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语的语言学研究问题讲话龚群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我非常荣幸被邀请来到这里做一个大会发言,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是怎么来的。我不太了解整体聋人教育的最新的情况,只是二十年前曾经当过聋校的老师,后来一直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现在在复旦大学教书。张宁生教授去过多次上海,他的母亲在上海,每去一次我们都有一次比较长的交谈。我通过同张教授的交谈了解到现在聋人教育蓬勃发展的现状。他跟我谈聋人教育与聋人文化,我跟他谈对聋人手语的认识。张教授在手语方面的研究功夫也很深,我们谈得很投机。这次我还在四川西部高原上调查语言,因张教授、赵教授邀请,我调查完语言便从那里直接来到了大连参加这次会议。今天讲的是个命题作文,谈聋人的自然手语,这是张教授出的题目。他怎么能够出这个题目呢?是他知道我在复旦大学作过报告,给不懂一点聋人手语、不懂一点聋人文化的复旦学生做过一个报告。我们有一个文科基地班,这个基地班里要请一些老师做一些前沿研究的报告,我跟系里商量,从我角度来讲,我更愿意做一个更新的东西,让他们了解聋人和聋人的语言,就作了那个报告。就是在那个报告的基础上我改成了现在的这个发言。这个发言只是个介绍,不是真正的我自己的研究,这里边当然有一些我的观点,我会说出来。我主要想介绍手语跟手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些国外的情况。国内的情况我是比较略的或者是不讲,因为大家比我还清楚,这里的专家很多。我们这个题目就叫手语的语言学研究问题,我上次做报告的时候有一个调查统计,这次我不统计,但是我可以让大家看一下题目,也正是我关心的一些聋人的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目前的电视上的手语翻译,我们知道省一级的电视一般好像都有手语翻译,市一级的已经在开展。甚至于在上海市杨浦区,一个区的闭路电视都有手语翻译。这个手语翻译受聋人欢迎的程度是怎么样的?我们曾经有一个调查。目前电视上的手语翻译:A很好,B改为聋人习惯的手语,C改成字幕,D习惯的手语加上字幕。现在这些人里边只调查聋人,健听人不参加,聋人认为电视上手语翻译很好的举一下手,聋人同学认为第一个题目选A的举手,很少。选B的认为改为聋人习惯手语的请举手,也很少。我们看一下C改成字幕的请举手,选D习惯的手语加上字幕的举手,很好,我在复旦做报告的时候因为有一半的是聋哑人,20个左右,我让他们来做结果是完全一样的。C和D是最受欢迎的。A和B好像是都不太受欢迎。第二个问题是聋人上大学,这是我更关心的一个问题。聋人老师来选一下,ABC,选A举手,A是建立一个只用手语上课的聋人大学,我们上课的时候不是用有声语言的,只用手语,所有的老师只用手语,且是自然手语,你们欢迎吗?B是普通大学,但是大学里边设有手语翻译,选B的举手。第三种情况是前两个都有,意见很分歧,C聋人大学要有,还要有普通大学里边设手语翻译。在座有很多聋教育专家,他们也很想了解这个结果,这也是我个人非常关心的一个聋人问题,我问过孙(万里)先生,天津(聋儿学前教育)搞的很好,其它地方也有可能搞的也很好,学前教育已经抓的很好了,小孩很早在语言关键期可以学到语言,手语也一样。在上海我遇到一个问题,上海没有聋人的学前教育这一块,现在有语训的,但是没有手语的,我在上海调查时,(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建立聋哑儿童的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必要性?”(在座的)聋哑同学如果你有一个聋哑孩子,你要不要(送他去聋哑儿童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此文是作者应邀在第三届双语双文化经验交流会(大连,2003.8.11-8.13)上的发言,据录音整理。作者在文字上稍有改动。2A要,B不要,(很多人选A)这里的情况跟我在上海聋人大学生中调查的意见完全相反。他们坚决不要,他们都不要,他们要他们的孩子去走另外一条道路,跟着父母亲学语言或是植入人工耳蜗。(苏州聋校方老师:我解释一下,他们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聋儿语训机构,因为他们对当前的聋教育不满意)对。这是一个小调查。后面有一个针对健听人的调查,由于聋哑人对这个问题可能比较清楚,对他们来说有些问题非常幼稚。当时是因为我调查时面对的是根本不懂聋教的健听人。