,再经专门的绘图软件在屏幕上自动生成设计图形,这就是CAD的参数化。四是CAD成组。很多产品在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较为相似,因此可以根据这些产品在结构上和工艺上的相似性,通过成组技术将其所需零件划分为一定数目的零件库,并根据同一零件族中每个零件的结构特点来编制相应的CAD通用软件,并将之用于该族零件的设计,这就是CAD成组。三、CAD技术存在的缺点以及CAD未来的发展趋势CAD技术被引入我国已有多年,经过这些年的钻研和应用,使得CAD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我国目前的CAD研发水平也与国际同期水平相差无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在CAD软件的开发还是在对其进行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工作中,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旧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比如: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CAD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用其进行绘图的阶段,并没有完全的发挥CAD的能力;CAD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对CAD进行全面、高效的利用;CAD研发单位并没有开发出符合企业需要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由于我国现阶段的CAD技术还处于向高技术集成和商品化发展的时期,还没有开发出拥有较强针对性的软件,各企业只能使用通用软件。这种情况使得我国的CAD软件在微机平台上的开发与国外水平相差无几,但是却难以开展对引进的CAD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的工作,以至于这些软件无法发挥其全部的功能。为了迎合本世纪机械制造行业的新特征,CAD技术也开始向标准化、技术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我国CAD软件的开发优势主要体现在更加了解本国市场,便于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售价更为便宜等方面。同时,国内外的大量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们的软件开发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拓宽了我们的发展空间。因此,只要我国的CAD产业能够紧跟时代潮流,时刻关注国际上的最新动态,努力形成自身特色,同时立足国内、结合本国特色,根据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设计开发出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CAD软件,那么,我国的CAD软件研发事业就一定会取得质的飞跃。四、结语总之,现在和将来,中国的制造业必须积极地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坚持对外开放,融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力争更快地跨进制造强国的行列;为了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努力加强研发力量,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使中国制造业从中低端产品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离不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而创新的最主要载体就是高科技人才。所以说,我国机械制造业想要实现转型和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对于人才、尤其是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只有以CAD强有力的支持作为依托,以机械制造业的进步带动科技进步,培养出从设计到管理的各级优秀人才,才能使中国的制造业在本世纪再上一个新台阶,使中国成为世界机械制造的强国。参考文献:[1]王伟、宋宪一.机械CAD/CAM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孙爽、李国琴.机械CAD/CAM[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2[3]傅雅宁.机械CAD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0[4]全燕鸣.机械制造自动化[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