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综述2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农业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技术、作物模拟模型技术、农业自动控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以及网格技术等。通俗的说:就是一切能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各类通讯及服务技术等。3农村信息化现状与发展123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农村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展望信息化支撑新农村建设41、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传统信息技术得到延伸和发展农村网络发展迅速农村信息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各种信息应用系统在农村中广泛应用涉农数据库发展很快3S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推动了管理的自动化远程培训和网上培训长足发展国内农村信息化现状5传统信息技术得到延伸和发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9438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达9776万户,已通固定电话的行政村达98.9%,全社会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8.3部/百人。移动电话达到用户8.59亿户,普及率达64.4部/百人。1、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6传统信息技术得到延伸和发展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04%和96.23%,其中有线电视用户1.39亿户,其中农村有线用户5490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的普及率达95.2%,电视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1、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7农村网络发展迅速,互联网在农村渗透加强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425.9万公里;光缆纤芯长度达到7582.0万芯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6481万个,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256.7G。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1.4亿。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农村网民规模为1.31亿,占整体网民的27.0%,其中涉农网站已经增至8000个。1、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8农村信息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全国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立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农村信息员达到22万人;全国31个省级农业部门、80%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全国41%的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注册用户已达9万家,覆盖全国93%的县,已建立信息采集点8000多个,建立了40条信息采集渠道。1、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9农技服务1102001年,“农技服务110”在海南省琼海市首创。特点:运用全省统一服务电话、一套远程视频系统、一个科技信息网站、一支技术服务队伍和一个技物结合的服务场所,把全省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省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海南省建立了省及各市、县(区)指挥中心23个,省级龙头服务站11个,省级标准服务站83个,市县级服务站60个,乡镇级服务点366个。全省开通统一服务电话963110,建设了150个远程视频终端,开发了专门网站,拥有500多人的专家团队。2007年,海南省“农技服务110”接受农民求助52万人次,举办培训班2915期,培训农民39万人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1269场次,受益农民达150万人次。典型服务模式:农技服务110一个专号;一台电脑;一个数据库支撑;一台触摸屏;一个门市部;一支队伍。11爱农信息驿站2005年,北京市启动了以爱农信息驿站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特点:整合北京恒信通公司现有电信金融增值服务业务资源,整合科研单位、供销社、农业企业、中介服务机构、软件企业的农业产业化服务资源和远程教育等资源,建设中心站运营平台,依托遍布京郊农村的爱农信息驿站,构建专业化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爱农信息驿站采用统一建设规格和管理规范,连锁经营。驿站除了网上发布供求信息、缴纳电话和手机费、数码冲印、农资买卖等日常业务外,还具有四大核心业务,一是缴费和流通体系驿站服务和运营;二是农业新时空短信服务和农村网站建设服务;三是远程教育服务;四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目前,北京市已在京郊11个区县建立270多家爱农信息驿站,现有区域经理10人,专职信息员200人,兼职信息员600人,服务覆盖100个乡镇,3000个村,各项服务每月服务量已达10万人次,受益农民200万人口。12典型服务模式:爱农信息驿站96296(呼叫中心)××296(短信平台)96296.com(网站)富农信息配送;助农远程教育;乐农数字文化;便农电子支付。13农村信息户联网2005年,河北省开通“农村信息户联网”。特点:利用了河北网通的农村电话资源,形成了覆盖全省750万户农户的农村语音服务网络。通过全省统一咨询热线专号96168,不但实现了交互式信息查询,而且支持全天24小时自动导航查询和人工坐席专业咨询服务。(每分钟仅需0.1元咨询话费,不收长途电话费)。2007年,农村信息户联网在电话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又以农业服务软件和农业信息资源为工具,打造新型“农村信息户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农业电话语业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农业手机WAP服务系统”、“农业视频节目自动转换系统”、“农村IPTV服务系统”、“微机农业专家系统”、“网络农业专家系统”、“触摸式农业咨询系统”、“农产品市场价格短期预测分析系统”、“网目式农村信息综合知识库”等等。14典型服务模式:农村信息户联网一个户联网平台:一个户联网网站:一本户联网查询指南:一部农户的普通电话:一支强大的专家团队.。15各种信息应用系统在农村中广泛应用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农村政务管理系统村镇规划系统……1、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16涉农数据库发展很快我国已建成大型涉农数据库100多个,约占世界农业信息数据库总数的10%。其中最主要的是由农业科研单位先后引进建立的CABI、AGRIS、AGRICOLA和FSTA数据库以及中国农科院牵头开展的农业数据库和农业光盘服务网络。我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正朝着多元化、平民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联合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1、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173S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推动了管理的自动化3S技术在土地规划、对地测量、农产品品质检测、面源污染检测、森林防火、气象预报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在精准农业应用研究方面,北京、上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局等相继开展了3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在在现代化温室应用,已实现了水分、肥料、温度、湿度、光照、CO2等环境因素控制和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1、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大兴农业资源管理决策系统动物疫情监测决策分析设施农业信息系统与信息产品19远程培训和网上培训以互联网、卫星和广播电视为载体的远程教育已成为知识传播、培训农民的重要途径。