第一个问题是“全世界手语是否统一?”这是一个问题,许多人会问我:你研究手语,美国手语和我们一样不一样?马上就问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都知道,差的很远呢,这个(问题)我们不调查了。第二问题是“手语是否以有声语言为基础?”这个问题很严肃了,在研究语言学的人中间有很多人,可以说90%以上的人认为手语一定是以有声语言为基础的。比如说打“人”,你要这样打“人”(演示手语),这是一个汉字。你要打一个汉语的成语,你是用手语表达了一个汉语成语,那就完全是以有声语言为基础的,这个是不是?大家思考。第三个问题“手语的词,就是手势,都是模拟”,比方说“桌子”和“吃”是模拟。我们在语言学中间有一个术语叫iconicity,就是象似性,这个术语是固定的语言学术语,说穿了就是我们说的“象”,“象”这个东西,模拟的,因为它是模拟的。我们都知道,符号一般不能是模拟的,符号跟它表示内容的关系不能是模拟的关系,模拟的关系在传统的认识中不认为它是符号,而认为它只是一个非任意性的联系。好像你看到冒烟,那是下面着火了,你看到地上湿了,那是下了雨,它不是符号关系。我们说一只“狗”,那是一种动物,那是一种符号关系,“gou3”这个声音和狗这种动物没有必然的关系。就是在这一点上,语言学家尤其是中国的语言学家,不少人认为手语是建立在汉语符号化的符号上面的,为什么呢?因为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符号,手语是汉语文字的符号,手语就是更高,更另外一层的,不一定是都是符号,但是以文字为基础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答案我们最后再讲。另外(一个问题)手语是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这也是大家争议的问题,也是我们关心的。对于我个人来讲,它不是独立的语言,我就不去研究它。对于很多人:手语好像是一个独立的语言,可是好像它不能和有声语言比,很多人有这个想法,尤其是健听的研究者。下面还有一个更深的问题就是“手语有没有表达抽象概念或细微感情的可能性?”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包括张(宁生)先生,我拜读过张先生的文章,张先生就说手语可能在一些很抽象层次上面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好像是这个意思,我不知道领会得对不对。在这一点上大家有什么看法?包括聋人,他们有人也持这种看法,不光是健听人。这个问题就是更深的问题了,能不能表达比方说哲学问题、数学问题,这类问题怎样来表达?提出好的问题,才能做好的研究,现在我们只提出这个问题,但下面并不是作研究,只是介绍一下手语的语言学研究,当然也会对此问题作答。下面我们介绍西方的人什么时候开始研究手语,他们是怎么样做的?现在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基本概念,我们要以它为基础来做。我们说语言学的研究在全世界只是一套,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科学。有有中国特色的数学吗?科学只有一套,这个东西我要强调一下,我们要有一个基础,强调有中国特色的东西都是对的,可是科学只有一套,完全彻底另起炉灶的办法是不可取的。手语对我来讲是一种语言,语言学家要是研究某种语言,他就去调查这种语言,把它的实际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分析它的规律。我们研究手语的时候,是调查实际的聋人使用手语的情况,来分析它的规律,还是只靠我们的想象来研究它?这是个问题。从研究方法上来讲,一定要根据聋人实际使用的手语来进行研究,这是需要强调的一点。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聋人大学加劳德特大学——在座的很多人都去过,我个人没有去过,但情况比较了解,这个学校调去一教师,他以前好像搞的是文3学方面的研究,后来改为语言学研究,因为他对聋人的手语很好奇,觉得这样(演示手语)就交流了思想?这个人就叫William.C.Stokoe(1919-2000),下面我把他的照片调出来,大家看一下,这个人已经故去了,他是世界上公认的手语语言学的奠基者。我请我教过的一个本科生徐望写过一篇论文:“William.C.Stokoe的手语语言学研究”,比较长,在座的哪位有兴趣,可以从我的电脑上拷贝。Stokoe提出一个观点:“手语是语言”。当时,加劳德特大学里聋人开会反对他,认为手语怎么是一种语言呢?我们不信,没有这样的事。