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教案题目:强化战斗精神忠诚履行使命编写人:审批人:战斗精神教育强化战斗精神忠诚履行使命时间:2014年10月14日授课人:开赛尔江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志提高战斗精神,巩固战斗精神,忠实履行使命。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扎实开展讨论。内容: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大力培育和弘扬部队战斗精神,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但当前有部分同志存在模糊认识如:有人认为当前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强军力度不断加大,再强调培育战斗精神有点小题大做了,还有的认为战斗精神一打就有等。之所以存在这些模糊认识归根结底是对战斗精神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本节课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些错误认识,我们将从什么是战斗精神、新时代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如何着眼履行使命培育战斗精神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带给同志们一个全新的认识。一、什么是战斗精神新的《政治工作条例》、《基层建设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围绕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那到底什么是战斗精神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战斗精神的本质和内涵。(一)战斗精神的本质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讲,战斗精神渗透在军人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军人理想信念、勇气、意志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是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支军队战胜敌人、履行使命、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的两个典故,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巨鹿之战,项羽下令凿沉船只、打破饭锅、烧毁营房,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击败了秦军;越王勾践,为图复国,不惜忍辱负重,睡干柴、尝苦胆,终以三千越甲之兵吞并了吴国。是什么使得项羽和勾践在身处弱势的情况下仍能反败为胜、以弱胜强呢?俗话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哀兵必胜”,正是因为将士们都满怀悲愤,抱必死之心,拼死杀敌,战斗精神得到了极大地激发,故而赢得了战争。由此可见,战斗精神的培养与激发,对于一场战争能否取得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我军的战斗历程,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的红军将士,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经受了饥寒伤病的痛苦折磨,有许多战士被掩埋在夹金山的千年积雪之中,有许多战士被吞没在荒无人烟的沼泽地里,但英勇的红军没有屈服,“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正是这种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使得我军掌握了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铸就了我军战争史上永久的辉煌,也正是这种强大的战斗精神,使我军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二)战斗精神的内涵战斗精神是官兵认知、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体。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的改进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斗精神内涵的变化。各个不同时代,战斗精神具有不同的内容取向和表现特征。如:我国古代的兵家就曾以:“仁、礼、勇”为武德理想。孙武曾指出:为将者应有“智、严、仁、勇、信”五德。在现代化条件下,战斗精神的概括更是丰富多彩。胡主席在庆祝建军80周年重要讲话中,把英勇善战同听党指挥、服务人民一起概括为我军的优良传统,深刻指出英勇善战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征,是我军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要求。英勇善战就是对我军战斗精神的集中概括。我军80多年的辉煌是打出来的,是拼出来的,是用鲜血浇灌和用生命铸就出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与数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生死周旋;抗战爆发,5万将士东渡黄河向40万日本侵略者奋勇出击;解放战争,我军与数倍于我、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艰苦决战;抗美援朝,志愿军以落后的装备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勇敢较量;和平时期,我军将士一次次与突发特大灾害殊死搏斗,在一项项国家重大建设中勇挑重担。正是我军大力发扬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即敢于胜利又善于胜利,激发了强大的战斗力量,才创造了无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树立了人类抢险救灾史上的典范,涌现出了一大批威震敌胆、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二、新时代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铸造过硬的战斗精神,是战斗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我军的战斗精神总是与时代的变化、军事实践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赋予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与过去相比,新的使命拓展了军事斗争的空间和视野,使军事行动综合性、复杂性、多样性都有所增强,更赋予了战斗精神以新的意义。(一)战斗精神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物质因素决定着战争胜利的可能性,战斗精神则是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因素。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非常看重人的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有人还形象地把战斗精神比作战斗力的“催化剂”和“倍增器”。战国时代尉缭子说“凡用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虚则走”;法国军事家拿破仑曾说“世界上只有‘精神’和‘利剑’两种力量,而最终‘精神’必将战胜‘利剑’。”这里所说的“气”和“精神”就指的是战斗精神。当今,随着高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武器装备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再先进的武器也需要有战斗精神的人来掌握和使用,战斗精神在现代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恩格斯有句名言,“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有勇敢地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这句话都很好地证明了,武器装备无论多么先进,都不能代替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所激发的力量。人,始终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战斗力构成的核心。正如江主席出指的一样:“部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所形成的战斗力,是任何先进武器装备都取代不了的。这时永远不可改变的战斗力。”因此,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任何时候都是提升战斗力、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二)战斗精神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我军组建以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我们在武器装备上都不如敌人,但不管是国民党军队,还是美国、日本,都被我们打败了。