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亲友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树菩萨《亲友书》一宗萨钦哲仁波切主讲(视频字幕录入)首先调整发心,调整你的动机,这一修持是佛陀所有教法中最根本的教法。几乎可以说,这是佛法独有的修行,在声闻乘,我们调整发心主要是透过出离心,还有慈心和悲心,在大乘中是藉由希望每一位众生都能证悟来调整发心。在金刚乘,主要是透过净观来调整发心。造成缘结的就是发心和动机,所以,你一开始带着什么样的发心,无论你是做什么,只要你带着特定的发心去做,就会带你通往特定的果。因此,你我二者都要调整我们的发心。如果讲法的人,教授佛法的人,如果这个人是为了名利或受人尊敬而传法,如果这个人真的从中获利或变得有名,那么这一切都变成了“邪命”(做不如法之事而生活)。受法者也必须拥有正确的发心,至少应该以这样的发心来听闻佛法,至少你听闻佛法,不是为了利用佛法知识,来让世俗生活变得更好。这可能有点过于夸张,但是,如果任何的佛法活动,包括世俗生活有用时,那就不是件好事。理想上,无论你做什么跟佛法有关的事,理想上,无论你从事什么佛法活动,都必须成为对这个世俗生活的障碍。在最为实际的层面,修持生起正确的发心,这可能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甚至是我们刚刚讨论的,将佛法活动转为对世俗生活的障碍,甚至那,也很难去落实。忘了那所有高深的部分,总之,能够在这里,能够在世上的这个地方,对我个人而言,一直是很大的加持。我们被教导,在金刚乘的道途中,忆念上师是最重要的。自发地忆念上师,在这个时代,似乎是件相当困难的事,但即使是在开车上来这里的途中,或是开车下山,看见这一切,树木,是转弯,都让我想起,怙主钦哲仁波切、敦珠仁波切和很多伟大的上师,这是莫大的加持,对我个人而言。因此,我会咽下这痛苦,在这里的某些人面前出丑的痛苦。修持发心,大概是我们现在能做的唯一一件事。钦。龙钦。饶绛巴曾说,对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而言,究竟菩提心很困难,所以,相对菩提心是我们能够修持的。而在相对菩提心中,要能够完全修持行菩提心,也是困难的。所以,愿菩提心是我们能做的,这是我们能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我之前所说,当你发心正确时,无论你做什么,真的都非常取决于发心。发心会产生缘结,接着会带你通往彼处。生起正确的发心,在某种程度上和愿菩提心很类似。所以,请大家在听闻龙树菩萨《亲友书》等大乘经论时,要有这样的发心,我们听法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不只是给他们食物或遮风避雨的地方,或是暂时性的帮助,而是真正驱除他们的无明,安置他们在佛果中。我是从洛卓。桑波堪布那里获得这部《亲友书》的教法,他是一位萨迦派的堪布,同时,也是钦哲。确吉。罗卓的弟子。(仁波切念诵),标题之后,接着是礼敬文殊,在一部经中,弥勒曾说,即使是和弥勒同一地的菩萨,也就是十地菩萨,也无法真正明白文殊行事的方式和目的,文殊菩萨其实是诸佛智慧的化身,此文的译者向文殊顶礼!不只是译者,在此即将进行闻思的我们也一样,顶礼文殊!不应该用非常局限的方式,来理解文殊菩萨,当然,我们有象征性的文殊,持剑,捧书,从某些观点看来是居住在中国,这全都很重要。象征性的参照或教法非常重要,有时候,文殊也被称作“诸佛之父”,有时候这点甚至是字面上的解释,象是释迦牟尼佛的亲生父亲,净饭王是文殊的化现,就是这么解释的,但是如我已说过的,一个人不应该对文殊菩萨的理解局限在这个层次,文殊是一切智慧,是诸佛大悲的体现,从这个观点上来讲,可以说文殊有时也化现作提醒者,一位强调者,例如,在我曾读过的一部教文中说,甚至悉达多太子所见到的年老、病、死景象,也全都是文殊的示现,当然这可以作字面上的理解,不过,我们大家一直都眼看着年老、疾病、死亡,这些完全不能提醒我们,这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对悉达多太子而言,可以说,初见老、病、死就提示了他,这个世俗存有的虚幻徒然。因此,对这个提醒者,对这智慧,对这位菩萨,对这本尊,我们顶礼!