教育部的远程教育网、农业部的农业远程广播教育网、中央党校的远程教育网以及其它远程教育培训网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于2001年开始农业远程教育网建设,现已在京郊建成了328个远程信息服务接收站点,实现了“乡乡通”。1、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20农村信息化现状与发展123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农村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展望信息化支撑新农村建设212、发展趋势和展望发展趋势农村信息化发展多元化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建设普及化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农村生产过程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222、发展趋势和展望发展趋势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村市场流通信息化普及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个性化、多元化农村信息化产品快速转化和广泛应用232、发展趋势和展望农村信息化技术展望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三电合一”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精准农业技术网格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远程诊断技术24123农村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农村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展望信息化支撑新农村建设263、信息化支撑新农村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加快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建立全国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加快3S农村规划和资源管理中应用研究开发适用信息终端建立现代化的农民培训体系开展农村信息化战略研究主要任务27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加快农业生产适用系统和产品的开发。重点面向区域农业生产需求开发本地化的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管理系统和农业标准化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农业动态监测与速报、动植物重大疫病监测与指挥调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等系统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联网体系和信息分析、预警系统,提高农村应付突发事件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3、信息化支撑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8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围绕装备信息化开展农业网络化智能化成套设备技术、机电一体化多功能田间作业装备等研究开发;围绕环境监测和控制,研究开发低成本、适应性强的检测监测设备、温室自动化控制设备、工厂化生产自动化控制设备以及配套关键软件系统。研究建立农产品生产物流一体化信息平台。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生产、管理、经营和销售网络体系,提高农产品的鲜活度,提高农产品的转化增值能力。3、农村信息化支撑主要任务29加快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制订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整合和发布体系和规范建设,通过规范数据采集标准、发布标准、数据交换标准,采用分布式共享方式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共享。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惠共赢”的原则,建立农村信息共享联盟。面向“三农”需求,进行适合“三农”的实用技术、农副产品、特色农产品信息和生产资料市场信息,以及气象、水利、文教、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法规政策等各类信息采集、加工和整理。3、信息化支撑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资源有效供给能力30建立全国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按照统一资源、功能合一、多种模式、多种途径、采用多种产品、多种形式的方法,将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与传统传播方式相结合,采取多种服务渠道和模式,实现获取信息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科学化,建立起覆盖全国、省、市、县并延伸到绝大多数乡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最终搭建起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信息服务平台。3、信息化支撑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信息服务能力31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开展村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光缆入村、宽带入户。研究开发数字化农村社区管理平台,实现对以农户为单元的数字化社区管理,建立适合农村的有线电视、电话、自来水、电费、燃气费等“一卡通”缴费系统。开发面向农民的数字化娱乐产品和多媒体点播服务系统等。3、信息化支撑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供支撑33加快3S农村规划和资源管理中应用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统一的技术支撑的基于WebGIS、RS和GPS农村规划和资源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农村规划、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户籍管理和农村事务管理功能和模块研究低成本的村镇空间信息快速采集、提取和更新系统以及空间化软件系统,加快3S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3、信息化支撑新农村建设34研究开发适用信息终端研究开发适合农村需求和农民素质水平的低成本、费用低、易操作、易维护的信息终端产品,提高农民信息获取水平,加快科技信息的进村入户,逐步实现科技信息“户户通”。3、信息化支撑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水平35建立现代化的农民培训体系将现代远程教育和现场培训相结合,整合共享农民教育和培训资源。利用广播电视开展农民培训。建立农民网上科技书屋,配套相关上网设备。面向农民和农村要求开发实用的多媒体课件。3、农村信息化支撑主要任务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36开展农村信息化战略研究面向全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研究。研究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和不同行业的涉农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服务模式的整合等,统一的资源平台、服务平台的共享机制。农村信息服务规范研究。研究建立农村实用科技交换、传输、共享的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