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和方法一、宏观经济数据(一)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1、GDP(国内生产总值)(1)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GDP的含义: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衡量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重复计算。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④GDP是一个流量。例如某人花20万美元买了一栋旧房子,这20万美元不能计入该年的GDP,但买卖这栋房子的经济费用则应该计入本年GDP。⑤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3)核算GDP的两种方法①支出法:即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GDP=C+I+G+(X-M)②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来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净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4)用GDP衡量经济产出或福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①如何看待不在市场上交易的产品和服务不计入GDP。②政府服务不是直接由市场定价的。正式统计假定政府花费一美元就值一美元。计量GDP的错误可能在于政府花费一美元生产的产出,公众对其估价可能高于或低于一美元。③被算做增加GDP的一些活动可能是以破坏环境等为代价的。④正确核算商品质量的改进是困难的。(5)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现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并以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2、其他衡量经济活动价值的数据(1)GNP(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支付-对国外的要素支付(2)NNP(国民生产净值)=GNP-折旧(3)NDP(国内生产净值)=GDP-折旧(4)1NI(国民收入)=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在一些西方的教材中,也有把国民收入定义为:国民收入=NNP-间接企业税+净单边转移支付)(5)PI(个人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1然而,在宏观经济学文献中,除非特别加以标明,一般国民收入(或简称收入)就是针对GDP而言的,在GDP的意义上,一国的总收入、总支出和总产量是相等的。另外,关于GNP、GDP、NI、PI等这里一系列数据的含义和相互关系,这里只是介绍最主要的部分,实际统计时考虑的项目更多,国民收入核算的详细方法可以查阅统计方面的相关数据,这里只要大概了解即可。(6)DPI(个人可支配收入)=PI-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付(如罚款)(二)衡量生活费用1、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1)拉氏指数:经济学家把用一篮子固定产品计算的物价指数称为拉斯拜尔指数,它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因为这一指数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有机会用不太昂贵的产品去代替较为昂贵的产品。如CPI(高估通胀)。1★CPI=100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2)帕氏指数:用一篮子可变产品计算的物价指数成为帕氏指数,它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上涨。尽管这个指数考虑到不同产品的替代,但并没有反映出这种替代可能引起的消费者的福利的减少。如GDP平减指数(低估通胀)。(三)衡量失业(1)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成年人口2(3)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二、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一)两部门经济体系这里所说的两部门体系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和企业。在两部门经济中,没有税收、政府支出及进出口贸易,为了简化分析,我们也不考虑折旧3。所以,从支出的角度看Y=C+I;从收入的角度看,Y=C+S;由此得到I=S。这表明在该经济中,投资恒等于储蓄。然而,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事先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事先计划的投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储蓄主要由居民户进行,投资主要由企业进行,个人储蓄动机和企业投资动机也不相同,这就会形成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的不一致,引起经济的收缩和扩张。以后我们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等于储蓄,和这里的储蓄投资恒等不是一回事。这里讲的储蓄和投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看,事后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二)三部门经济体系由Y=C+I+G和Y=C+S+T→S=I+(G-T)=I+(G+TR-TA)。T表示政府净收入4,TR表示政府的转移支付,TA表示政府的税金收入。(G+TR-TA)是政府支出超过其收入的数额,即预算赤字。1生产价格指数(PPI)也计量固定的一揽子商品的成本,但其覆盖范围与CPI不同,如PPI包括原料和半成品。而且,PPI是设计用来计量销售系统早期阶段的价格。CPI计量城市居民实际支付的价格(即处于零售水平的价格,PPI是由最初的重要商业交易水平的价格构成的。2劳工统计局将成年人分为就业者、失业者、不属于劳动力者三类。3即使考虑折旧和企业间接税,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体系中仍然成立。4在我总结的宏观经济学复习材料中,除了特殊说明,否则国民收入恒等式中的T一律指除去转移支付以后的政府净收入。(三)四部门经济体系四部门经济中,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即Y=C+I+G+(X-M)。从收入角度看,Y=C+S+T+NFP,NFP代表本国居民从外国取得的的净要素收入。由此得到I=S+(T-G)+(M-X+NFP)。这里S代表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M-X+NFP)代表外国在本国的储蓄。三、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1、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a、当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时,进行国民收入统计势必遇到一个问题,即计算一国国民收入时应该以一国领土为标准,还是以一国国民为标准?