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吴爱存(珠海国资委)摘要:演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作用基础上,明确指出企业在引入外部资源时应具体评估的五大要素,并给出了实现混合所有制的五种路径及各自的利弊。关键词:混合所有制;资源;路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在布局经济体制改革时,首先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而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重要性1.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引导产业发展国有企业长期以来表现为在竞争领域过度扩张、“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突出,但是在公益性和民生保障性领域却存在缺位现象。现阶段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意味着更多国有资源逐步从不具竞争优势的一般竞争行业退出,向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产业集中,从而优化国有产业布局,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实现国有资本的放大功能。2.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协同效应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有着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政府资源、优惠的金融政策、稀缺的土地资源等。民营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委敏锐的市场洞察、灵活的应变机制、高效的执行力以及锐意进取的自主创新。相比较而言,外资企业的优势则主要表现在管理水平先进、技术领先、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展混合所有制,可以将国有企业资源的优势和非公经济资源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国有企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3.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经过多年的努力,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实现了公司股份制改革,从形式上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但从实际运行机制和效果来看:行政干预、大股东“越位”、所有者“缺位”、“一把手说了算”等乱象丛生。发展混合所有制可以使企业受到来自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的约束与监督,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使企业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决定发展战略和选择经营者,从而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资源要素评估发展混合所有制即引入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在这个进程中,首先需要评估的是国有企业自身已有和缺失的资源要素,只有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引入相应资源。一般来说,企业需求的资源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技术、产品、资源渠道这五大类。1.资金引入:突破发展瓶颈、解决资本难题部分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国有企业,受政府政策和资源倾斜较少,同时又因自身资产规模不足,导致融资能力有限,可能虽有不错的其他资源,但受资金限制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壮大。为了突破发展瓶颈,诸如此类的国有企业亟需大量的外部资金进入,帮助其实现飞跃。有的国有企业因历史遗留问题或政策调整的原因,萎靡不振、资不抵债。而有的国有企业却因大肆扩张,导致债台高筑,财务成本过大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他们同样面临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缺少资金。前者是需要资金来重新启动,激活企业;后者是需要资金减少债务,降低经营成本。因此,对于这些国有企业而言,引入战略投资者,在考虑合作对象时首先会要求对方能注入大量资金。2.管理引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率管理能力一直是制约很多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少国有企业高管仍是由政府或监管部门直接委派,政治色彩较商业文化更为浓郁。他们受原有行政体制的局限,管理思路不够开阔,创新意识不足。管理模式和思维制约着企业朝规范化、科学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前进。对于这样的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管理引入就迫在眉睫。它们能依托战略投资者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通过沟通交流、管理培训、企业文化交融渗透等方式,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路,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3.技术引入:促进升级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对于尖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制造产业等尤为重要,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一项优良的技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效率上的大幅提升,还包括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技术溢价”等。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有企业作为当前经济体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外资和民营企业而言,无论是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研发人员能力还是研发成果产出等均略显不足。然而,技术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部分国有企业要想提升技术水平,除了引入技术人才、增大技术投入之外,最有效和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引入技术较强的战略投资者,说服投资方以技术入股,实现本企业技术的快速升级改造。4.产品引入: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是企业进行销售获得利润的载体,是企业收入的核心价值所在。产品包括有形的实物,也包括无形的服务。优质多元的产品不仅有助于市场份额的扩大,也有助于企业品牌效应的提升。部分国有企业由于自身雄厚的资源,对于产品创新的依赖相对较弱。虽然产品十几年都是“老面孔”,但仍能在市场中占有较高地位,特别对于垄断行业而言,长久缺乏竞争使得产品在各方面改进不足。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有企业依靠垄断占据市场的优势将一去不返。它们需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引入其他产品,如此不仅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结构,更有助于企业产品全方位的提升。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意味着原来的竞争对手可能成为合作伙伴,对于产品而言是市场竞争的减少,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则是整体实力的增强。5.资源渠道引入:实现业务整合、延伸产业链条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资源渠道的拓展也变得愈发艰难。渠道单一的弊端是容易导致信息流、资金流、供应链等受到限制,阻碍企业资源渠道功能的发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由于长期的发展,大多存在机构臃肿,业务单一等问题。低下的效率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考虑拓展资源,整合业务。