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组【教材】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归纳、积累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疏通文意。2.读懂文本,理清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3.掌握寓言体传记的特征,学习由事入理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教法:学案引导、问题设置、思维导图学法:学案预习、小组讨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学习重点】1.归纳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2.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学习难点】1.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柳宗元作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篇传记《种树郭橐驼传》。1.文言字词释疑2.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然而作者仅仅是为人立传吗?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3.“其”指的是谁?“事”又是何事?作为什么官戒?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要解决这几个问题。一、察其事——探植木之性1.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阅读课文,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郭橐驼他植者种树方法种后态度结果原因分析2.写作方法:对比总结:原来,郭橐驼种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天致性,为所当为,有所不为。四、为官戒——探养民之术1.讨论:作者说他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郭橐驼如何描述官吏?官吏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描述他植者官吏行为描述结果相似之处结论2.写作方法:类比3.作者得出的“养人术”是什么?明确:顺民之性以养民。要了解百姓,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做好官府该做的事,不要朝令夕改,繁政扰民,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4.从一个生活中的人和事,作者提炼出了“养人术”。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宗旨是“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用。显然,柳宗元写作的目的不是空谈道理,而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为什么要“以为官戒”呢?联系当时的背景思考并回答。背景:中唐时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老百姓民不聊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五.拓展迁移——以子之道,移之他理,可乎?柳宗元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事例中得出做官的道理:要顺民之天以养其民。你能否将这个道理推及到其他方面?例如教育、人与自然、社会现实、政治历史等。讨论并分享。六.文如其人——悲悯情怀阅读相关链接,探讨为什么柳宗元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相关链接:①柳宗元出身世家大族,后来家道中落。柳宗元才名早著,21岁就中了进士。为官后深入了解了很多朝政腐败的黑暗面,立志要肃清朝政,于是参加了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33岁被贬永州,十年后又被贬到柳州,人生中最能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就断送在了穷山恶水之间,年仅47岁,就抑郁而终,客死柳州。长安为官时期:参与永贞革新,《种树郭橐驼传》除此之外:②贬官永州,他写下了《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刻画了悍吏扰民的形象,发出了“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的感叹,③贬官柳州,即使被贬柳州穷山恶水之地,也不忘改革弊端,兴办教育:“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柳子厚墓志铭》他所做的这一切,源于一个儒者对民生的关切和对社会的担当,更源于一个人对生命的尊重!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学写作的方法,学顺天致性的哲理,更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的,是柳宗元的悲悯情怀。七.作业布置:由事及理的写作方法,在我们的议论中常常用到。作为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许多点可以成为写作素材。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写一个完整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