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自治区党委、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本规划《纲要》是全区人民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第一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我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努力开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第一节现实基础“十一五”期间,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奋力拼搏,攻坚克难,除森林覆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三个指标有一定差距外,其余全部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三大指标实现总量翻番。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43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4亿元,是2005年的3.2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8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倍。以宁东基地为重点的工业快速崛起。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260亿元,开工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大型煤矿、电力、煤化工项目。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和农村发展步入历史最好时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总产量达到357万吨,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区封山禁牧,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省区,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500公里,全区73%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72公里。银川河东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中卫香山、固原六盘山支线机场建成通航。大力实施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千里滨河大道全线贯通。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两基”攻坚提前一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扶贫开发成效显著,1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得到解决。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粮补一卡通、药品三统一、乡财县管、少生快富、省(区)直管县试点、水权转换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高水平举办宁洽会、文博会、房车节等六大节会,成功举办中阿(宁夏)经贸论坛,内陆开放型经济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重要发展期,更是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为我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带来新机遇。从国内环境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呼包银经济区、启动能源化工金三角开发战略、振兴陕甘宁革命老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为我区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为我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区内水、煤、土资源良好组合,民族文化特色明显,“十一五”时期取得的发展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展思路更加清晰,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为我区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总量小,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山川发展、城乡发展不协调,贫困面相对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脆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节能减排约束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滞后,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世情国情区情深刻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有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瓶颈制约和难题,更加奋发有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第三节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全区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推进以项目为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要任务的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着力推进以沿黄城市带为支撑的特色城市化,着力推进以生态治理和节能减排为抓手的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以生态移民攻坚为重点的扶贫开发进程,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奋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宁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我区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必由之路,必须始终把这一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实现新跨越与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相统一,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相统一。基本要求是:——必须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主攻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打造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优势农业、高端农业品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来推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层次;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走协调发展之路。——必须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有力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积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推进管理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创新发展之路。——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全民创业,积极扩大就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生态移民攻坚计划,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重要着力点。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切实搞好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强大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走改革开放之路。——必须把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两个共同”的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走和谐发展之路。第四节发展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委会的总体要求,“十二五”规划要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我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亿元以上(2010年价),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000元(约合65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10亿元,年均增长15%。——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3︰41,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度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优势特色农业增加值占农业的比重达到85%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以上,城镇化率提高到55%。——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生态移民35万人,新增脱贫人口60万人,基本解决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低收入人群实现应保尽保。——生态环境全面好转。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镇污水处理率均达到80%。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任务以内,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以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投资、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政府效能建设深入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格局取得新突破。第五节战略导向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必须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宁夏。建设现代产业聚集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全面推进形成我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产业高端化、低碳化、高技术化、高效化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实施“三个千亿投资计划”,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自治区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金融和旅游业,打造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推进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13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高标准建设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将我区建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区。树立将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理念,推动沿黄城市带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构筑以沿黄城市带为核心、固原市为次中心、重点镇和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城乡规划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域市场、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沿黄城市带同城化步伐,促进产业、资本、人口向城镇集聚,努力把沿黄城市带建成西北最具潜力、最有特色、最富魅力、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精品城市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民变市民步伐,建设城乡良性互动、统筹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树立生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建沿黄城市带绿色景观长廊、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长廊、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长廊和六盘山生态保护长廊四大“绿色长城”,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示范省区,构建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管理和优化配置,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