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土地适宜性评价授课时数:6课时一、基本概念1、土地适宜性指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应注意的是,适宜用途的选择必须选择建立在土地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不应造成环境退化和生态恶化。2、土地适宜性评价指针对特定的利用方式是否适宜,若适宜对其适宜程度作出等级评定。针对某一用途的适宜程度可分为适宜与不适宜,适宜又分为最适宜、一般适宜、临界适宜三类。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6年公布的《土地评价纲要》,是各类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南,其评价系统的建立及评价过程及方法可供实际使用参考。1、《纲要》的评价等级系统分四个等级:适宜纲;适宜类;适宜亚类;适宜单元。1)土地适宜纲反映土地适宜性种类,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特定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或不适宜。适宜纲(S):指土地按所考虑的用途能持久利用,预期产生的效益值得进行投资,对土地不会产生破坏的危险。不适宜纲(N):指不能按所考虑的用途能持久利用。2)土地适宜类反映土地针对某种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一般分为三类:非常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非常适宜(S1):土地利用几乎不受限制,不会降低生产力或效益,不需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中等适宜(S2):土地利用有限制,降低生产力或效益,或增加额外投资费用,仍可获利。勉强适宜(S3):土地利用有严重限制,降低生产力或效益,或增加大量额外投资费用,只能勉强获利。当前不适宜(N1):土地利用当前有限制,但终究可以克服。永久不适宜(N2):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3)土地适宜亚类反映土地适宜类内限制性种类或所需要的改良措施的差别。亚类的设置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亚类数目应足以区别同一级土地的差别;二是对任何一个亚类应采用尽可能少的限制因素,找出主要矛盾,选择主要限制因素。4)土地适宜单元它是亚类的进一步细分,每一适宜亚类内所有的单元具有同样程度的适宜性和相似的限制性因素,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或经营条件(利用类型、作物轮作制、管理水平)只在细节上有差别。适宜性单元的实质就是一个基本评价对象、一个制图图班。2、《纲要》的评价类别目前适宜性评价:指土地未经过重大改良的现状下,对所要求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评价。潜在适宜性评价:指土地经过重大改良之后,对所要求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评价。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与方法1、规划评价1)明确评价目标明确是多目标适宜性评价,还是单目标适宜性评价,对土地利用类别作大致规定。2)了解评价区的基本情况了解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有助于判断评价成果的是否具有价值并进行调整。3)收集资料收集相关资料,主要考虑资料的限制性、可靠性和实用性。4)制定工作计划将评价内容和过程细化,估计所需时间,划分工作阶段,初步制定工作计划。2、明确土地利用的种类和要求确定土地利用的种类或方式,然后围绕土地利用的方式确定土地利用的要求。土地利用的要求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条件要求;土地持续利用的环境要求;土地持续利用的经济要求;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要求,包括对经营管理等的要求。3、调查研究区的土地属性和土地质量1)土地属性与土地质量的区别土地属性:是土地的可计量和可估量的属性,如坡度、降雨量、土壤有效水含量、植被生物量、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等。土地质量:指土地的综合属性,是土地各种性质的综合表现。土地质量不能直接测定,而需要通过某些土地性质的结合加以确定。如土壤肥力这项土地质量,可由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有效水分等土壤属性综合反映。2)土地质量的选择选择依据包括:对所研究的作物或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有影响;在研究区内出现对土地利用施加不利影响的临界值;可进行计量或估量,即有可行的收集资料的可能。3)土地质量的评定(1)选定土地性质考虑哪些土地性质最真实地反映土地质量,并且可以取得具体资料。(2)重要性排序将所选定的土地属性按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3)逐项检查资料是否齐备,还需要调查哪些数据资料。(4)编制土地质量评价表或土地质量诊断表。(5)单项土地质量评价对每一项土地质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6)土地质量综合评价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定总的土地适宜等级。4、土地利用与土地质量的比较1)要求的匹配将适宜等级的指标与每一个土地评价单元的具体条件比较,得出土地的适宜等级。2)实地验证通过实地调查,对研究区的每个评价单元的适宜性进行抽样检验,验证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和实用性。