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家作品: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因病27岁卒,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本诗选自《李贺诗歌集注》,是一首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写作本诗时年仅17岁。提炼主要信息:李贺字(),()代著名诗人,与()、()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诗人的代表,被人称为()。本诗选自《李贺诗歌集注》,是一首用()写的()题材的诗。写作背景: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诗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追念的心情,塑造出一个十分具体而动人的英雄人物形象,格调浓丽而壮烈。以“报君黄金台上意”作结,反映了作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整体感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挥想象,说说诗歌的内容。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守城将士严阵以待,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浓艳得如紫色。寒风阵阵,部队半卷着红旗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诗歌赏析:颈联引用(手法),写自然条件不利、战事严峻,但将士们不畏寒冷,连续作战。表现了将士们血战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情怀。典故悲壮尾联引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比喻夸张紧张危急高昂首联运用()和()修辞,渲染了()的气氛和()形势。面对这样的情势,守军显现出的则是一种()的士气。颔联从()和()角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写出了战斗的惨烈。听觉视觉忠君爱国、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主旨把握:全诗运用夸张的手法,以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守边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中考链接(广西)赏析《雁门太守行》,下面对此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人手。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A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C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把敌军的人马众多的情况写得淋漓尽致。B.这首七言古诗,借用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声不起”可见鼓声低沉,说明将士们斗志不佳。D.尾句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忠君报国的思想。C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