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演变之探究作者:李晓莹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3期【摘要】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发展是伴随着声乐的发展而发展的,演唱风格是在艺术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个性。演唱风格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不同的演唱风格,时代不同,演唱风格也存在着差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民族唱法、西洋唱法、现代通俗唱法的优点,逐渐走向成熟,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演变;多元化中图分类号:J8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066-02一、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概述(一)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声乐是中国民族歌剧表演的主要方式,中国民族歌剧演唱的风格的发展是伴随着声乐的发展而发展的,演唱风格是在艺术实践中,演唱者基于对中国民族歌剧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中人物深度揣摩后,进行表演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不同时代的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各不相同,从1942年民族歌剧的诞生,到1949年的进一步改良与完善,20世纪后半叶融入美声唱法,再到21世纪演唱风格的多样化发展,这些变化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并且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需求,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在不断汲取优秀的音乐元素之后,不断地向前演变发展。(二)影响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中国歌剧演唱风格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在其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四方面:一是社会背景对演唱风格的影响,民族歌剧的形成与发展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被打上时代烙印,因为时代背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演唱特色也就不同,进而影响了演唱风格。二是声乐技术的发展,扎实的演唱技巧,需要过硬的技巧以及科学的发声方法给予支持,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可以创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艺术实践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准确地运用声乐技巧尤为重要,从歌剧的表演角度来看,声乐技巧的运用决定了演唱风格的不同,声乐技巧的发达与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三是语言风格的差异,把握语言风格,是民族歌剧演唱风格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在诠释一部民族歌剧作品时,必须要对作品的歌词语言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要分析语言的风格色彩,只有这样才能会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在语言风格差异上的把握方面,我们要正确掌握辩证方言的语言,准确的发音、咬字、归韵,还要根据不同的音色来体现语言性的个性体现。龙源期刊网四是二度创作的再创造,歌者的演唱过程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将民族歌剧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呈现出来,就是在对歌剧作品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的,二度创作也是艺术的创造,它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彰显了作者的气质特征。想要更加完美地把握不同的演唱风格,就需要通过实践来了解不同体裁、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民族歌剧作品。二、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演变(一)以王昆为代表的演唱风格。二十世纪是我国革命最为激荡的时期,在中华民族痛苦亢奋的时期,人们开始觉醒,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发展,逐渐接受了现代化,此时文化的发展也在接受转型。1945年,王昆成功首演了民族歌剧《白毛女》,这部作品成为民族歌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同时开启了她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她在演唱经验的基础上,自创了“土嗓子”唱法,这一唱法是将传统的民歌、戏曲、民间曲艺的长处充分地表现出来,声音与说话的音质很接近,演唱感觉十分粗犷,给人以豪放质朴的感觉,充满了民族色彩。(二)以郭兰英为代表的演唱风格。郭兰英于1948年,在石家庄首次出演了《白毛女》中的第二代“喜儿”,取得了巨大成功。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整体的政权不稳定,各种政治运动发起,文化事业在此时得到了极大的进步,艺术的发展也蒸蒸日上,树立了专业人员的信心,鼓舞了人们投身文化事业的热情。在这种大语境中,郭兰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进一步完善了“戏歌唱法”,吸收了民间传统唱法的精髓,在演唱时注重咬字,以及演唱口型变化,同时注重舞台动作的大胆创新与改编。(三)以万山红为代表的演唱风格。1979年万山红饰演歌剧《星光啊!星光》中田茹星这一角色,成功打动了无数观众。1987年出演歌剧《原野》大获成功,并将舞台搬到了美国,得到世界歌剧界的高度关注,并获得好评。万山红大胆尝试西方歌剧艺术,成为民族、美声唱法的佼佼者,被人们称为“双料歌后”。万山红所处的时期,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发展遇到了鸿沟,阻碍了美声唱法在民族歌剧演唱中的运用,此时演唱风格出现了二元化发展的分端,出现了民族化的美声唱法。(四)以彭丽媛为代表的演唱风格。1985年彭丽媛饰演《白毛女》中“喜儿”角色,完美的演绎颠覆了之前的“喜儿”形象,被视为第三代“喜儿”。1990年出演《党的女儿》中田玉梅角色,将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火遍大江南北。2005年,出演原创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成为她从艺经历的巅峰之作。彭丽媛善于运用中国民族声乐唱法,她充分践行了“科学唱法”的呼吸理念,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传统的民族唱法,加强了演唱时的通道感,让声音更具有震撼力,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五)以谭晶为代表的演唱风格。从谭晶表演的歌剧来看,有诸多当今时代的元素,她的演唱风格是一种融合唱法,以自己开创的跨界唱法为主,将西洋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三者的音色相互渗透,并将精华部分充分吸收,让演唱的过程声音更接近说话,咬字更加自然放松,形成独有的跨界多元的演唱风格。龙源期刊网三、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多元化体现(一)创作题材多样化。创作题材的多样化主要涉及三类:一是历史题材类,主要代表作有《木兰诗篇》、《西施》、《赵氏孤儿》等。《木兰诗篇》是根据《木兰诗》创作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讲述了“花木兰同父从军”的历史故事;《西施》是原创大型歌剧,以西洋大型歌剧形式来演绎的,讲述柔弱女子热爱祖国的故事;《赵氏孤儿》是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士”精神风范而改编创作的民族歌剧,这些歌剧作品都是根据人们熟识的历史实践或者人物形象进行改编创作的。二是革命题材类,主要代表作品有《江姐》、《白毛女》、《党的女儿》、《洪湖赤卫队》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以革命战斗、阶级斗争为题材,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创作的,这些民族歌剧作品成为“红色经典”的代表。三是民族题材类,主要代表作品有反映民族风情的歌剧作品《彝红》,描绘西域丝绸之路的歌剧作品《敦煌之恋》,讲述少数民族爱情故事的歌剧作品《冰山上的来客》,这些作品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多元结合,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二)演唱方式多样化。演唱方式的多样化,是演唱风格多样化的体现,有时在同一部歌剧中,要运用多种的唱法来完成表演,这是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取向的。原创歌剧《太阳雪》,在演唱方式上同时运用了民族、美声、通俗以及藏族原生态四种唱法,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多元化的特征。(三)音乐风格多样化。中国民族歌剧的音乐风格,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诸多不同的优秀音乐元素,尝试性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歌剧在音乐创作上,充分体现了音乐风格的多元化,金环演唱时采用的是河北梆子的曲调,多田演唱中采用了日本传统音乐的元素,这部歌剧作品中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影响了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也是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多元化特征的体现。参考文献:[1]居其宏.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3]盛雯.关于“中国歌剧”的观念[J].音乐创作,2013(3):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