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1、名词解释:(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即首先收集和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一整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所谓生产,是指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既包括劳动者在分工协作基础上互相交换其活动与能力的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各部门、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协作关系以及人们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它体现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其次,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前者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后者则是联结生产、分配、消费的中间环节。没有生产发展和社会分2工,就没有交换。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水平和结构决定交换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交换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生产的增长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而且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性质。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的目的不同,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的消费资料所有制、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也就不同。反过来消费关系有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消费不仅是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而且还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成为生产发展的动力;还不断生产出生产的主观因素——劳动力。所以,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生产时期支配作用的要素,一定的消费关系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的体现。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的有机整体,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这一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所以,政治经济性研究生产关系,解释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就必须研究考察生产关系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具体的形式,才能揭示其本质。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即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经济规律就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的共同的、普遍的和经常起作用的东西。它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指事物内部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客观性。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规律性决定于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部矛盾及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如,地球围绕太阳转以至于分出白天黑夜,树叶的下落,不论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强制性。规律即是客观的,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顺应客观规律,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例如,骑自行车。三是普遍性。不论什么规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规律就会重现。(2)经济规律的类型经济规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一般经济规律,指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规律,不论什么社会都存在。二是共有经济规律,指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规律。三是特有经济规律,指在某个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或某一社会经济形态的某一发展阶段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3)经济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也就是说,经济规律虽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东西,人们不能任意“消灭”规律或“创造”规律,但人们又是可以认识和掌握规律,利用规律来为社会谋福利,这是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一旦人们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成为客观规律的主人。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为人们提供认识问题和解3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所以,一定意义上说,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经济规律就是由政治经济学正确地揭示的经济规律。4、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有哪些(1)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个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科学发现。这一发现使人们科学地认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归结为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借助于道德、良心等意识来说明社会的变化,而是从客观的生产力水平出发,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注重从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生产关系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内在联系中,阐明生产关系变化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注重对经济权利、经济制度及其历史变迁的研究。这种具有历史纵深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视为一般和永恒范畴的历史唯心论方法,有天壤之别。(2)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范畴,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与肯定等规律的方法论总称。其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尤其强调下列方法:第一,抽象法第二,矛盾分析法第三,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第四,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为什么要学习政治经济学P14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说过,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可以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自觉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2)可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3)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4)能够使我们学会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5)用于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章1、名词解释:(1)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3)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指的是一种商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在马克思的学说中,是物品借着一种明确的经济关系才能够产生出的价值。(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5)抽象劳动: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同质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6)具体劳动:人们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就是目的、对象、手段互不相同的、创造各种使用价值的劳动。(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9)简单劳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专门训练和学习,一般劳动者都能轻松胜任的劳动。4(10)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必须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1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12)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3)价值尺度: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14)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中陆续出现的。(15)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2、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关系怎样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它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但它并不是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有什么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但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一个不变的量,它是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是相同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少,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多,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4、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23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属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表现在:一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是生产者的私事;二是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只卖出一部分,或它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私人劳动就会有一部分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5、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