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纪念碑解析VietnamVeteransMemorial•越战纪念碑(VietnamVeteransMemorial)又称越南战争纪念碑、越战将士纪念碑、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战墙等,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该纪念碑由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用于纪念越战时期服役于越南期间战死的美国士兵和将官,闪闪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每个人战死的日期为序,刻划着美军57000多名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设计背景•建造越南战争纪念碑的想法是一名前陆军下士简·斯克鲁格思在战后萌发的。1979年4月27日,一群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社团,旨在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地带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他们提出,这座拟议中的纪念碑要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不管这座纪念碑最后建造成什么样子,它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2、要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4、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美国国会批准建造纪念碑•1980年7月1日,美国国会批准,在靠近林肯纪念堂的宪法公园尽头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个地方,正是斯克鲁格思们朝思暮想的所在,尽管这座纪念馆建在了联邦土地上,但其建设资金全部由私人捐助。这年秋天,由美国建筑家学会组织,在全国公开征集纪念碑设计方案,投稿者必须是年满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结果,在征集过程中一共收到1421个应征方案。方案设计者被隐去姓名,由8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大师组成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选出最佳设计。•1981年5月1日,在1421件应征作品中,林璎的被登记为1026号的设计成为首选,其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虽然她的设计方案没有立即引起普遍认同,最后大多数对此方案持否定态度的人最后终于被说服,按照她自己的话说,“(活人和死人)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林璎因建筑和艺术上的不凡表现,被美国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2005年7月14日,林璎和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与其她8人一同入选全美妇女名人堂。同年,获得了美国艺术文学院奖。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而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2月25日,白宫东厅,美国总统奥巴马为身着黑色镶红边套装的林璎披挂上紫绶带的金质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华盛顿广场•华盛顿广场位于格林威治村与东村中间,被纽约市最波希米亚的自由与颓废环绕着,西边的格林威治村自广场建立后,即成为作家、艺术家的栖身之所。东村的身段稍低,庞克族与实验剧场在此出没。以华盛顿广场为中心的方圆一公里内,有好咖啡馆、好酒馆、好餐厅,还有彻夜不眠的爵士酒吧。•华盛顿广场曾经是一片沼泽,18世纪末为公墓,埋葬当时因黄热病去世的人,后来挖掘出来的尸骨竟有10,000-22,000具之多,1819年甚至成为决斗或绞刑示众的现场,这些血腥的过往自1827年正式成为公园后开始转变,1916年达达主义的创始人--杜象与史隆,率领一批艺术家登上华盛顿广场的拱门华盛顿广场,宣称「华盛顿广场取得自由、独立,成为新波希米亚的国度」,从此开启了华盛顿广场充满艺术、活力的新纪元。