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0.城市更新与旧城保护中的辩证思维浅析济南古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290.城市更新与旧城保护中的辩证思维浅析济南古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陆地文章摘要:科学发展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城市建设也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辩证的处理城市更新发展与旧城保护的关系。本文从城市更新理论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辩证的思维观点对西方及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为我国城市未来的旧城改造做出启示。结合济南古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例,探索城市更新和旧城保护的契合点,并解决实际出现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进一步阐述城市更新与旧城城保护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如何延续旧城的历史文脉、继承传统,如何创新城市特色、展望城市未来,他们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关键词:城市更新旧城保护辩证控规古城前言:达尔文揭示了“适者生存”的道理,任何有机生物必须适应生存环境向前进化,而且有机生物进化不可能抛弃原有基础,而是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逐步进化,有机生物的进化既要适应环境、也不可能超越环境。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发展如同有机生物进化一样,既不抛弃原有城市基础,进行有机的新陈代谢,又得适宜地持续发展。城市的发展不仅是对历史有机的继承和延续,更应该是适应现代趋势对城市的更新和完善,既要继承和延续城市历史的文脉,又要按现代化的要求适宜持续发展。可以肯定的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隔裂历史的突变对历史是一种伤害,对未来也是一种损失”。为此,我们需要对城市更新与保护实践和理论探索,进行全面的审视和研究,吸取成功的经验,更要避免重蹈覆辙。1城市更新的历程城市是建立在自然和历史发展基础之上,持续更新的有机整体,有其形成、发展和衰落2的生命周期,是一个不断建设和不断更新的过程。“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建设与更新并举的新陈代谢的过程,是城市物质结构变迁的一种表现形态。20世纪中叶,“城市更新”(urbanrenewal)这一概念才被逐渐采用。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城市更新第一次研究会,对城市更新定义如下:“生活于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购物、游乐及其它的生活,有各种不同的希望与不满,对于自己所住房屋的修理改造,街道、公园、绿地、不良住宅区的清除等环境的改善,尤其对于土地利用的形态或地域地区的改良,大规模都市设计的实施,以便形成舒适的生活、美丽的市容等,所有有关这些的城市改善,就是城市更新。”1.1西方城市更新西方城市更新基本的演变历程大体能够达成一种共识,即:由最初大规模推倒重建式的贫民窟清理与城市美化运动发展到以追逐城市房地产开发利润为动力的经济导向型城市更新模式,最后上升为以社区为单位多元主体、参与式的城市更新(社区更新)。1.1.1战后重建时期——物质决定论阶段由于受到经济大萧条的打击和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破坏,西方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在战后普遍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旨在改善城市破旧房屋和住房紧张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物质性问题,注重物质性开发和贫民窟清理。城市更新受“物质决定论”的影响,城市规划师把城市看成是一个静止的事物,指望能通过整体的形体规划总图来解脱城市发展中的困境,却酿成了许多非人性环境和单调乏味空间。此时的更新运动主要是以大规模的推倒重建为主要特征。1.1.2回归与复兴时期——重视社会问题的综合改造阶段经过二战后的复苏期,西方国家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时期,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城市更新运动的重点也随之变化。一方面,城市的更新改造更加强调对综合性规划的通盘考虑,不再单纯考虑物质因素和经济因素,而是综合考虑就业、教育、社会公平等社会因素。另一方面,以大城市、大规模的更新改造为特点的城市更新运动蓬勃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更新的内生性需求增长,此外,由于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城市更新改造的成本迅速提高,而规模效应有助于降低成本。1.1.3更新转型时期——可持续、多目标的现代城市更新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对以往的城市更新运动作进一步反思与调整,将城市更新运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相融合,从而出现了更加注重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社区可持续性发展等新的政策取向。英国于2003年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社区规划”,主张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通过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邻里的建设来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并重视从战略和区域角度来解决城市问3题。这标志着西方城市更新运动已进入以可持续发展和多目标和谐发展的新阶段。1.2我国城市更新历程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造就了我国长期的自然经济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产业革命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推动力极小。我国长期推行传统计划体制,其旧城仍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计划分配、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城市结构特点。因此,中国城市更新具有其独特的历史特征。199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古城西安召开的有关会议正式使用“旧城更新”这一命题。吴良镛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城市的“有机更新”理论,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1.2.1解放初期治理城市环境和改善居住条件成为当时城市建设中最为迫切的任务。中国长期推行传统的计划体制,其旧城仍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计划分配,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城市结构特点。对旧城则仅仅是改造棚户和危房简屋,增添一些最基本的市政设施。解放后,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工业生产和新区建设上,旧城区则实行填空补实的办法,按照“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方针,进行维修养护和局部的改建和扩建。经过30年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形态出现外围建筑新、质量好、层数高,而中心区则普遍较为陈旧、建筑质量差,呈现出与城市正常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反常状态。1.2.2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城市建设速度,我国的城市更新改造也以空前的规模展开。