这一问题导致了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分为两种,即GDP和GNP。b、当运用收入法计算国民收入时,GNP(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支付-对国外的要素支付。c、如果用NFP代表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则有GNP=GDP+NFP。d、由支出法得到的开放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I+G+(X-M),其中产品与服务的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通常称为贸易账户余额(或净出口),记为TB,即TB=X—M。e、当我们考虑了要素的国际流动而采用GNP计算国民收入(注意:这里是用收入法计算国民收入)时,国民收入中因为经济开放而自外国获得的部分由贸易账户余额与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之和构成,我们将两种之和称为经常账户余额(currentaccountbalance,用CA表示):CA=TB+NFP注意:在国际经济学的分析中中,我们主要采用GNP这一国民收入概念1,关于国际经济学的系统知识会另有总结。在这份宏观经济学总结中不会涉及太多的国际经济学知识,而只介绍最基本的内容。2、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3、经常账户余额(1)经常账户与进出口贸易如果不考虑净要素收入,经常账户余额反映最为直接的是进出口贸易。也就是,当NPF=0时,CA=X-M。(2)经常账户与国内吸收我们再看一下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NFP=0,下同)上式中,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构成国内居民的总支出,称之为国内吸收,以A表示。经常账户余额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差额:CA=Y-A。(3)经常账户与资本净流出2Y=C+I+G+X-M→Y-C-G=I+NX→S=I+NX→S-I=NX这种形式的国民收入恒等式表明,一个经济的净出口应该等于其储蓄与投资的差额。恒等式左边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又被称为资本净流出,即净出口=资本净流出。(4)经常账户与储蓄、投资a、迄今为止,我们都没有强调私人储蓄决策和政府储蓄决策的区别。国民收入恒等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政府储蓄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渠道,现在我们将储蓄分为私人储蓄Sp和政1GNP与国民收入的差额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此差额在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往往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把GNP和国民收入看做同义词,仅当两者差别较为明显时才特别加以强调。这份宏观经济学总结资料中,我们将GDP和国民收入看做同义词,而在国际经济学的总结资料中,我们把GNP和国民收入看做同义词。2补充阅读:姜波克《国际金融学》4–5页-经常账户与国际投资头寸、5-6页-经常账户与储蓄、投资+曼昆《宏观经济学》112-114页府储蓄Sg两部分:Sp=Y-T-C;Sg=T-G→S=Y-C-G=Sp+Sgb、国民收入可以用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衡量,即:Y=C+I+G+X-M=C+Sp+T(NPF=0)经整理可得Sp=I+CA-Sg=I+CA-(T-G)=I+CA+(G-T)任何部门如果支出大于其收入,就不得不借款。私人部门有三种方法处理其储蓄,借款给国内企业(I),或者贷款给政府即购买政府债券(G+TR-TA),或者借给外国人,投资于国外CA.4、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账户(1)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2)国际收支账户的基本原理a、阅读姜波克《国际金融学》8-12页b、阅读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305-309页(3)国际收支账户分析a、阅读姜波克《国际金融学》13-16页+18-21页b、阅读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309-318页第二篇宏观经济模型第一部分: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一、古典封闭经济模型(一)模型假设:1、该模型不考虑货币的作用;2、我们假设没有与其他国家进行任何贸易;3、假设所有生产要素(最主要的是资本和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失业;4、假设资本存量、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用生产函数衡量)是不变的;5、假设价格可以完全伸缩,即不存在短期价格黏性。(二)模型概述1、总生产和收入分配(1)投入:一个经济中产品与服务的产出取决于它的投入数量,也就是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能力,这种能力用生产函数来表示。①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两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L)和资本(K)。②生产函数来表示可获得的技术水平,我们可写为Y=F(K,L)。1(2)总产出(总供给):由模型假设,即K=K,L=L以及生产函数不变可知→Y=F(K,L)=Y(3)新古典分配理论①理论假设a、竞争性企业:要素需求产生于成千上万个使用资本和劳动的企业,我们先研究一个典型企业所面临的关于使用多少这些生产要素的决策问题。对于一个典型企业的最简单的假设就是这个企业是竞争性的,因此这个企业对市场价格没有什么影响,它可以以市场价格想卖出多少产品就卖出多少。同样,这个企业也不能影响它所雇佣的工人的工资,因为当地其它许多企业也要雇佣工人。企业没有理由支付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也不会比其它企业支付的工资低。因此竞争性企业只能接受市场给定的产出价格和投入要素价格。b、各家庭拥有整个经济的资本存量,家庭向企业出租所拥有的资本,就像他们出售自己的劳动一样。②理论概述a、企业的生产技术由社会生产函数Y=F(K,L)表示;b、企业以价格P出售其产品,以工资W雇佣工人,以利率R租用资本;c、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收益-劳动成本-资本成本=PY-WL-KR=PF(K,L)-WL-KR市场决定了P,W,R;企业决定雇佣多少劳动力(L)及租用多少资本(K)。c、企业决定是否多雇佣一单位劳动或多租用一单位资本时要考虑这个决策如何影响利润。企业多雇佣一单位劳动的利润变化是:Δ利润=Δ收益-Δ成本=P*MPL-W1许多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征,即如果所有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百分比引起产出增加同样的百分比。如果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的,那么当资本和劳动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