基本布局•华盛顿广场是当今纽约大学内最受人喜欢的地方。展出的90幅作品包括油画、摄影、素描和版画描绘了广场从作为曼哈顿地区最富有的街区转变成纽约市最富有艺术气息地域的过程。华盛顿广场地区居住了许多画家、雕塑家和摄影家,他们把广场作为了一个捕捉创作对象的殿堂。华盛顿广场位于格林威治村与东村中间,被纽约市最波希米亚的自由与颓废环绕着,西边的格林威治村自广场建立后,即成为作家、艺术家的栖身之所。东村的身段稍低,庞克族与实验剧场在此出没。以华盛顿广场为中心的方圆一公里内,有好咖啡馆、好酒馆、好餐厅,还有彻夜不眠的爵士酒吧。占地9又2分之1公亩的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Square)是昵称「村子」(TheVillage)的格林威治村的灵魂中心,这里曾经是一片沼泽,18世纪末为公墓,埋葬当时因黄热病去世的人,后来挖掘出来的尸骨竟有10,000-22,000具之多,1819年甚至成为决斗或绞刑示众的现场,这些血腥的过往自1827年正式成为公园后开始转变,1916年达达主义的华盛顿广场创始人--杜象(Duchamp)与史隆(JohnSloan),率领一批艺术家登上华盛顿广场的拱门,宣称「华盛顿广场取得自由、独立,成为新波希米亚的国度」,从此开启了华盛顿广场充满艺术、活力的新纪元。•华盛顿中心区由一条约3.5km长的东西轴线和较短的南北轴线及其周边街区所构成,朗方将三权分立中最重要的立法机构所在——国会大厦放在一处高于波托马克河约30m的高地上(即今天所谓的国会山);作为城市的核心焦点,国会大厦恰巧布置在中心区东西轴线的东端,西端则以林肯纪念堂作为对景。南北短轴的两端则分别是杰弗逊纪念亭和白宫,两条轴线汇聚的交点耸立着华盛顿纪念碑,是对这组空间轴线相交的恰当而必要的定位和分隔。东西长轴以华盛顿纪念碑为界,东边是大草坪,与国会大厦遥相呼应,空间环境富有变化。在华盛顿纪念碑西边与林肯纪念堂之间有一矩形水池,映射着纪念碑身和纪念堂的倩影,加强了中心区的空间艺术效果。中心区结合了西南方向的波托马克河的自然景色,恢弘壮观,空间舒展,环境优美。华盛顿市规划部门对全城建筑作了不得超过八层的限高规定,中心区建筑则不得超过国会大厦,这样就强调出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等主体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中心地位。•广场上最醒目的设施是大理石拱门,这座拱门原建于1889年,为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宣誓就职100年纪念,1892年时,由史丹利怀特设计的大理石拱门取代,拱门右侧有一个隐藏式楼梯可攀登其上,另外,拱门的两侧均立有华盛顿的雕塑,右侧是和平时期的华盛顿,左侧是战争时期的华盛顿,分别为1918年、1916年增加的。两者间的空间关系•越战纪念碑,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纪念碑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流线组织:越战纪念广场由有序序列空间组合而成,在序列环境中,设定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交通流线应确定了参观者感受到纪念主题的完整性,序列空间流线自然顺畅且井然有序,可以使参观者神情专注,序列空间带来的情绪感染随着空间的变化逐步转变。•绿化:越战纪念广场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手法,采用矮绿篱做成规则花纹——纪念符号,通过符号手法更好的点题;背景植物有雪松,罗则花纹纪念符号,通过符号手法更好的点题;背景植物有雪松,罗汉松,红枫,乌桕,利用植物营造出丰富的层次变化。距离较近的建筑物(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种植大面积的草坪,使主体建筑突出。纪念性广场带有纪念性主题并充满人文色彩的景观环境,在以纪念为主的空间环境中,如果没有围绕纪念主题而进行配置的各类植物,一定会显得单调,呆板,缺少生气,纪念环境的整体气氛因此会受到削弱。采用合理的植物配置,使之与建筑雕塑相互呼应,相互映衬,让人们在参观,瞻仰先贤的活动中感受到视觉的,精神的,自然生态的,以及心理感受和情绪上的变化。