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美国的经济滞胀和七十年代的政策调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国的经济滞胀和七十年代的政策调整(《美国经济发展史专题》第10讲)黄安年文发表:中央电视教育台《中学历史教师之友》栏目,1999年4月;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研究/2002年5月17日发布;2002年8月28日重发第十讲美国的经济滞胀和七十年代的政策调整一美国的经济滞胀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以滞胀(Stageflation)经济为特点的结构性危机。在经济滞胀期间,美国和西方世界发生了1973-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从英国开始,扩及美国、西欧和日本,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瓦解,加上中东石油战对发达国家的打击,都使得1973-1975年危机比起战后至70年代前的西方经济危机要严重得多。接着1979-1982年,在西方世界又发生了更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于1979年7月从英国开始,随即波及美国。危机时间之长创战后新记录,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在11.8-22%之间;企业倒闭率和失业率均创战后新记录,美国失业比例高达11%以上;物价持续上涨,消费物价年增幅均超过两位数,而利率居高不下。在滞胀期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1970、1971年为4.5%,70年代为7.1%,1980年初为18%,1960年10月到1973年12月,美国先后发生10次美元危机,1977年10月到1978年11月,又连续发生8次美元危机,1980年1月21日,每盎斯黄金兑换美元高达785,而1971年8月前只需1盎斯黄金兑换35美元。与在这以前的传统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不同,七十年代以来的结构性经济危机,从时间上看,比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要长得多;从表现形式上看,结构性危机往往是生产停滞或低速缓慢增长;从波及面看,结构性危机期间各国不是同步发展的,时而伴生美元危机、能源危机,时而伴生贸易失衡、信用危机;从直接导因看:主要由结构失衡而触发的。经济滞胀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作为滞胀现象,兼有生产停滞(stagnation)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inflation)现象。造成滞胀经济的深层原因在于:它是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内、对外经济干预政策处于交替调整时期的综合产物。在滞胀经济恶化的同时,美国的社会生产力,正面临着大调整:旧工业、旧技术、旧工艺、旧产品所体现的“夕阳”工业不景气,进行又改造需要时间,新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所体现的“朝阳工业”取代“夕阳”工业也需要时间;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正面临新的脱皮转折期,形成强有力的新的生产力同样需要时间;这时劳动力又面临新的调整,美国1950年民间劳动力6220万人,1970年8270万人,1980年10860万人。1950-1965年,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增加了9.8%,1965-1980年有5500万人加入了劳动大军,增加了40.5%,1950-1960年就业人数增加690万,1970-1980年增加到1860万人,但1970-1980年的失业人数和失业比例仍有增无减。与以往不同,还增加了地区性、部门性的结构性失业现象,从而使失业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难题。在这期间,西方世界经济关系的结构也发生了新的调整。表现为从1971年8月起,美元霸主地位的结束,美、日、欧经济关系面临新的调整。尼克松在1971年12月承认:布雷顿森林协议“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达成的”,“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新的世界上”,“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一个经济上的强国,而是欧洲的各国、日本、亚洲、加拿大和北美——所有这些国家都是强大的”。1973年由于中东“石油战”的结果,西方廉价石油原料时代宣告结束。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列强垄断世界经济秩序的局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西方世界70年代以来的经济。1977年4月18日,卡特总统在电视演说中说:“能源危机还没有把我们压垮,但如果我们不迅速采取行动,它就要把我们压垮”。与此同时,作为西方经济学主流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面临难以解决滞胀经济的严重危机,西方世界的强化国家干预政策的某些弊端,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社会严重不公矛盾的加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影响,促使西方国家寻求新的调整对策。追求全球扩张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矛盾也迫使美国政府考虑做出必要的政策调整。对于滞胀现象,经济学界和史学界迄今众说纷云。按照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只要政府推行赤字财政,组织公共工程等就能实现充分就业,就能刺激生产的发展。而后凯恩斯主流学派强调运用补偿性财政政策来消除经济周期的激烈波动,他们主张交替使用膨胀和紧缩两种政策,以实现长期预算平衡,然而经济滞胀使这种理论在实践上束手无策,现代凯恩斯主义主流综合学派对滞胀的解释和对策仍处于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保罗·萨缪尔逊在他的《经济学》中说:“在充分就业和合理的价格稳定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带根本性的两难选择?给所有人提供良好的职业的前景,是否不可避免地必须以爬行的通货膨胀为代价?甚至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奔腾向上的通货膨胀为代价?”“问题、问题、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一国经济的健全运行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没有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现在能够告诉你根治癌症的办法,对停滞膨胀这个现代病症,经济专家们现在也没有能够就一种令人满意的医治办法达成一致意见。提出的对策都有很大的争议,而且许多对策产生的副作用比病症本身还要糟糕。”国内学术界对滞胀的讨论,迄今仍在继续。除了对它的内含和实质各持己见外,在原因的探讨方面,经济学界主要的看法有:强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产物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论等。