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怪石》点评(2005年10月7日总体评价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顾老师这节课,给我一个非常强烈的总体感受,就是“发现”两个字。美在于发现,美在于创造,顾老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探索小作者描写黄山怪石的写作手法,尝试用自己的眼光来发现“黄山怪石”,把探究所得运用诗歌、故事、图文等多种形式进行自己的表述,体验到黄山怪石的奥秘是自然造化与人文精神的交融,培育了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一个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成功课例。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黄山怪石》是学生写的一篇内容有趣、语言浅显的游记。顾老师针对这篇课文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具体,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黄山怪石的奇特景观,体会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不局限于课本,从教材中拓展开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黄山”,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这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可贵实践。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这节课非常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一般情境音乐的设置,都是一支乐曲贯穿始终,但在这节课学习课文第3、4、5、6节时,顾老师特地选择了四段不同的音乐,让同学们进行感情朗读,说说哪一段音乐与哪一种怪石更相吻合,分别介绍飞来石、神仙晒靴、金鸡叫天都(又称“五老奔天都”)、猴子观海,这个感悟、倾听、介绍的过程,蕴含着“黄山怪石”美在哪里的问题。所以,当老师提出“黄山怪石的名称是怎样产生的?小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些问题时,同学们很快作了回应:学生回应学生1:抓住外形特征学生2:运用拟人手法学生3:想象写作学生4:借用名著故事学生5:运用神话传说学生6:同一块石头可以用两种名称……七嘴八舌,好不热闹。这个学习过程,不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从具体到抽象,对具体事物进行归纳,这是探究事物本质的重要方法,是对新知识的自主建构,正如语言学习家王力教授说的,搞研究,要先用归纳,再用演绎,不能反过来,一反过来就坏了。……凡是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这个过程,同学们运用了归纳的思维方式,体验到黄山怪石的多、奇、趣,探究了小作者描写黄山怪石的写作方法,并为下一步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三、小组合作探究很有成效鲁迅先生曾说:“最好是做观察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书。”这节课的一个重要过程,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点击网页,进行探究,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对自己喜欢的黄山怪石进行观察、发现、命名、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但如果组合不当,也会影响学习效率。顾老师组织得非常好,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分工,有的查阅文字资料,有的寻找图片,有的把下载的内容重新进行组合,然后共同讨论,发表自己的感受,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小组交流你看,在全班交流时,各小组分别对自己喜欢的黄山怪石进行命名、介绍,有“关公挡曹”、“海豹争松”、“猪八戒吃西瓜”等,有的则是把原命名“鳌鱼驮金龟”改成“沉睡的巨人”、把“天鹅孵蛋”改成“天鹅望月”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用不同的方式命名,用诗歌、文字、图文组合等不同的形式作介绍,表现了孩子们的童趣和探索精神。如果说,前面的模块对课文的理解、评价,是对美的鉴赏,这个模块则是对美的创造,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进行新的发现,对言语信息、表象信息进行搜索、判断、筛选、加工,感受到黄山怪石是大自然这位雕塑家的杰作,但由于人们智慧的点化,黄山怪石的美才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综合性的锻炼和提高。四、教学语言带有磁性我觉得,这节课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教学语言带有磁性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顾老师十分重视语言的简洁性,启发性,形象性,带有磁性,学生感到很亲切,形成“思考的磁场”,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问题1:怎样克服“探而不究,探而无序”的现象李老师提的这个问题很值得重视,要克服“探而不究,探而无序”的现象,关键是要讲实效,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特征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话题,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中思考、选择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问题要突出“新、小、趣”三个字,就是要有新意,切入口要小,学生要有兴趣。例如,《少年闰土》是小学高年级的一篇课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一位教师在上完这篇课文后,运用多媒体,在“少年闰土”“手捏一柄钢叉”这幅画的旁边,出示了“中年闰土”“浑身瑟索”的一幅画,反差很大,引起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老师请大家课后扩展阅读《故乡》,搜集有关资料,围绕《我眼中的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初步的比较,这虽然有点难度,但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其次,要注重探究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围绕问题,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运用网络,搜索信息,分工合作,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通过文字、数据、图片等形式对探究成果进行整理,就像厨师选取种种原材料,加工烧出一道好菜。第三,要抓好交流和评价,使大家得到分享,并从同伴的探究过程和成果中得到启发,从而进一步培养科学的态度。我和顾老师对《黄山怪石》的教学进行再反思时,曾谈到这一点,强化这个环节,有助于引发学生思维更多的碰撞,她也有着同感,很赞成这个看法。第四,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为指导者、引导着、合作者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给以有效帮助。图片说明:2005年9月30日下午,我和《黄山怪石》的执教者顾敏老师作了交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