可是现在你如果要去加劳德特大学,如果你说手语不是一种语言,你会受到怎么样的指责我就不知道了,真的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60年代初,Stokoe发表了第一本手语书《美国手语的结构》,从这本书开始,手语语言学开始奠基了。后来他编了一本词典,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美国手语手形词典》,这本词典我们复旦大学图书馆是有的,我不知到其它地方有没有。昨天我参观了沈玉林先生给聋人教师上课,有一个讨论,有人谈到手语的手形数目当是有限的,这也就是William.C.Stokoe在60年代初提出来的思想,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他四十年前已经做过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借鉴。西方手语的研究应该有一个简介,简介国内现在没有,要介绍的内容十分多,我不知到怎么来介绍,我正好在主编一本书,还没有出版,部分已经写出来了,打算叫《西方手语语言学的研究:综述与访谈》,一部分是把西方手语的研究情况,请外语表达比较好、中文表达比较好、又在同样一个领域有研究的人,一起来把它写出来,现在有一篇已经交稿,剩下的还在积极撰写,有人在写语法部分,有人在写手语语言习得。刚才我说的,手语语言学的研究少不了介绍William.C.Stokoe这个人——手语语言学的奠基者,更少不了美国在70年代末期搞过一个大规模的手语研究,这在世界上是一件大事,不同学科的专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联袂在美国的一个专门研究机构(SalkInstitute,它是一个生物方面的研究机构,研究机构中,学科联合是非常多的)里做了一项研究,就是专门研究手语到底是不是语言?后来出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TheSignsofLanguage》,书名的意思就是“手语”。这本书是现在要研究手语的每一个人必须先要读的一本书,你没看这本书,后面的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很多问题都已经探讨过了,是很好的一本书,现在我的一个学生倪兰正在写这本书的综述。西方还有人在做手语的语音研究,我曾经联系过,他们也给我寄了一些文章,我准备作一些访谈。搞语法研究的人还有很多,还有手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我们知道,在加劳德特大学有一个叫CeilLucas的教授专门做手语的社会学研究:不同地方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社会集团的人,手语有什么样的区别?怎么样的手语代表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手语受到大家的排斥?什么样的手语是大家喜欢使用的?手语习得的研究也是一个部分,就是小孩从小怎样学习手语?还有一项,手语的计算机识别与合成,这也是西方研究比较早的,就是看着你打手势,它(计算机)里面的字就出来了,或者是合成,有字写进去,它里面就会有手势出来,这项研究国内也有人在做。还有一些手语方面的测试、习得研究的测试评估,还有社会手语调查各方面的问题。另外还有几个西方研究手语的聋人,在这里也介绍一下。一个是美国的圣迭哥的CarolPatten,他是个聋人。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是美国研究手语比较早、比较好的地方之一,还有一个健听人和这个聋人(CarolPatten)联袂研究。另外有聋人是TedSupalla,他在universityofRochester,研究手语类型学、手势与手语的关系和手语计算机处理等。还有一个健听研究者,我估计我们中国的手语研究者是见过她的,苏珊.费希尔(SusanFischer),她来过这里(大连),非常愿意和我们合作研究,她把自己的材料寄给我们,表示对东方手语兴趣很大,她想和西方手语进行比较,非常希望了解我们中国的有些材料,这个人在手语语法界非常有名,曾指导我国聋人杨军辉中国手语语言学研究的硕士论文。4在芝加哥有一个非常大的手语研究基金会,那里资金很多,专门有可多台机器同步录像的录像室用来研究手语,而且开发有软件,免费散发,学生的论文也放在网上,可供下载使用。我们在中国研究手语的学生,也许可以到那里去做博士后,最近他们出了一本书叫《美国手语的句法》。我们接着往下看,因为没有照片,就不介绍了。关于中国的手语研究简介,我就没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