史学界还有滞胀新规律说,认为:“滞胀危机的出现及其发展,是七十年代美国出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新的规律”,认为滞胀现象在60年代末已初见端倪,到70年代中期,能源危机火上加油,迅速发展成典型滞胀危机,并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危机特别难于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凯恩斯主义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真是扶得东来西又倒。因此,无论是尼克松和福特的共和党政府,还是卡特的民主党政府,都深陷在这种滞胀困境之中”。然而,根据滞胀经济的特征,对照美国的经济运行现实来考察,那种认为7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仍处于滞胀经济的新阶段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美国在渡过了1979-1982年经济危机后,1983-1990年间出现了经济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在渡过了1990-1992年经济危机后,美国迄今一直保持经济稳定发展、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低下的好势头,而这一现象并不是70年代的滞胀经济特征。二理查德·尼克松的新联主义政策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面临如何解决经济滞胀、振兴经济和重振国威的新课题。随着共和、民主两党交替执政,在七、八十年代美国政府进行了四次调整和改革,即1969-1976年共和党尼克松、福特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1977-1980年民主党卡特政府的反滞胀经济政策;1981-1992年共和党里根、布什政府的振兴和稳定发展经济政策。90年代以来,克林顿政府又实施了革新经济政策。与此同时,保守主义政治和思潮在美国流行。这一讲主要介绍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改革政策和卡特政府的反滞胀经济政策。1.“还政于州”和“还政于民”1968年8月8日,尼克松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竞选提名演说时,激烈抨击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社会政策,宣称“我们要再一次转向美国革命”,“我们需要的不是上百万的福利券,而是上百万的工资券。”9月19日,他在竞选演说中提出要把一些权力“转到州、地方和社区手中”。这一年,尼克松以301张选举人票击败民主党人休.汉弗莱和独立派人士乔治·华莱士,当选美国第37任总统。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入主白宫,他在就职演说中宣布实行新联邦主义政策的构想。他说:“我们已经把联邦政府的权力运用到它的尽头了。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在政府外奔走呼号”,“由政府和人民去共同完成”。8月8日,他在电视演说中阐述了新联邦主义计划。明确提出在权力从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顿达1/3世纪之后,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实行新联邦主义的时候到了。”8月13日,他向国会提交了实施新联邦主义计划的特别咨文。1970年1月22日,尼克松在致国会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中又强调:“190年以来,权力从人民、州和地方政府手中流向华盛顿特区,在实行新联邦主义过程中,它将开始从华盛顿流向到各州和美国人民手中。”“现在应该是一个时候了,对那些流向华盛顿的各个州和各个社区的权力及资源,要反其道而行之,让它们流向各个州和各个社区;更重要的是,回流到美国人民那里”“这些年来,我们把联邦政府制造成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强大到三头六臂;与此同时,我们又使得州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那么软弱无力,软弱得要一事无成”,他呼吁“发动一场新的革命----一个把权力还给人民的和平革命”。实施“还权于民”和“还政于民”。2.新联邦主义改革尼克松新联邦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宣布停止和缩减约翰逊政府推行的伟大社会政策。他关闭了半数以上的“职业队”训练中心,取消了多项伟大社会立法,总金额约25美元,宣布以让“所有美国人”“有较高质量的生活”取代济贫计划。他在国情咨文中称:“到了放弃把有益的钱花在最坏的计划上的时候了。”1973年1月,他宣布已取消了包括经济机会法在内142项伟大社会立法。第二,推行“分享岁入计划”。这一计划经历历了多年的争论和修正。还在1969年8月13日,尼克松提出税收分享的特别咨文,主张从个人所得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由财政部拨给各州,联邦税入在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分配比例,按各州人口的比重来分配;数额的使用则需满足最低限度生活的需求。该计划被认为是实现新联邦主义计划的核心。1971年起,实施新联邦主义计划的步伐加快,经过国会旷日持久的争论,1972年9月修正方案获得通过。1972年10月22日,尼克松总统签署的分享岁入法案正式生效,即州与地方财政援助法。它把一部分联邦政府的权力和相应的政府岁入交给地方政府,来减轻联邦政府的经济负担,形成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间的新平衡。根据这一法案,在5年内由州和地方共享联邦收入302亿美元。这个参、众两院妥协的议案,从总的方面说在人口、纳税能力和收入水平等方面有利于较穷地区,然而到1974年1月,在给州和地方的10亿美元拨款中兑现的只有50%。第三,改革福利制度,推行家庭援助计划。1970年6月10日,尼克松发表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申明,推行“家庭援助计划”,强调对贫困家庭要以工作福利取代通常的一般福利,以鼓励工作。尼克松在解释这一计划时说:“我们决定用联邦的经费不仅补助失业的穷人,而且也补助有工作的穷人。款项不仅发给无父亲的孩子,也发给有父亲的家庭。”“基本的方针是:不工作就不能享受福利。唯一的例外是年老体弱者和有学龄前儿童的母亲。”这个计划虽在众议院两次通过,但是遭到参院财政委员会的否决和搁置。第四,继续扩大了环保措施,在这个基础上,美国国会于1969年12月30日通过了经修改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大法。它明确规定其目的是:①履行其每一代人都要做子孙后代的环境保管者的职责;②保证为全体美国人民创造安全、健康、富有生产力并在美学和文化上优美多姿的环境;③最广泛地合理使用环境而不使其恶化、或对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引起其它不良的和不应有的后果;④维护美国历史、文化和自然等方面的重要国家遗产,并尽可能保持一种能为个人提供丰富与多样化选择的环境;⑤使人口和资源使用达到平衡,以便人们享受高度生活水准和广泛的生活舒适;⑥提高可更新资源的质量,使易枯竭资源达到最高程度的再循环。该法在第一篇第一节第一条宣布:鉴于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一切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具有深远影响,特别是人口增长、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工业发展、资源开发以及新技术日益飞跃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并鉴于恢复和保持环境质量对于人类的普遍幸福和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国会兹宣布:“联邦政府将与各州和地方政府以及有关的公共和私人团体进行合作,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