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品造型风格意象认知的研究姓名:王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设计艺术学指导教师:潘云鹤20040301产品造型风格意象认知的研究作者:王凯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谭征宇.赵江洪.孙守迁.TanZhengyu.ZhaoJianghong.SunShouqian基于意象尺度的数控机床造型风格意象认知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6,17(5)研究了数控机床的造型设计,以提升数控机床的造型品质.将语意差异法及意象尺度图的实验应用于数控机床造型风格意象认知研究,通过系列实验获取了描述数控机床造型的形容词对,并建立了数控机床造型风格的意象空间.研究开发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该系统规范了数控机床造型风格意象的描述,并辅助系统用户进行数控机床造型风格意象的认知,从而为国内的数控机床生产厂商提供了造型支持,进而为数控机床行业提供造型辅助.2.学位论文闵光培汽车造型的运动意象风格研究2007随着人们对于汽车外观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程度的增加,对这部分需求的满足将成为决定汽车的市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作为汽车外观精神载体和审美表征的汽车造型风格在汽车设计流程中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如何准确的把握市场流行风格和大众审美意象是汽车设计师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基于现象分析的感性思路与基于实证的理性思路对汽车造型风格和目前流行的汽车造型运动意象进行研究。首先,对风格与意象进行了阐述,从宏观的形态特征出发探讨了汽车造型风格的继承和创新机制;基于视知觉原理阐述了汽车造型风格的认知规律;通过现象分析与运动视知觉讨论,总结出当代汽车造型运动意象的流行成因、形态特征。随后,通过认知调研展开汽车造型运动意象风格的获取与表征研究。调研中综合运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以及语义差异法和相关分析等研究手段,获取人们对于汽车造型风格和运动意象的认知信息和数据,进一步总结出认知领域的汽车造型风格及其运动意象的知识体现。最后,通过对运动意象与其它造型意象的相关性分析,归纳了当代运动意象的审美特点,以及运动意象在认知层面的成形规律。论文基于感性现象与理性实证方式相结合的汽车造型风格研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汽车造型设计提供风格知识辅助,进一步为计算机辅助汽车造型设计软件原型CBAS系统中的风格情境模块开发提供素材和研究参考。3.期刊论文陈满铭论意象与辞章-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1)一篇辞章,如就其内容成分而言,属于核心成分的主旨,无论表达的是「情」或「理」,都是「意」,而所用的具体材料,无论是「事」或「物(景)」,则全是「象」;如就其形成而言,乃结合「修辞」(个别意象之表现)、「意象(狭义、个别)」(个别意象之形成)、「文(语)法」(由概念组合为个别意象)、「章法」(意象之排列)与「主旨」(核心之「意」)、「风格」(由整体意象所呈显之审美风貌)而形成的一个综合体,而这个综合体,一一可用「意象」(广义、整体,含狭义、个别)加以贯穿.而由于它们深深地植基于哲学(意以象尽)与心理(异质同构)之上,将主(意)客(象)体合而为一,以此形成有机之整体,而产生美感,因此可以这么说,辞章从头到尾是离不开意象的.4.学位论文杨俊手机产品外观风格意象的认知研究2008随看产品技术的成熟化,产品由“生产导向”转变到了今天的“消费者导向”。意味着在产品的开发中越来越重视消费者的心理感觉。然而,设计师真的能够有效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吗?又能有效地进行表达吗?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以及产品的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研究以手机为研究对象,对消费者关于手机产品风格形成的意象空间,手机产品的设计要素,以及这两者之间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实验材料。第二阶段(实验1):建立手机风格的意象空间。第三阶段(实验2、实验3):建立风格意象与设计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第四阶段(实验4、实验5):归纳出意象空间与手机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是:●建立手机外观风格的意象空间:意象空间由3个因子组成,包括外观因子,社会因子以及品质因子;●得出各风格意象与设计要素之间的具体关系;●得出意象空间与设计要素的关系:对手机外观意象空间影响最大的造型要素为屏幕大小要素,影响最大的色彩要素为手机轮廓颜色要素,且其中红色和黑色影响最大。同时,造型要素比色彩要素对意象空间的影响要更大。5.学位论文邱奎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诗·卫风》地域风格研究2007《诗》有十五《国风》,各出自不同地域,各具地域特色。《卫风》出于卫地,即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及山东西部部分地区。文学作品的风格可表现为时代风格、文体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地域风格等等,而研究《卫风》的风格,地域则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本文首先据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归纳《诗经》时代卫地风俗文化特色,是为第一章“文化论”,这是《卫风》产生的大背景。卫文化主要成分是商文化和周文化,以后者为主流,呈现出二元性特征,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内容、形式两层面研究《卫风》地域风格。内容包括题材与主题,因题材较为浅明易见,而主题与题材关系密切且更多地展现出文学精神,故以主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为第二章“主题论”。《卫风》主题特色,可取《卫风》成句概括为“有匪君子,秉心塞渊”,是一种充实深厚的君子情怀。第三章讨论《卫风》艺术层面体现的地域特色,是为“艺术论”。其艺术特色亦可取《卫风》成句形容,即“忧心殷殷,曷为其已”,是对君子忧怀的深长表达。其“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旨志深隐、情味深长、讽戒深切。意象本亦属艺术层面,只因目前对各《风》意象的专题研究尚少,且本文论意象的篇幅几与第三章相埒,故单作一章,是为第四章“意象论”。本章对《卫风》中的桑意象、竹意象和风意象作了重点论述,然后讨论了其意象经营的特点。通过以上论述,本文得出结论:《卫风》地域风格总特征即《左传》所载季札之语“美哉渊乎,忧而不困”。6.期刊论文沈玲.SHENLing论痖弦诗歌的意象建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4)作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的痖弦,以其一部《深渊》而蜚声诗坛.其诗歌意象纷呈,语词风格迥然,语词建构方式也灵活多样.