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质文明演变》1268部分答案2019年春第一篇:食1.表明农业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锄耕阶段的是BA.大面积稻田的出现。B.石镰、蚌镰等农具的出现。C.粟、等农作物,已成了早作业农业的主导。D.石梨农具的出现。2.不仅采集的源起有文献记载。而且先民的采集活动亦有相当多的文献记载。例如《诗》一开篇的《关雎》中D涉集。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窈窕淑女,钟鼓乐之C.窈窕淑女,琴瑟友之D.参差荇菜,左右流之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D。A.茶马司的设立,是为了梳理茶马贸易。B.茶马交易,多在边境要塞,源于民间自发。C.从宋朝设立茶马司起,一直到清初,历朝持续了1000年。D.宋时边塞开设“茶马互市”。4.“为综合贸易之道,横贯农耕与游牧”说的是茶叶贸易通道中的C。A.川陕古道B.丝绸之路D.晋商驼道D.茶马古道5.小米、石镰、磨盘的出现表明了C。A.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锄耕火种阶段。B.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铁梨牛耕阶段。C.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精耕细作阶段。D.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阶段进入火耕阶段。6.“偶为老僧煎茗粥,字携修绠溪清泉。天风吹月入栏杆乌鹊无声夜向澜”这句佳句出自D。A.王安石B.陆游C.白居易D.苏东坡7.A人对茶的品鉴之细致,已上升为茶艺。A.宋B.明C.元D.清8.赵孟尭曾B被世人称作宋皇家所绘茶之绝唱。A.《文会图》B.《斗茶图》C.《品茶图》D.《玉川煮茶图》9.西北游牧的羌人,其字源便是“羊人”,上为羊,下为人。其先祖是B。A.炎帝B.皇帝C.太昊D.瑞瑣10.D被认为是中国歌曲之祖且是典型的农作之歌。A.《皇娥》B.《白帝》C.《诗》D.《击壤歌》11.我国秦巴山优势茶叶产销之中心是B。A.普洱B.襄阳C.羊楼洞D.安化12.广德茶捐是C。A.茶马司署凭证B.茶马交易凭证C.官茶通关凭证D.百姓植茶凭证13.万里茶路的起点是C。A.太行山B.长白山C.武夷山D.南岭14.经典的农作之歌是(A)A.《击壤歌》B.《嫩勒歌》D.《越人歌》D.《南风歌》15.下列说法中体现了“小事不预,将酿大患”之意的是D。A.防患于未然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未雨绸缪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6.被称为“味之先,命之安”的是(B)A.酒B.茶C.卤D.盐17.茶叶贸易的对内贸易有两大水路通道,分别是(A)A.京杭大运河、川陕古道B.汉江运河、晋商驼道C.汉江运河、晋商驼道D..京杭大运河、晋商驼道18.茶对于游牧民族如此重要的原因不包括D。A.长期食肉、奶制品需要靠饮茶中和、调节。B.其身体必须的蔬果中的养分,只能靠茶来取C.游牧民族所处的关阔地区,从来都不产茶D.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对茶的需求不大19.你如何理解茶马互市的意义?答:茶马互市的本质是相互需求,但是其主动权往往在茶叶一方;宋代茶马贸易政策已臻完善,各种举措也很有力。如易马数额与价格“随市增减,价例不定”;“马价分九等”,各等按马骏驾折茶不一;买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马来既众,财售茶亦多”有利多销;又规定品质好的雅州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在博马任务没有完成之前,禁止商人贩运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和商品经济市场客观规律的,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拥护,使茶马贸易得以持续开展,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是双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物资上的余缺调剂,是互惠互利的,是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的。宋代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互市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紧荣。首先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推动了畜牧业和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上特产大量流入汉族地区,而汉族地区的绢、布、陶瓷、食盐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也大量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促进了当地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频繁的经济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吐蕃驱马来买茶,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既有官员,也有百姓,与汉族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这就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西北地区的吐蕃就是通过茶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统治,边疆地区也比较安宁,并共同抵抗西夏的进攻。西夏与宋对峙,茶无来源,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迫使与宋一度议和,购进茶叶。而宋孝宗时,四川黎州青塘羌族就是因为宋朝一度中断茶马贸易而聚众扰边,要求恢复互市。所以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20.你如何理解“人文之化始于用火”?答:(1)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分界线、里程碑。大多的古文献表明“观天”与“取火”密切相关,自然之火是种,人为之火是果。燧皇从观天起,完成了取火。(2)火经发明后,便有了专司管火之人。火在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熟食的同时,也出现了火灾、火害,故而让人对其既敬又畏,为了用火之利,防火之害,所以出现了对“火神”、“火祖”的崇拜。这种表面上看是人对物或神的祭拜,其实,是人对第一次驯化并支配火这种巨能量的自然力,从而,导致自身与动物分野的尊崇与记忆。因此说,人文之化始于用火。注意:本人亲测7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