引入外来资本的资源渠道,有助于企业的整体协调优化,在企业战略层面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混合所有制引入新的资源也可以帮助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将原来的上下游外部渠道转变为内部渠道,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盈利水平。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路径选择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指出:“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并购重组等多种途径对中央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除军工生产等少数难以实现产权多元化的企业外,其他中央企业都要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民营资本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主要在于吸引战略投资者,而引进投资者的方式方法不胜枚举,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见和主流模式进行阐述和分析。1.改制上市:吸引社会资本,实现规范化治理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其实就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通过上市的过程,规范公司原来不规范的运作和管理,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在成功上市后,公司可以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解决国有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获得稳定的长期融资渠道,并借此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从另一个角度说,上市需要由封闭式迈向开放式,公司将不仅接受来自内部的监督,还需接受社会公众(包括竞争对手)的关注与质询。改制上市,根据公司上市的规模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整体改制、分拆改制、分立改制以及联合改制等。如:TCL集团股份公司在上市前采取了吸收合并的方式,由TCL集团股份公司向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流通股股东发行TCL集团股份公司一定数量的流通股新股作为吸收合并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对价。最终TCL集团股份公司实现了整体上市。2.资本并购:融入市场优质资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国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出现平台阶段,也就是所谓的“瓶颈”时期,这时候就需要引进外部资源,如管理、技术和产品等,来实现新的突破与提升。资本并购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并购,国有企业引入外来资本,将它们的优质资源融入企业管理,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作为中国知名的显示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亏损国有企业跃升为显示器领域的“大鳄”,他的三次资本并购在其实现发展战略和壮大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次次的资本并购,京东方掌握了对方的生产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及研发成果、全球市场份额和营销网络体系,最终打造成“显示领域的世界级企业”。当然,国有企业在资本并购的过程中,可能无法清晰辨识对方并购的目的,导致国有资产被掏空;也可能通过资本并购引入的资源并不完全适用于本企业,导致前期的并购投入“打了水漂”;还可能由于双方无法有效融合,导致资本并购的失败。3.产业链重组:打通产业链,实现上下游对接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将可能被新的结构链所替代。如果一些国有企业仍不愿接受现实,适时的进行调整或参与变革,则必然会被逐步淘汰。产业链的重组包含了产业自动的发展过程,也包含了企业主动参与的过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产业链重组,与上下游产业进行整合,在业务与产品上予以互补,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如2010年,金蝶集团斥资2100万并购广州普维科技,将自己的产品线布局向上游延伸,由此切入PLM领域。此后,金蝶将可提供从研发到销售整套的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但由于未来经营环境的多变性,如整个行业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企业管理条件的改变、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突发事件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得企业产业链重组后的经营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从而产生经营风险。4.全员持股:企业管理激励,增强员工积极性全员持股是实现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又一种方式。目前很多企业相继实行全员持股,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和主人,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自身利益真正密切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关心企业、爱护企业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均实行了全员持股,互联网企业中的华为、卓越等也都通过全员持股极大的增加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全员持股有利也有弊,这种模式确实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员工与股东双重身份利益主体带来的矛盾难以协调,在分配中易形成新的大锅饭等,一直被学者和专家所诟病。5.融资渠道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丰富多元化工具2014年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科技部等六部门发布通知:拓宽适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多元化融资渠道。2014年3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规定上市公司可以发行优先股,非上市公众公司可以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引入更多其它资本。此外,可转债也是一种较新的融资方式。当然,随着融资渠道的不断创新,国有企业也可以随之通过更多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所说的五种常见的渠道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方法。但无论采用何种途径,均有利也有弊。对于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来发展壮大的国有企业而言,首先应明确自身的实际资源瓶颈,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与评估国有企业自身优劣势以及各种方式的风险与收益,最终确定一种更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路径。2015年是改革攻坚年深化年,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升为国家意志,是改革重头戏。“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产业复兴”,国企改革主题必将成为A股贯穿全年的最佳投资主题之一。国有资产大盘点:中流砥柱。2012年底全国国企15.2万户,资产总量25.2万亿元,增速有所放缓。央企单个资产量较高,但在资产保值增值上地方国企做的更好。国企在数量及资产量上主要分布在东部。2012年大部分国企实现盈利,整体资产负债率66%。在A股国资力量也占据半壁江山,总市值占比超60%,但业绩估值双双低于非国有企业,有较大改善空间。混合的力量:国企改革的战略考量。混合所有制大大拓宽了经济社会改革的空间。1)将公有、非公有资本都调动起来;2)没有进行公私资本交叉持股的股份制改革将不再是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