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常用横机织物与编织工艺一、纬编基本组织在横机上的编织(一)纬平针组织1、用途:主要用作衣片的大身部段。2、编织方法:A.在一个针床上编织B.在两个针床上轮流编织,可形成圆筒形织物。(二)罗纹组织1、用途:主要用于大身、衣片下摆、袖口、领口和门襟等2、类型:1+1罗纹(分满针罗纹或一隔一抽针罗纹);2+2罗纹组织等。3.编织方法:满针罗纹:前后针床针槽交错,所有针织均参加工作。1隔1抽针罗纹:前后针床针槽相对,织针1隔1交错。席纹组织(三)双反面组织1、编织方法:在横机上编织双反面组织是前后针床织针上的线圈相互转移来实现的。2、类型:席纹组织、桂花针等。二、纬编花色织物在横机上的编织(一)空气层类织物类型:四平空转织物(罗纹空气层组织)三平织物(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等。1、四平空转织物编织方法及特点:(1)编织方法:是由一个横列的满针罗纹(四平)和一个横列的前后针床轮流编织的平针(空转)组成。(2)特点:织物厚实、挺括、横向延伸性小,尺寸稳定性好,表面有横向隐条。2、三平织物形成方法与特点:(1)形成方法:是由一个横列的四平和一个横列的平针组成。(2)织物特点:织物两面具有不同的密度和外观。(二)集圈类织物1、分类:单面和双面集圈两种。2、特点:•单面集圈织物形成各种凹凸网眼结构,有凸起的悬弧效果(又称胖花)。•双面集圈织物形成畦编(又称双元宝针或双鱼鳞组织)和半畦编(又称单元宝针或单鱼鳞组织)半畦编畦编•(三)移圈类织物1、类型:双面移圈织物单面移圈织物—相邻纵行线圈之间的转移(移圈网眼织物);—相邻纵行的线圈相互交换位置(绞花效应,或组成菱形、网格等)2、形成方法:(1)手摇横机——利用移圈板来进行前后针床织针之间和同一针床的相邻纵行之间的线圈转移。(2)电脑横机——利用移圈针进行前后针床织针之间的线圈转移,而同一针床的相邻针之间的线圈转移则是通过与横移针床相结合来完成。(四)波纹组织(又称扳花组织)1.定义:由倾斜线圈形成波纹状花纹的双面纬编组织。2.形成方法:通过前后针床织针之间位置的相对移动,使线圈倾斜,在双面地组织上形成波纹状的外观效应。3.类型:有四平扳花、三平扳花、畦编扳花或半畦编扳花等。(五)嵌花织物(又称纵向连接组织)1、定义——是由几种不同种类(粗细、颜色)的纱线轮流编织同一横列线圈的织物组织。2、形成方法:(1)每个成圈系统必须配置几只嵌花导纱器。导纱器在编织一个横列时相继进入工作,按照花型要求分别将各自的纱线垫放到相应的针上,各只导纱器引导的色纱所编织的线圈形成了色块花型。(2)把一个横列中各导纱器引导的色纱所编织的线圈(即各个色块之间)连接起来,可采用轮回、集圈、添纱和双线圈等方式加以连接。轮回连接:当导纱器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在若干枚针上垫纱后,反向回程时,并不是从上一个横列垫纱结束的那枚针开始垫纱,而是向左或向右移过几枚针再进行垫纱。集圈连接:形成接缝的一枚针轮流地从相邻两只导纱器中得到纱线,而脱圈是每隔一横列进行一次。在每次脱圈中,有两只不同纱线形成的线圈和悬弧同时脱下。添纱连接:将各组线圈相互叠加加以连接。为此,各组边缘线圈都是由相邻两只导纱器同时在同一枚或两枚针上进行垫纱编织而得到。第四节横机成型产品与编织工艺横机产品单件衣片——手摇横机、电脑横机连续衣片——电脑横机连续衣片间需分离横列一、衣坯的起口起口:在无旧线圈的空针上直接垫纱编织第一横列线圈的过程称之为起口。(一)在空针上起头1、起头的方式:毛起头和纱起头•毛起头——直接采用衣片所用纱线编织起口横列。•纱起头——在起口时用废纱,并用它编织一定横列后再换用正式纱线进行编织,衣坯下机后将废纱段拆除,形成罗纹光边。2、起头顺序(毛起口)(1)织针1一隔一交替排针,针舌全部开启。(2)机头横移,垫纱、弯纱。(3)将起底板3上的眼子针2自下向上插入针间,并使针眼高于起底纱之上,将钢丝4从一端逐个穿入眼子针。(4)放下起底板,在起底板上挂上重锤。(5)衣片编织结束,下机后抽出钢丝,形成光边。毛起头3、纱起头顺序:(1)先使一个针床上的舌针1上垫纱。(2)用起针梳钩子2在针间钩住纱线并施加一定的张力。