以令自己不只是能明白无量无边的大乘教,而且能在自心和行动中,实际运用这些教法。(仁波切念诵),在第一偈中,他请他的友人倾听,他即将写下或说出的这首歌或信,“为令堪德善妙者”,“希福我依佛尊说”。“稍许集成圣梵音”,“汝当恭敬而谛听”。(译注:汉译偈句皆摘自索达吉堪布译本)我必须说,当代的作家和过去的作家,有莫大的分别,这里有对上师的极大尊崇,并且非常谦逊,在第一偈中,龙树礼敬圣众,说这些极为卓越的教言来自诸如来,他不过是从中撷取,以便易于理解和传诵,这非常让人赞叹,因为当今很多作家,你读他们的东西时,你会发现他们不只是剽窃,根本就是剪贴或照抄原文而已,而他们竟然声称这是他们躺在加州海边等地方时所得到的启示。接着,在下两偈中,你可以看到极大的谦逊,但同时又充满了信心,第二偈确实涵盖了很多大乘的要点,如果你读《金刚经》,在最后,佛陀自己说过,“以形色见我”,“以声音闻我的人”,不具正见。佛陀和须菩提间有个讨论,其中有像是这样的问题,“佛陀我有传法吗”,而须菩提说“没有”,我在这里的翻译是很概略的,顺便一提,这是约三十页的教法,当须菩提说“没有”的时候,佛说“对,正确”,“佛从来没有传过法”,类似的,还有这样的言论,“佛陀是否庄严”,‘以三十二大人相庄严’等等,当须菩提说“没有”的时候,佛陀对那回答十分满意,就这观点而言,佛陀不能被复制,你不能复制一尊佛,我们不能用任何象征物来代表佛。就象是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所说,当他陈述,对佛的譬喻或象征时,他是用佛本身来代表佛,因为没有和佛等同者,那是在究竟的层次。但在相对的层次上,例如在这第二偈中,明确宣说了,甚至是木头也不是最好的,因为木头是很平凡的,不是那么贵重,所以不能代表佛身。但对于智者,即使是用平凡物质所做的佛陀象征,例如用木头做的也是可以的,智者会对此顶礼!所以,佛法也是一样。这是个例子。佛法超越言表,凡俗言语,凡俗逻辑,凡俗的沟通方式,都无法全然表达出佛法的义理。但在相对层次上,甚至是我这几句话,即使它们很拙劣,因为是尝试表述佛法,所以不应该轻蔑它们。虽然这封信的收信人,过去已经听闻或理解了许多佛陀的教法,然而,就象是月光会令涂上石灰的房子变得更加明亮,所以即使你过去,或许已经听闻过佛法,但这只会让你对佛法的知识和理解更为明晰(通透)。“如来殷切而告言”,“佛陀妙法与僧众”,“施戒天尊六随念”,“各功德资常忆念”。从第四偈开始,我们进入教文的正文,开始了最重要的修行。修持正念,佛陀教过六种不同的正念,对佛、法、僧、布施、持戒、天神具正念。这是我的解读,我不一定是对的,对天神具正念,我想(这是我的译解),我有两个方式,首先,龙树写给他朋友的信,他朋友是个国王,在印度,特别是在历史上,人和神相处得很和谐。在此我们不是在讲创世之神,我们讲的是来自天界的诸神,和天神和谐相处的人,受到高度尊重,(这也是我的解读)。对我来讲,听起来,天神和阿修罗似乎是主要对手,他们不是那么合得来,但天神和人类的关系就好多了,他们可以是好朋友,特别是,(我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神话),但是在印度,在过去,王、王后被认为和兜率天的天神有关,有时候甚至听起来像是,天界的福祉有赖于人类的行为良好,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我相信很多人又会认为这是神话),但是,天神的儿女和阿修罗的儿女在一起时,两方家族都非常不喜欢这样的事,史诗里有一场战争就是因此开打的。但是,神的儿女和人类的儿女在一起,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天神对这种交往就比较能理解。甚至是佛法,当释迦牟尼佛在示现自己证悟之后,在菩提树下开悟之后,他说,他知道实相不可言传,等等……,因为无人能够理解他,所以他决定在森林中维持静默,其实是天神之王帝释天和梵天第一个请佛转法轮,所以可以说,有来自天界的关注。还有,在印度所谓较好的投生,是和良好道德等善行息息相关,因此,像是国王等领导人,被指望要有那种神性,要有天界的戒律或功德,所以,要诚实,要慈悲,要公平,这全都被认为非常神圣,是和天界高度关联的品德。所以我在这里说的是两个东西,一是标准的,就是他请求国王,记得投生善趣需要藉由行善,这是应该记取的。还有,责任。责任可能不是正确的字眼,但我想不出别的字眼了,有责任要做对的事情,使得天神,天界众生,能够获得利益。