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检测试题一.填空:28分(1—4小题每小题各1分,5—12小题每小题各3分)1.生物体都是细胞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名称的人是英国物理学家罗白特.胡克2.放大镜的作用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3.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能聚光,中间凸起边缘薄,能放大物体图像。4.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而弯曲,通过凸透镜看问题会感觉物体被放大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5.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小鳞片,其实是其实是扁平的细毛;昆虫的眼睛是由许多小眼组成,被称作昆虫的复眼,复眼的作用是能迅速敏捷的对移动物体做出反应,昆虫的触角是各种各样:蝗虫的触角呈丝状状,蝴蝶翅膀呈棒状状;蟋蟀的耳长在足的内侧电脑.彩电屏幕上的亮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21教育网6.像蚂蚁.蝗虫.蚕蛾一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属于昆虫。21cnjy.com7.把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就是简易显微镜,它可以将物体图像放大;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青苔植株;花粉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花粉的管子。21·cn·jy·com8晶体是晶莹剔透,有着规则几何图形的微粒,用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的方法都能得到晶体,晶体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2·1·c·n·j·y9.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为生命体提供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保护分泌等作用,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功能也是多种多样,它们相互依靠,共同作用完成了生命体的各种功能;人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部分,而人体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它的作用是负责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叶表皮中有气孔,它是控制植物体气体和水汽的通道,叶肉的主要成分是叶绿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而叶绿体的主要成分是叶绿素,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起到保护分泌作用。21·世纪*教育网10.微生物是用肉眼看不到,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生长同生物生长一样需要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微生物的特点构造简单.身体细小.由一个细胞构成。2-1-c-n-j-y11.微生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农业生产中人们利用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养料;食品工业利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做面包、饼干,其原理酵母分解了面粉里的糖类,并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加热时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饼干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好。21*cnjy*com12.草铃虫是蚜虫的天敌,它的身体呈绿色,头部有一对细长的触角,头的两侧有一对金色光泽眼睛;蚜虫的食物是植物嫩枝叶上的汁液。不同的昆虫触角不同,蝴蝶的触角呈棒状;蚂蚁触角呈膝状;天牛的触角呈鞭状,昆虫触角的作用是感触物体,嗅到气味,平衡身体。【来源:21·世纪·教育·网】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5分1.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能放大物体的原理制成的。(×)【来源:21cnj*y.co*m】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片的厚薄有关系。(×)【出处:21教育名师】3.昆虫的触角形状各异,其作用是感触物体,嗅到气味,平衡身体。(√)4.滴在玻片上的食盐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5.叶表皮中的气孔是控制植物气体和水气的通道。(√)【版权所有:21教育】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6.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的重要部分。(×)7.生物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8.细胞是生物体机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1*cnjy*com9.微生物都是有益的,人们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泡菜、腐乳等。(×)10.草履虫体形像一只草鞋,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从口沟进食,从身体后侧的肛门排泄废物,通过皮膜呼吸,对外界的刺激能产生灵敏的反应,自行繁殖。(√)三.选择: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1.用放大镜观察彩电、电脑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___B____构成的。A.红、黄、绿B.红、绿、蓝C.紫、黄、蓝2.蜻蜓、苍蝇、禅的眼睛是____B______.A.单眼B.复眼3.蝴蝶的触角是__C___,蚂蚁的触角是___B___.A.丝状B.膝状C.棒状4.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列文虎克,他制成的显微镜可将物体图像放大__C__A.300倍B.10000倍C.200万倍5.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B____.A.无限B.有限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___A___.A.越大B.越小7.能将物体图像放得更大的是____C_____.A..平面镜B.放大镜C.显微镜8.下列不是晶体的是___D___.A.食盐B.水晶C.雪花D.玻璃四.实验题:观察水中的微生物6分1.实验材料: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显微镜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记录表实验过程:⑴.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⑵.用滴管吸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⑶.将制好的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观察。3.实验结论:我们发现水中的微生物有绿藻、草履虫、眼冲、喇叭虫、变形虫等五.画出下列物质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简图:白糖晶体食盐晶体洋葱表皮细胞图六.操作题;共9分1.请你具体说一说制作放大镜的方法。3分方法一:剪一块长30厘米,宽30厘米的透明塑料膜,折叠四周,中间装200克的清水,用橡皮筋扎紧口,一个放大镜就做好了。方法二:把空气球中装满清水,用橡皮筋扎紧口,放入冰箱中冷冻成冰块,撕掉气球皮,一个放大镜就做好了。2.请你具体说一说制作洋葱切片的过程:3分⑴.掰开洋葱内叶子,在叶子表皮上用刀片轻轻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在“井”字中间撕掉一块表皮。