由于发展过于迅速,产生了诸多问题与矛盾。1980年代后期,原有的城市发展政策所造成的城市隐患已逐渐暴露,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布局混乱和居住环境恶劣等方面。城市更新的重点逐渐转向旧城,拟通过改善旧城区的物质环境问题和土地使用性质的置换来实现土地的经济效益、复兴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模式由过去单一的“旧区改造”转向“旧区再开发”,以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改造地段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改造旧区和城市现代化的多重目的。2城市更新与旧城保护的辩证思考随着社会变迁,城市的职能势必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和变更,这是城市“新陈代谢”的必然过程。城市的“新城代谢”就是所谓的“旧城更新”。面对一座城市,“新”和“旧”是城市演进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旧城”必须为现代文明生活服务,必须担负起全新的城市职能。“更新”应该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城市形态在更新过程中保持渐变而不失去4城市原有的特色。早期文物建筑保护理论发起于19世纪中叶,决非偶然,它实际上反映了正经历着工业革命的国家已经感知到了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我们应该承认,直至21世纪的今天,它的理论范畴已不断更新,领域上日加扩展,经历了一个由单纯的建筑学到综合学科的衍变,而最终融汇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人们正是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中不断地深化着对发展与保护关系的认识。可以说,经济愈发展、社会愈前进,便愈要保护历史文化,这是一条辩证的共同规律。2.1辩证思维的基本内涵哲学的辩证思维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旧城保护与更新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理应遵循。2.1.1传统自然观传统自然观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普遍联系,具备着思辨的关系。整体性和普遍联系性是中国传统古城特征的深刻内涵,古城围合、庭院围合是其具体表现,而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也是其特性的体现。时至今日,曾经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古城格局能否适应现存社会发展的改革,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2.1.2现代系统观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在旧城更新与保护中不仅要处理好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在今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年代,要求规划师在进行传统旧城保护中,必须有综合思维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诸多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旧城的更新与保护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解决好各阶段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对旧城进行保护。2.1.3可持续发展观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旧城的历史就是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协调发展的历史,在旧城发展进程中,人们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坚持总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不断选择。旧城的更新与保护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通过旧城内部功能的可变性,使其达到较长时间的适应性。2.2辩证思维的外延2.2.1生存与消灭的辩证生存与消灭,这是个问题。旧城的衰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有碍观瞻,野蛮5的拆除重建可以加速它们的灭亡。然而,它们毕竟是城市历史的文脉,消灭就意味着割断历史文脉。城市规划正是要处理好旧城历史与未来的辨证关系,做到既对历史负责,也对未来负责。只要这文脉一息尚存,就有责任救治,就应该让它们“枯木逢春”,让它们复兴与回归。2.2.2变革与继承的辩证推进现代与继承传统,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城市的现代化不能以丢失传统为代价,也不因恪守传统而拒绝现代。推进现代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不以人的意志而向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为现代社会增添了独特的文化符号,使之具有了强烈的地域属性与民族属性,而熠熠生辉。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发扬创新才会有不竭的生命力,才能将传统飞扬得更加辽阔,更加空灵。那种认为只有住在破陋的老房子里,才算继承了传统文化,亦或是住在现代楼房里,即违背了传统文化的想法是幼稚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会有不完美之处。它们总要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这是谁也不能阻挡也无法阻挡的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一种文化永远停留在一种状态,这只是一种幻想。2.2.3怀旧与发展的辩证对于中国旧城保护的探讨不仅集中在技术上,还在于对传统文化、政治和当代和社会的历史认识上。对于将来,一个时代要有自己的创造物。库哈斯认为,特别是在当今的中国,应站在全球立场上理解历史价值,关注点不应该放在历史审美和历史形式上,而应该考虑历史对现代生活的作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要保护已经失去的还是要为新社会发展积聚能量,也就是说,是停留在一种怀旧的情结上,还是对出于对生活方式严谨科学的判断。保护和恢复历史需要大量工作,应该找出一条道路,能够把在整个历史流程中都具有影响力的因素综合整理出来,甚至用数据化、统计化的保护方法统筹。而不是今天过完就要保护明天的,不断扩大要保护的范围。2.2.4建设与预留的辩证我们还应该在旧城保护与更新时适当预留,给后人留下发展与保护的余地。由于认识水平与个人认知的差异,我们不可能全面掌握有关旧城保护与全部知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不一定总是正确的,就如同北京古城墙被拆毁一样,直到今天我们才认识到梁思成的留住古城墙是有历史眼光和先见之明的,但北京古城墙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我们没有人能知道,我们今天的保护观念与思想是不是就一定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旧城改造在适应时代要求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其本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既保护其传统风貌,也要建设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东西,更要着眼于未来,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63国外旧城改造对中国城市改造的启示3.1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因,城市正是在旧城不断改造与新区不断开发的交替过程中实现规模的逐步扩大和质量的逐步提高。处理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关系,既能够合理调整城市结构及布局,又能够促进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