这主要是我的解读,这第六个正念,你们某些人听起来可能极为古旧,但我觉得,这是当代世界所缺失的。我们现在谈很多的管理,管理课程,公司管理,时间管理,商业管理,领导力。这之后会讲到,现在只是给你一个概念而已,菩萨的领导力,功德或特质,例如,菩萨必须具备的四种不能缺少的功德,菩萨必须具备的这四个不可或缺的功德,这些是和他人如何相处有关。例如,第一项是布施,布施时间,布施实物,让别人听你的话很重要,我们在这里讲的是管理,什么都平均分担(AA制),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基本上就是要慷慨,要布施。讲话温和(爱语),这是第二项,其实这些东西,我相信,甚至是管理书籍里也有,像是老板必须一直赞扬员工的成就,而不是批评他们。接着的两项,行为一致(同事),和按别人的需要说话(利他),这两项之后会讲,这两项很重要,我不认为,你在管理书籍中能找到这些。现在,我要强调这个忆念天神,因为,如我之前所讲,这一项可能是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在印度,他们非常[记得天神],例如,孔雀王朝顾问[考底利耶],所著的《政事论》,基本上是关于领导管理,正当过生活的指示。你们有些人或许听过,我对孔夫子颇有微词,但事实上,孔夫子的很多看法非常必要,而这可能是,现代社会所欠缺的,例如,尊敬长者、尊重家族、作为客人如何行止、怎么做个主人、报答、你得做点事情,如果有人对你做了好事,你不能只是随便地说声“谢谢”,然后什么都不做。因为“谢谢”不花你一毛钱,那很好,非常好,甚至是说声谢谢也很好,但是,如果有人真的给你很多,特别是年轻的一辈,或许小孩子,这很重要,即使是在西藏,我们有“喀确帕鲁”一说,跟佛法没什么关系,当然做为法道,可能间接会有帮助。但仅就此而言,更多是在说,要按照世俗观点合宜地过生活(生活要符合世间法)。绝大部分的建议也都相当自然,因为如果你的主人说,请来我这里住下,把这儿当你自己家。你必须有点常识,不去睡在他伴侣的床上。这很重要,其实非常重要,因为你能明白,现代人,若是缺少这种觉知,这种正念,会陷入多大的麻烦。米滂仁波切(麦彭仁波切)甚至是对如何养育小孩都有美妙的教示,妙极了,用很少的字眼,米滂仁波切对养育小孩的教示,首先,要关爱,接着,下一个阶段,必须对待他们像是敌人一样,然后对待他们像是朋友,这些是技巧。你们可以见到,伟大的龙树是如此特别的一个人,这是他的朋友,一位国王,而他明白身为国王会需要这些“管理”。龙树菩萨《亲友书》二宗萨钦哲仁波切主讲(视频字幕录入)第四偈是个总结,现在我们要对这些正念一一详述,从后三个正念开始,天神的正念,布施的正念,伦理道德的正念,这里会解释,当我们谈论对天神的正念时,其实是在说导致神圣经验天道体验,良好感受的善行或善业。“身语意门当常依”,“奉行十种善业道”,“杜绝一切醇美酒”,“欢喜贤妙之维生”。为了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十恶念和十恶行中转移,就必须努力修十善念和十善行,避免杀生,偷盗,邪淫,说谎(妄语),诋毁(两舌),恶语和闲谈(绮语),还有不贪,不起伤害的念头(不嗔),远离邪见,特别因为你正试图生起正念,故亦当远离造成缺乏正念的酒等毒品。并且享用正确的或贤善的生计(正命),基本上,正命就是不直接或间接伤害他人。“知财动摇无实质”,“如理施比丘梵志”,“亲朋贫者为他世”,“施外无余胜亲友”。知道食物、住所等世间财产,全都是徒劳无用,并且不具实质,就象是炼金术士,把平凡物质转变成非凡物质,同样的,要知道,世间财产也是徒劳无用且不具实质。不过,可以把这些无用且不具实质之物,当作实质有价值之物来使用。方法是将其布施给僧人、婆罗门、仙人、实语者,病患或有需要的人,也供养给那些教授佛法的人,以及父母亲。因为今生来世,都没有比慷慨布施更大的善友,透过布施,不只是自己积聚了福德,能够在下一辈子享用结果,甚至在此生布施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布施的喜乐。“汝戒未失无缺憾”,“未混未染当依之”,“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你必须珍惜戒律或道德,因为道德或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