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单项选择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欢迎访问北京自考网网络实名:北京自考网高教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C)。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A.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全体劳动群众的世界观D.历代劳动人民的世界观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古希腊罗马哲学B.17世纪美国哲学C.18世纪法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D)。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天文学和数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A.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规律C.社会发展的规律D.思维发展的规律1.6.哲学是关于(B)。A.一切知识的学问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C.思维知识的学问D.社会知识的学问1.7.哲学是(A)。A.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B.科学的科学C.一切知识的总汇D.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1.9.哲学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D)。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B.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10.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B.旧哲学的基本问题C.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1.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C)。A.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B.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1.1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是(A)。A.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C.代替部分具体科学的研究D.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1.13.唯心主义哲学两个最基本的派别是指(C)。A.马赫主义和贝克莱主义B.唯意志主义和不可知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黑格尔主义和康德主义欢迎访问北京自考网网络实名:北京自考网高教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主,结束了(D)。A.一切唯心主义B.一切旧唯物主义C.一切形而上学D.作为“知识总汇”和“科学之科学”的哲学1.15.哲学所研究的规律只适用于(D)。A.客观物质世界B.主观精神世界C.世界某一领域D.客观世界一切领域1.16.现代科技革命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1.17.现代西方哲学两股主要思潮是(B)。A.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B.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C.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主义D.唯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1.18.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是(D)。A.实用主义的观点B.科学主义的观点C.人本主义的观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1.19.“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D)。A.神秘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20.“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是(B)。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21.“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是(A)。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科学主义的观点C.人本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22.以下论断属主观唯心主义的有(C)。A.“天下物皆可理照”B.“理在事先”C.“事物就是感觉的结合”D.“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2.1.物质范畴是(B)。A.一切哲学的基石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C.辩证法的基石D.世界观的基石2.2.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C)。A.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3.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D)。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2.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B.可感知性C.具体性D.真实性2.5.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欢迎访问北京自考网网络实名:北京自考网高教自考.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2.6.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B)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C)。A.互不相关的两回事B.物质对运动来说可有可无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运动对物质来说可有可无2.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观点是对运动的(D)。A.朴素唯物主义理解B.机械唯物主义理解C.庸俗唯物主义理解D.辩证唯物主义理解2.9.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2.1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A)。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静止的绝对性2.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12.静止就是(C)。A.绝对不动B.暂时不动C.运动的特殊状态D.永远不动2.13.时间和空间(D)。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2.14.“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A)。A.一维性B.顺序性C.持续性D.珍贵性2.15.“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了(C)。A.唯物主义时空观B,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D.形而上学的时空观2.16.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D)。A.手脚分工B.直立行走C.语言的出现D.劳动2.17.“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跟感觉相近的特性”的观点,是属于(B)。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欢迎访问北京自考网网络实名:北京自考网高教自考.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是属于(B)。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1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A)。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2.20.人脑与动物大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C)。A.脑容量的不同B.大脑重量不同C.人脑具有“第二信号系统”D.人脑有严密的结构2.21.意识的本质是(A)。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B.抽象的思维活动C.具体的物质活动D.精神的自由活动2.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D)。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23.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A.社会实践B.人的主观努力C.依靠理论自身的力量D.依靠行政手段2.2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观点,是属于(B)。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2.25.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D)。A.原初物质B.某种实物C.原子D.某种精神2.26.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C)。A.存在B.实践性C.物质性D.客观性2.2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C)。A.个人积极性的发动B.解放思想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2.28.规律的客观性是指(B)。A.为客观精神所具有B.为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C.离开事物而独立D.存在于事物之外2.29.规律是指(A)。A.本质和本质之间的关系B.现象之间的关系C.事物的外部联系D.事物的非必然的联系2.30.“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是属于(C)。A.实用主义观点B.唯意主义观点欢迎访问北京自考网网络实名:北京自考网高教自考.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3.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质量互变的观点C.辩证否定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3.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D)。A.本质必然的关系B.现象偶然的关系C.直接的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3.3.中国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C)。A.普遍联系的观点B.变化发展的观点C.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D.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3.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B)。A.普遍联系的观点B.孤立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3.5.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指(D)。A.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B.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C.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D.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相关联的诸要素的总和3.6.“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C)。A.机械的条件决定论B.形而上学的外因论C.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3.7.第一次将系统方法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的是(C)。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马克思D.贝塔朗菲3.8.系统的最本质特征是(A)。A.整体性B.结构的有序性C.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D.系统方法3.9.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D)。A.整体是部分之和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3.10.对于事物的联系,唯心主义者的主要错误在于否认(A)。A.联系的客观性B.联系的普遍性C.联系的条件性D.联系的多样性3.11.系统是指(C)。A.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广延性C.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D.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3.1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C)。A.整体可以代替部分B.部分支配、决定整体C.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D.整体是部分的总和3.13.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是(D)。A.不可把握的B.确定不变的C.不确定的D.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3.14.发展的实质是(D)。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C.事物位置的移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15.新事物是指(A)。欢迎访问北京自考网网络实名:北京自考网高教自考.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事物B.在时间上先出现的事物C.具有新特点的事物D.比较完善的事物3.16.区分新旧事物应该看它(D)。A.出现时间的先后B.形式是否新奇C.力量是否强大D.是否符合客观规律3.17.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B)。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D.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3.1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B)。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3.20.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B)。A.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B.事物的内部矛盾C.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D.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3.21.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B)A.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B.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C.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D.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3.22.辩证矛盾是指(D)。A.思维中前后不一致B.主观上发生错误C.不同事物的对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