⑵.在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将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在玻片中的水上展平,不能折叠。⑶.把盖玻片轻轻盖在标本上,先放一端,再放另一端,不能有气泡。⑷.在盖玻片的左端有水处滴一滴碘酒,用吸水纸在玻片的右端将碘酒吸过来,给洋葱玻片染色,再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⑸.将制好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观察。3请你说一说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3分答:双手将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拿住,上下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最大最清楚的图像,用胶带和纸筒把两个凸透镜固定起来,一个显微镜就做好了。七.收集整理:用流程图表示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10分八.简答题:30分(1小题和8小题各3分,2—7小题各4分)9小题是附加题10分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的凸度有关系: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球形透明体的放大倍数最大。2.请你列举四种昆虫触角的现状、并说一说昆虫触角的作用。答:蝴蝶的触角呈棒状;蝗虫的触角呈丝状;蚂蚁的触角呈膝状;天牛的触角呈鞭状。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嗅到气味,平衡身体。3.昆虫复眼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答:昆虫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呈六角状;其作用是:能够迅速敏捷的对移动物体做出反应。4.说一说蚂蚁、蟋蟀、夜蛾的耳各长在什么地方?答:蚂蚁的耳长在触角;蟋蟀的耳长在足的内侧;夜蛾的耳长在胸腹之间的凹处。5.判断是否是微生物的条件是什么?答:判断是否是微生物的条件:①是否需要一定的环境。②是否吃食物或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③是否需要呼吸。④是否排泄废物。⑤是否对外界的刺激有灵敏的反应。⑥是否有生殖现象。6.什么是晶体?以食盐为例讲一讲制作晶体的过程。答:晶莹剔透,有着规则几何形体的微粒叫晶体。制作晶体的过程:先制作一杯浓食盐溶液,用滴管滴一滴在玻璃片上,为了加快蒸发,滴后轻晃一下,让溶液扩散均匀,再放到酒精灯上加热,慢慢烘干就得到食盐晶体。7.酵母发面的原理是什么?答:酵母发面的原理:酵母发面时,酵母分解了面团里的糖类,并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急剧膨胀,从而使面包、馒头疏松多空,吃起来口干好。8.鱼缸里的水为什么会变绿?新鲜鱼为什么短时间内腐烂了?答:鱼缸里的水会变绿是因为鱼缸里绿藻大量繁殖繁殖的缘故;新鲜鱼短时间腐烂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的原因。9.举例说明微生物为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事实。答: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多方便:如人类利用酵母菌发面,利用微生物做酒、泡菜、生产香菇、木耳,利用微生物生产肥料,处理垃圾、污水,进行作物杂交,利用微生物制造药品控制疾病,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微生物的存在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危害:例如伤寒、鼠疫、肺结核、SARS病毒、艾滋病毒、食物的变质等。10.说一说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哪些疾病有细菌引起的?答:病毒引起的疾病:流感,禽流感,甲肝,乙肝,SARS,艾滋病等。细菌引起的疾病:痢疾(腹泻),食物中毒,脓肿,伤口感染等。昆虫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放大到几百倍生物细胞,微生物,细菌。放大到几倍,几十倍物质的晶体,微生物电子显微镜放大到几百万倍细菌病毒、物质的微粒—原子。能分辨出几百分之几纳米,控制原子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2017年春季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检测试题1.填空:19分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没有产生新物质;而有些物质变化产生了新物质,伴随产生新物质的现象有发光发热、变色变味、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世界所有物质都在变化。2.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固体糖变成液体糖和蜡烛融化成蜡油是物理变化,而液体糖继续加热变成黑色的炭和蜡油燃烧成气体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新的物质。3.碘与米饭、淀粉会生成新的物质是蓝紫色的,而米饭、面包在人的口腔中咀嚼后出现甜味是因为米饭面包中的淀粉与唾液的作用,米饭在口腔里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要弄清神秘信件上文字的内容必须滴碘酒。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气体,这种新物质的特点是: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种物质是二氧化碳气体。5.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变化,而且铁生锈是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系,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把铁制品与空气和水隔开。6.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反应是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生成了铜的沉淀物,硫酸铜溶液由浅蓝色逐渐变成红褐色。7.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变化,其特点是没有生成新物质;一种是化学变化,其特点是产生了新的物质。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1.水的三态变化是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2.世界上也有不变的物质。(×)3.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4.米饭在口腔里咀嚼后会出现甜味,说明米饭在口腔里产生了新物质。(√)5.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可用于灭火。(√)6.铁锈中仍含有铁,因此铁锈仍能导电。(×)7.伴随化学变化中的现象有发光、发热,因此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是化学变化。(×)8.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而氧气燃烧是氧气消失了不是化学变化(×)三.选择:6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A__________A.馒头发霉B.铁锭做成农具C.面粉做成馒头2.能使淀粉、米饭变成蓝紫色的溶液是________A___________A.碘酒溶液B.硫酸铜溶液C.白醋溶液3.白醋和小苏打发生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留下的液体是_______C________A.水B.白醋C.醋酸钠溶液4.铁生锈与___________有关。A.水B.空气C.空气和水5.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吸附着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A___________A.铜B.铁C.铁锈6.防止铁生锈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