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看,痖弦在诗歌意象语词的表达、语词建构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的特点.现代化意象的营造是痖弦诗歌的一个亮点,在诗歌意象的组合上呈现出共时状态、历时状态和心理状态等三种组合方式;语词建构方面经历了从早期的以形容词为重心的描摹性语词优势,到中期的以动词为主的动作性语词优势以及后期的以连词为主的连词性语词优势的三个发展阶段.其诗歌的风格与内在的诗意也随之演进,透过表面的语词意象与形式建构,凸显了其悲苦的诗歌精神与成熟的诗歌艺术,展示了与民族审美心性相通的语言魅力.7.学位论文吴宏梅杜诗的意象与风格研究2008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以意象为切入点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往往能到位地把握诗歌独具的艺术特色。本文立足于杜甫诗歌作品文本,从其诗歌的意象组合入手,深入探讨了杜甫诗歌的意象组合对其诗歌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杜甫诗歌寻找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突破口。全文主体共分两章,第一章杜诗的意象组合,首先对意象和意象组合进行了概说,明确意象的定义和意象组合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对杜甫诗歌的意象组合进行了分类:并列式意象组合、叠加式意象组合、递进式意象组合、对比式意象组合、跳跃式意象组合和综合。最后概括了杜诗的意象组合特点:密集。从密集的具体表现和形成原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二章杜诗的艺术风格,首先对风格进行溯源和定义,然后从杜诗的艺术风格特点和沉郁顿挫的形成原因两方面对杜诗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说明,最后从酝酿期、成熟期、鼎盛期、持续期四个时期具体探讨密集的意象组合特点与沉郁的风格之间内在的密切的联系。8.期刊论文李普文.LIPu-wen托足无门的悲剧意识——徐渭绘画意象综论之一-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1)晚明清初是产生悲剧人物的悲剧地带.深沉强烈的悲剧意识是徐渭绘画意象的最根本特征.他画中风竹、兰花、葡萄、石榴、菊花、秋景等意象无不透露出他生不逢时、身世凄苦、怀才不遇、命运多舛、身不由己、孤寂无依.其绘画意象的悲剧品格与崇高风格,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罕见的.9.学位论文王精明龙马精神秋声朝气——《秦风》地域风格研究2006文学作品作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特质的载体,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地域性特质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直接表现就是文学作品的地域风格。《秦风》是秦地域文化的艺术表达,其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中体现了独特的地域风格。本文将《秦风》作为一个具有相对完整的文化意义和典型的地域风格特征的整体,从地域的角度来研究《秦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以意象为重点,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秦风》的地域风格。两周之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秦地域文化,秦之特殊的地理环境,秦人在战斗、进取中成长壮大的历史,以及承传夏、商、周的文化渊源,吸收西戎文化因子,都对其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秦地域文化的特质,即刚健质朴的民族气质、务实功利的价值意识、兼容开放的文化气度、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这直接影响了《秦风》地域风格的形成。《秦风》是产生于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由以贵族士大夫和国人为主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其主题表现了秦人对创业历程的讴歌与赞美,对生命情感的体验与关照,对人生价值的追寻与慨叹,共同反映了秦人在黄土高原上的创业和生命历程,体现了其在特殊的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文化心理、精神气质与人生价值观念。《秦风》的语言特点、描写艺术、抒情特色与美学价值等艺术形式也体现出极为鲜明的地域性特色。这是由秦地域文化特质所决定的,文化的特质最终影响并决定了文学艺术形式的选择。意象有着与风格相同的内涵,不同的意象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秦风》中具有独特地域特征和价值蕴含的马意象、鸟意象和终南意象,是“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自然产物,是基于秦之历史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作为秦人审美情思的“意”与其所选取的具体之“象”的完美结合。它们共同体现了秦人的文化精神,也体现了《秦风》的地域风格,即在《秦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中所体现的刚健质朴、昂扬奔放、开拓进取的风格特征。将之归纳起来,可概括为“龙马精神,秋声朝气”。10.期刊论文黄婧秋.罗洋电影时空中的东方意象——试论小津安二郎与侯孝贤的影像风格-大众文艺2009(5)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台湾导演侯孝贤,在时空上并无交集,他们的电影历程必然经历不同轨迹.然而,两人的电影手法却有着一脉相承的相似性.探究潜藏在他们的电影手段之下的是相通的美学理念:东方传统文化浸淫下的东方意象和古典美学影响下的诗性情怀.笔者通过三个方面的分析--儒、道、释传统文化的影响;归去的永恒主题;冷眼的生死现,结合他们各自的影像风格.来探讨两位导演电影中的东方意象,希望能以此为探索中国当代电影的东方电影美学做一些尝试.引证文献(7条)1.孙凌云.孙守迁.许佳颖产品材料质感意象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2)2.周小舟中国家居小商品品牌的产品识别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63.许佳颖产品典型塑料材质意象空间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64.毛礼辉基于网络的感性意象调查系统研究与开发[学位论文]硕士20065.杨春瑜基于塑料产品意象认知模型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66.刘月林便携多媒体播放器用户界面信息建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67.黄琦基于产品风格认知模型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技术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2005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