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战略,即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就必须研究城市的区域发展背景,必须研究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确立城市发展的目标。在城市发展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性质的确定和城市发展可能规模的预测(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使城市规划建立在可靠的、科学的基础之上。一.国土规划“国土规划”一词有时是作为一个泛指有关国家土地的规划行为。因此各种有关土地的规划工作也常都被称为国土规划。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它的内容: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和地区组合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要害问题的解决等。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国系统地开展有关土地的规划是从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布以后。1988年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1996年开始了第二次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全国、省级、地级土地利用规划应划定主要农田保护区、土地管理区、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区等。县乡级划定土地用途分区,按农业用地区、种植园用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及其他用途区等九类用地划界。土地用途分区和控制指标的确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专项控制和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四.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由于其自发性,不可能形成合理、高效的系统,这就需要研究其内在规律,通过科学的规划以便更好地组织成系统。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1)以区域为整体,研究如何完善区域发展的环境,确立区域城镇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防止以邻为壑,合理分配区域资源,建设良好的区域化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2)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序进行引导、协调和控制,防止对区域整体发展不利的开发活动。(3)引导投资活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防止不当竞争。第三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全国、省、市都应研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政府的职能重心更要加强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控制。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关系十分密切。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除了战略目标、城市的发展重大方针、政策和城市大的空间部署外,一般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主要指标有:(一)经济发展指标(二)社会发展指标(三)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指标;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三.城市的性质和类型确定正确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它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城市性质的确定除了充分对城市发展的条件、有利因素分析、区域的分工、确定城市将承担的主要职能外,还应充分认识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说明不宜发展的产业和职能。1.城市性质的含义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2.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不同的特点,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组织布局结构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首先要确定城市的性质,这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正确拟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它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城市性质的确立,可从两个方而去认识:一方面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即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认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确定城市性质的重要方面。4.城市类型①工业城市多种工业的城市,如株洲市、常州市;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化工城市;有色冶金工业城市等。②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1)铁路枢纽城市。(2)海港城市。(3)内河港埠。③商贸城市④教育城市⑤综合中心城市⑥县城⑦特殊职能的城市这类城市因其具有较特殊的职能,这特殊职能在城市建设和布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规划异于一般城市。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旅游、休疗养为主的城市;边贸城。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以下三类:(1)大城市,是指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2)中等城市,是指人口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3)小城市,是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但通常习惯将一百万以上城市划分特大城市。5.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②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③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的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定量地分析。四.城市的规模城市的性质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用地构成,而城市的规模则决定城市的用地及布局形态。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但两者是相关的,根据人口规模以及人均用地的指标就能确定城市的用地规模。1.城市人口的含义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按照人口密度、经济联系、管理条件等因素,一般可划分为市区、近郊区、市辖县(远郊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除了个别直属该市的工业区(镇)以外,一般不计入;而应将它们分别计入各市辖县镇中去。2.城市人口调查研究的意义城市人口调查分析和预测,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它既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又是制定一系列具体技术指标与布局的依据。做好这项工作对正确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有着很大的影响。3.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①年龄构成一般将年龄分成六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7一11岁);中学组(12~17岁);成年组(男:18或19~60岁女:18~55岁);老年组(男:61岁以上,女:56岁以上)。②性别构成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必须考虑男女性别比例的基本平衡。④家庭构成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份等组合情况。它对于城市住宅类型的选择,城市生活和文化设施的配置,城市生活居住区的组织等都有密切关系。④劳动构成城市人口可分为以下三类:(1)基本人口:指在城市主要职能的部门从业人员:如支柱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于地方性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中工作的人员。(2)服务人口:指在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工作的人员。(3)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的、没有劳动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⑤产业与职业构成(1)农、林、牧、渔、水利业;(2)工业;(3)地质普查和勘探业;(4)建筑业;(5)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6)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7)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9)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10)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11)金融、保险业;(12)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3)其他。⑥文化构成随着知识经济兴起,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城市人口的文化素质、劳动力的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文化构成将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制约因素。4.城市的流动人口城市流动人口是指短期从市外进入城市办理公务、商务、探亲访友和旅游度假的人口。5.城市人口的变化①自然增长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自然增长率=年平均人数②机械增长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机械增长率=年平均人数③人口平均增长速度(或人口平均增长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或两者合计的增长)可用下式计箅:6.城市人口规模①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基本原理人口增长实质上是一个劳动力的扩大与再生产过程。可利用自然增长规律和经济增长规律来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主要是分析城市劳动力,包括劳动力的需要量,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以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其中,对城市规模有决定作用的是劳动力需要量,而劳动力需要量首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②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1)劳动平衡法(2)职工带眷系数法本法系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的。其公式为: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X(1十带眷系数)十单身职工③递推法递推法核心是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第四节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一.国外的结构规划1.结构规划的产生1971年的城乡规划法,英国的城市规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结构规划,二是地方规划。2.结构规划的内涵结构规划一般以郡为单位编制,通常有几十万人口。对郡的发展目标方向、重大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作结构性的安排。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发展目标和建议(如人口、住房、就业的安排),并为局部规划提供格局;二.远景规划1.远景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十五条明确指出:“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2.远景规划的指导思考、规划原则、内容和方法①指导思想(1)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要首先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研究。(2)远景规划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城市载体,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在城市空间上、物质形态上加以落实。(3)对今后数10的预见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主要是现有认识条件下的一个规划。②规划原则(1)远景规划必须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使它在时空上具体化,但这本身不能代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远景规划重要在于远景的空间结构性布署,它应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但它不能代替传统的总体规划。(3)远景的结构安排要相对稳定,而战术的处理要留以足够的灵活性。③规划内容(1)从区域的范围进行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分析,预见城市可能发展的规模。(2)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向、空间结构、整体控制、政策措施及法律保障体系。(3)对总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大类土地使用作出纲要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