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领导全国人民完成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艰巨任务。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认识这场大讨论对于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2.深刻认识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懂得它是建国以来我国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3.认识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和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4.掌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懂得这个历史决议的作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5.了解这一时期,党为全面打开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所作的努力及成效。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观看相关音像资料,能够从中提取有关伟大历史转折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条理化;2.在小组交流讨论中,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有关伟大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起步的看法与观点,并能够对他人的意见进行评估和借鉴。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阅读,增强对转折时期与改革开放起步的认识;2.初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这一时期在中国当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单击屏幕播放)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单击屏幕播放)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正确地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文章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在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通过这场讨论,打破了多年来束缚人们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促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时求是的思想作风,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了结束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党的正确路线,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了统一思想,为全会的召开作充分的准备,在此之前中共中央于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先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华国锋于11月10日在中央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会议的三项议程是:一、讨论如何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尽快把农业生产搞上去的问题,讨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两个文件。二、商定1979、1980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三、讨论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如何把当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过深入热烈的讨论,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党的指导工作。◆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决定从1979年起把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决了党自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这是党的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规党法,反对突出个人,加强集体领导。审查并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薄一波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肯定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强调实行民主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全会还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全会指出了经济改革的方向和任务,要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这是党“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全面改革方针的开端。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二、改革开放的起步1、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3、对外政策的调整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针对1977年至1978年这两年中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会议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紧密结合;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这些在科学地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了包产到户这种形式,指出它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省、县两级人代会增设常设机构,县级和县级以下人民代表普遍实行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恢复、制订和施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加强了司法、检察和公安机关的工作。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3、对外政策的调整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起点。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实现了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这些外交成就,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根据新的国际局势,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做出一个重要判断:“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他还提出:“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为中国适时调整外交战略提出了重要的思路。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1.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从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讨论和修改,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这个决议。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此,经过3年多的时间,中国的面貌大为改变。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决议还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