越战纪念碑的结构和尺度•该纪念碑由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阵亡者的名字排列顺序•在她设计的纪念碑上,她没有依照惯常的做法,按字母表顺序来排列阵亡将士的姓名,而是首先将1959年越战开始后的第一个死者的名字刻写在东墙之首,然后依时间顺序将阵亡将士的名字自上而下一个个地刻写在东墙的每一块石板上,直到这一面墙完全没入地下为止。西墙上的名字则从向西延伸出去的锐角处起,以相同的方式一直排列到和东墙相接处。1975年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死者的名字恰在西墙之末,和东墙之首的第一个名字相呼应,象征着战争的帷幕拉开又合上。•越战墙黑色花岗岩深埋大地,一本阵亡将士名录安放在起点的石桌上,阵亡者的亲友,可以据此索引找到他,给他放上一朵鲜红的康乃馨或玫瑰或美国国旗。当我站在这样一朵红玫瑰前,望着墙体上映照的自己以及行走的生者,在感受林璎在设计上的那种虽死犹生、生死无界的创造理念的同时,深切理解到受难者的死亡记录所彰示出的和平对于人类的意义。设计师如何理解设计主题的•按照林璎自己的话说:“一座纪念碑应该是‘真实’的写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认痛苦已经存在,然后才有机会去愈合那些伤口。”她自己解释,纪念碑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借此让人们时刻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哈特创作的纪念性作品雕塑哈特创作的《三战士》是想以具象性的人物雕塑表达一种不同于林璎的抽象性纪念碑,似乎具象性的表现形式更能够表达美国士兵的精神和情感,也更能让观众所理解。•今天到华盛顿参观或凭吊越战纪念碑的人们,会在距林璎设计的“越南墙”有36米之遥的入口处看到一面高高飘扬的星条旗,在距“越南墙”同样为36米的斜对面看到一座高2.4米、由三个全副武装的美国士兵组成的巨大铜雕。铜雕里的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三个美国兵,似乎刚从越战前线返国,茫然地望着眼前镌刻着他们阵亡战友姓名的“越南墙”。两种艺术风格本该相互冲突和排斥的艺术品被放置在一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艺术和政治之争的产物。不过,在今天看来,它们倒是一个和谐互补的整体,参观或凭吊过越战纪念碑的人们,有谁会从中嗅出当年那场具有硝烟味的全国性争议呢?•设计越战纪念碑使林璎荣辱一齐加身。在越战碑得奖时,反对声浪排山倒海而来,自以为是的越战老兵和守旧顽固的保守派群起围攻林璎,他们拖着残肢上街游行,甚至以种族歧视字眼「亚洲佬」骂她,他们都看不懂林璎的设计图,主办纪念碑竞赛的越战退伍军人协会背叛她,在纪念碑旁另加三个越战军人雕像和美国国旗,设计军人雕像的菲特烈.哈特(纪念碑设计图得第三名)获三十万元酬劳,林璎只得二万元,哈特还带老婆去咆哮林璎。保守派的德州大富翁裴洛(一九九二年竞选总统)、尼克松的讲稿撰述人派德.布坎南和小说家汤姆.伍夫等人大骂「亚裔女子」林璎。幸好华盛顿邮报的建筑评论家和他的朋友为林璎仗义执言,以专家的立场严厉反驳保守派和越战老兵,但林璎的心里已受到很大的伤害。材料•纪念碑是两面巨大的抛光黑色大理石三角墙相对深向地下,墙体呈扇形张开,墙的背面嵌在一个自然隆起的土坡里,对角成V字形。熠熠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以阵亡日期为序,镌刻着美军57000多名于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隐身在地下的纪念墙让前来参观的人们避开闹市的喧嚣,在这里静静地反思和凭吊。凭吊者可以从镜子一般的墙面上看到死去的亲人、战友的名字和自己哀痛的脸。无数美国人在她设计的纪念碑前洒下了热泪。在纪念性表达上的差异•越战纪念碑不同于以往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整个纪念碑建在地面以下。•她的设计似乎显得太简朴了些,上面除了阵亡将士的姓名之外,全无额外的装饰;其次,林璎方案里的纪念碑是黑色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象征纯洁和高尚的白色大理石。林璎解释说,纪念碑将坐北朝南,太阳直接照在上面,白色大理石在阳光下会产生刺目的反光,那样会使纪念碑上的名字难以认读。在她设计的纪念碑上,她没有依照惯常的做法,按字母表顺序来排列阵亡将士的姓名,而是首先将1959年越战开始后的第一个死者的名字刻写在东墙之首,然后依时间顺序将阵亡将士的名字自上而下一个个地刻写在东墙的每一块石板上,直到这一面墙完全没入地下为止。西墙上的名字则从向西延伸出去的锐角处起,以相同的方式一直排列到和东墙相接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