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人民军队有听党指挥、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毛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指出: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子气,美国不行,钢多气少。毛主席讲的这个“钢”就是武器装备,而这个“气”就是指的战斗精神。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河南汝河与前来堵击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搏斗,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形势万分险恶的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高喊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口号,官兵们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敌人的疯狂扫射,强渡汝河,为我军杀开了一条血路。“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对我军战斗精神的生动写照。实践充分证明,强大的战斗精神是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传家法宝。只有坚持不懈地培育战斗精神,才能更好地发扬我军优良传统,才能有效地完成党和人民交与我们的各项任务,永葆我军英勇善战的本色三、如何着眼履行使命培育战斗精神黑格尔说:“和平是一个民族的腐蚀剂”,瑞士著名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指出:“军队的士气在和平时期最容易退化”。战争时期寒光闪闪的刀剑,在和平时期可能会变得锈迹斑斑。威震一时的古罗马军团,在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之后迅速腐化,在骄奢淫逸中丧失了战斗力。曾经征服中原、所向披靡的“八旗子弟”,在“康乾盛世”的浮华中,变成了一支“富贵兵”、“烟枪队”。历史经验证明:一支伟大的军队创造英雄传统不易,保持英雄传统更难。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没有紧迫的敌情刺激,没有直接的生死考验,充盈于耳的多是赞美之语、盛誉之辞,摄入眼帘的都是太平景观,这样容易销蚀军人的战斗精神。因此越是在和平环境下,越要树牢我军“战斗队”思想,强化官兵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铁血意志和拼命精神。(一)坚持教育为主,用优良革命传统熏陶战斗精神知道为什么而战的军队是最勇敢、最顽强的。培育战斗精神最核心的是要凝魂聚气、坚定信念,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样的仗、怎么准备打仗这个重大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军心,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和行动,不断提高官兵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铸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要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使官兵自觉做到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和我军历史使命教育,学习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激发官兵投身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建设的强大动力。还要加强对多样化军事行动的学习教育,使官兵树立战胜多种威胁,应对多种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在多年的革命战争和和平建设实践中,我军逐步成长壮大,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同时也创立了人民军队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和制度,这些光荣传统,历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我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这些优良传统。学习革命先烈的关键就是继承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实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境界的提升,才能有效抵御敌对势力进行的破坏宣传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心理攻势,承受住执勤、作战环境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保持困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拥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勇气。学习先烈革命事迹的同时,我们也应注重借鉴我军在历次战争中所曾经采用过的战斗精神培育方法。1930年,红一方面军在江西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亲自为会议撰写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巨幅对联,既向广大军民阐释了诱敌深入作战原则的好处,又鼓动了战胜强大敌人的战前士气。抗美援朝作战中,针对部分官兵对美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存有恐美、崇美、羡美的思想情绪,志愿军各部队在进行“三热爱”教育的同时,又普遍进行了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的“三视”教育,并下发了教材。可以说,先辈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培育方法,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认真研究学习,并加以创新发展。(二)用铁一般的纪律铸造战斗精神“令严方可肃兵威,命重始于整纲纪”。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是维系和提高战斗精神的重要因素,是形成和巩固战斗精神的重要保证。朱德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中指出:“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就是使各个指挥员战斗员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汇合成全军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有了这样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战争年代,我军靠着严明的纪律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爱戴,从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使军队不断发展壮大。长征中,红四团的官兵在24小时内强行军240里山路,途中打退敌人的阻击,按时从敌人手中夺取泸定桥;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战场纪律;几万大军露宿上海街头,这都体现了我军铁一般纪律铸造下的战斗精神。如果没有铁一般的纪律,一名普通的地方青年就不会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士兵,更不会转变为优秀的战士。纪律不单单体现在本子上,更展现在行动中。和平年代,军队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守护神,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护伞,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助推器,从整齐准确的步伐里,威武雄壮的歌声中,我们都能看到纪律的身影,更能体会到战斗精神的永存。《孙子兵法》中讲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严明纪律建立在耐心的说服教育之上。让广大武军官兵自觉地严格约束自己,必须把严守纪律作为官兵品质和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加以锻造和锤炼,才能成为高素质的新时代的军人,才能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三)用军事训练磨砺战斗精神,在执行任务中强化战斗精神精神本自磨砺生,军人的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官兵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等战斗精神,是与平时的刻苦训练和掌握的杀敌本领联系在一起的。恩格斯在《军队》一文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