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马义霞注射给药法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主要特点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易口服给药的患者。但注射给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可引起疼痛及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治疗的需要,分为皮内、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注射原则注射原则是注射给药的总则,执行护士必须严格遵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注射前护士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注射后护士应洗手。2、按要求进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并保持无菌。皮肤常规消毒方法:用棉签蘸取0.5%碘伏或吉尔碘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涂擦,直径在5cm以上,涂擦消毒两遍,无需脱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变质、变色、浑浊、沉淀、过期不可使用;如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检查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注射原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剂量、黏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器应完整无损,不漏气。一次性注射器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切包装须密封无漏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不可在炎症、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进针,需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原则现配现用注射液注射药液药液在规定注射时间临时抽取,即刻注射,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注射前排尽空气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特别是静脉注射,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排气时防止药液浪费。注药前检查回血进针后、注射药液前,抽动注射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皮下、肌内注射如有回血,须拔出针头重新进针。注射原则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1、各种注射法分别有不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要求2、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注射部位,以防不慎断针时增加处理的难度。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1、解除患者患者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适体位,便于进针。2、注射时做到两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缓慢并均匀。3、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细长的针头,进针要深。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在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皮下注射部位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原因(1)病人精神紧张、恐惧。(2)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大,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疼痛。(3)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3.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按压,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至局部直径约O.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亦能减轻疼痛。(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O.1ml)。(6)注射待消毒剂干燥后进行。(7)对剧烈疼痛者,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8)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二)虚脱1.原因(1)因病人对肌内注射存在着害怕心理,精神高度紧张,注射时肌肉强烈收缩,使注射时的疼痛加剧;由于病人身体虚弱,对于各种外来刺激敏感性增强,当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2)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注射部位选择不当,如注射在硬结上、瘢痕处等,引起病人剧烈疼痛而发生虚脱。2.临床表现有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表现,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衰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3.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消除紧张心理,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熳。(3)对以往晕针、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正确判断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发生虚脱现象,将病人平卧,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静脉推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三)过敏性休克1.原因(1)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2.临床表现由于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可引起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因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皮肤过敏症状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3.预防及处理(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2)在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结果为阳性者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3)注射盘内备有O.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机等。(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1)立即停药,协助病人平卧。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O.5ml,直至脱离危险期。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4)按医嘱将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应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1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状。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出血1.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2.临床表现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眼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3.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2)注射完毕后,局部按压。按压部位要准确,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48h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二)皮下硬结1.原因(1)反复注射同一部位、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均可形成硬结。(2)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导致硬结形成。(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2.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甚至坏死。3.预防及处理(1)正确掌握注射深度,深度为针梗的1/2~2/3。(2)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推药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4)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5)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禁用长镊敲打安瓿。抽吸药液时不宜将针头直接插瓶底吸药。禁用注射器直接在颈口处吸药。(6)皮肤严格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7)已形成硬结者,用以下方法外敷:①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②用50%硫酸镁湿热敷;③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三)低血糖反应1.原因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剂量过大,部位过深,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导致血流加快,使胰岛素的吸收加快。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饥饿感、头晕、心悸、出冷汗、软弱无力、心率加快,重者虚脱、昏迷甚至死亡。3.预防及处理(1)严格掌握给药剂量、时间、方法,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的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2)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人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小进针角度注射。(3)准确抽吸药液剂量,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4)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5)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糖类(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1。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神经性损伤1.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2.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l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在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发生在上肢时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3.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应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防止神经性损伤的发生。(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3)正确进行注射部位的定位,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二)局部或全身感染1.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2.临床表现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痛明显。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病人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3.预防及处理与皮下注射法相同。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三)疼痛1.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注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一次性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都可引起疼痛。2.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3.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秒,而后常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