(3)下一行程垫入纱线形成线圈横列,并连续编织3-5横列后,使另一针床上的织针进入工作,换上衣片所用的纱线进行编织。纱起头(二)连续衣片的分离横列:1——上一衣片的结束横列;2——分离横列;3——新衣片的起始横列;4——罗纹下摆;5——罗纹下摆和大身之间的过渡横列;6——大身或袖身的编织。每一衣片结束横列,结构应使衣片分离后线圈不易脱散。5.6-由双面变为单面,7、8后针床每三枚针中,第1、2枚针由线圈,新衣片可2+2起头;9-前针床仅钩住纱线,不成圈;10-机头横移不垫纱,前针床脱圈,后针床持圈,后针床形成大线圈;12-机头横移不垫纱,用毛刷开启前后针舌,为下一衣片做准备。光滑分离线二、翻针1、翻针——将一个针床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另一个针床的针上,这一过程称之为翻针。2、翻针的方法:(1)手摇横机——用专门的移圈器或翻针器,用手工的方式将线圈进行转移。(2)电脑横机——通过程序控制,利用移圈针,在两个针床针处于移圈对位的情况下,将一个针床上的线圈转移到另一个针床上。三、成型方式改变幅宽方法1.组织结构变化织物幅宽:集圈≻平针≻罗纹2.改变织物密度密度小,幅宽大3.增减工作针数收针、放针(成形特点:是通过增减参加工作的针数使所编织的产品的宽度和形状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所要求的形状。)改变织物密度(一)减针减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参与编织的织针针数,从而达到缩减编织物宽度的目的。减针的方法:收针(移圈式收针)、拷针(脱圈式收针)和持圈式收针。1、收针(1)收针:是将要退出工作的针上的线圈转移到相邻针上并使其退出工作,从而减少参加工作的针数,缩减织物宽度。(2)收针的类型:明收针、暗收针。明收针:•移圈的针数等于要减少的针数,在织物边缘形成由退出工作的针1上的线圈2和原来针上的线圈重叠的效果。•缺点:织物边缘变厚,不利于缝合,也影响缝合处的美观。暗收针:移圈的针数多于要减少的针数。优点:边缘不形成重叠线圈,便于缝合,边缘更加美观。明收针暗收针2、拷针:把线圈直接从针上脱下,织针退出工作。特点:方法简单、效率高,但线圈易脱散。3、持圈式收针:织针退出工作,线圈既不转移也不脱掉,仍保留在针钩里•特点:收针缝合处平滑,没有收针花。•用途:用于局部编织和形成立体结构。(二)放针(加针):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参加工作的针数,以达到使编织物加宽的目的。方法:明放针、暗放针。1、明放针—明放针是直接使需要增加的织针1进入工作。2、暗放针—使所增加的针1进入工作后,将织物边缘的若干纵行线圈依次向外转移。四、平面衣片成型编织:(一)单片衣片的编织1、编织顺序:(1)下摆——罗纹组织,(2)大身——平针组织2、编织矩形时,不需要加针或减针操作。3、编织梯形时,就需要加针或减针操作。(二)整片衣片的编织B--C-持圈收针C--C-脱圈收针C--B-持圈放针C--D-逐渐放针G--I-持圈收针I--H-逐渐脱圈收针I—I-空针起口I—G-持圈放针五、立体成形编织原理:利用持圈式收放针的方法编织三维成形结构。六、整体服装编织工艺整体服装:在横机上一次就编织出一件完整的衣服,下机后无需缝合或作少量缝合就可穿用,这样的产品称之为整体服装编织顺序:1、同时编织袖口和大身;2、编织到腋下时,两个袖片和大身合在一起进行筒状编织;3、领口工艺要点:1、织针排列:两针床的针槽相对,每个针床上只有一半针形成线圈,另一半针只进行接圈和移圈。2、筒状罗纹的编织:先在两个针床上利用一半的成圈针编织1+1罗纹结构,之后将前针床上的线圈移到后针床的不成圈针上,形成一面罗纹。同理,利用另一半成圈针编织一个1+1罗纹结构,编织后将后针床上的线圈移到前针床不成圈的针上,这就编织了筒状罗纹的另一半。如此循环直至达到所需的罗纹长度。3.除去大身与袖身之间的空针位置挂肩处,袖身和大身分别进行收针,两者要轮流收针。每完成一次收针,需将后(或前)针床上的线圈转移到前(或后)针床,通过针床横移来消除因收针而引起的间隙,再将线圈移回原针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