5、提交评价成果1)表格和图件成果表格法:土地评价单元图,土地适宜性评价表;图示法:土地评价单元图,土地适宜性等级图。2)土地利用类型描述3)评价单元土地利用类型的管理、环境影响说明。4)土地利用替代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等。四、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1、综合性土地适宜性评价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为例,其采用5级分类系统,自上而下依次是: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以及土地资源单位。1)土地潜力区土地潜力区是一个区划单位,为系统中的“0”级单位。其划分依据是水热条件,反映了区域之间生产力的对比。同一潜力区具有大体相同的土地生产能力,包括适宜的农作物、牧草、林木的种类、组成、熟制和产量,以及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和主要措施。根据活动积温、年降水量和干燥度,全国共划分为9个土地潜力区:华南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区、云贵高原区、华北-辽南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区、内蒙古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2)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类是在土地潜力区范围内,根据土地对农林牧生产的适宜性划分的土地类别。根据主宜性与多宜性相结合,共划分8个土地适宜类:宜农耕地类;宜农宜林宜牧土地类、宜农宜林土地类、宜农宜牧土地类、宜林宜牧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不宜农林牧土地类。3)土地质量等土地质量等是在土地适宜类范围内,反映土地的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的高低。按农、林、牧各分三个等级,即:宜农一、二、三等地;宜林一、二、三等地;宜牧一、二、三等地。三个等级分别用1、2、3表示,不宜农、林、牧用0表示。4)土地限制型是在土地质量等的范围内,按限制因素种类及其强度划分。土地限制型划分为:无限制(O);水文和排水条件限制(W);土壤盐碱化限制(S);土壤有效土层厚度限制(L);土壤质地限制(M);基岩裸露限制(b);地形坡度限制(p);土壤侵蚀限制(e);水分限制(r);温度限制(t)。限制因素分级(标准)评价等级(指数)限制因素分级指标代号农业评价林业评价牧业评价土壤侵蚀e(侵蚀沟占土地面积的%)无e011110e121111—30e232或12或131—50e3不33或不50e4不3不地形坡度P(度)3P01114—7P11或2118—15P22或31116—25P3不或32或1225P4不2或33或不限制因素分级表(一)限制因素分级(标准)评价等级(指数)限制因素分级指标代号农业评价林业评价牧业评价基岩裸露b(裸岩占土地面积的%)偶有裸岩b011120b11或21121—50b22或31151—70b3不或32或1270b4不2或33或不土壤质地m壤土m01——粘土、砂壤土m12——重粘土、砂土m23——砾质、砂质m3不32或3限制因素分级表(二)限制因素分级(标准)评价等级(指数)限制因素分级指标代号农业评价林业评价牧业评价有效土层l(cm)70l011—69—50l11或21—49—20l23或21或2—19—10l3不2或3—10l4不3—土壤盐碱化s无s0111盐碱化s1222盐土s2333水分条件r有水源保证r1——水源保证差r2——无水源保证r3——限制因素分级表(三)限制因素分级(标准)评价等级(指数)限制因素分级指标代号农业评价林业评价牧业评价水文与排水条件w无积水、排水条件好w0111偶尔积水或淹没,排水条件较好w1222季节性积水或淹没,排水条件较差w23或不33长期积水或淹没,排水条件差w3不不不温度条件t亚热带作物生长正常t01——亚热带作物生长受一定限制t12——亚热带作物生长受严重限制t23——亚热带作物不能生长t3不——限制因素分级表(四)5)土地资源单位即土地资源类型,它是土地质量评价的对象,由地貌、土壤、植被与利用类型组成。其中地貌按形态划分为:平地、台地、丘陵、山地、谷地和沙地六大类;土壤按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拟定的土壤分类系统(后经1988、1994等多次变动),定至土类、亚类为主;植被以亚型、群系为主;利用类型以利用现状类型二级地类为主。土地资源单位用1、2、3……表示,放在土地质量等的右下角,按图幅自行顺序编号。2、单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海南岛橡胶地评价为例,其基本步骤如下:1)明确橡胶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宜胶地的标准有:见P201。2)划分宜橡胶地的类型首先按风、寒、旱的限制程度,将全岛的宜胶地划分为3大区,15个类型。3)确定评价因素根据橡胶生长条件和宜胶地类型划分中已考虑的限制性因素,选择热量、辐射、土壤、宜割胶天数、平均产量作为评价因素。4)划分适宜性评价的等级将评价因素分为4级,评价分数分别定为5、4、3、2分。在此基础上将宜胶地划分为3个等级,并划分分段。5)宜胶地的适宜性评价计算15个评价单元的总分值,评定宜胶地的适宜等级。五、土地适宜性评价实例1、基于GIS的华北-辽南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1)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两大类(表2),即评价因子基础数据和评价过程辅助数据。2)土地限制性因素的质量分级从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和土地系统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地选定了10个评价因子,评价因子质量分等定级标准见表3。3)土地质量等的评价从各因子与土地质量的作用关系出发,确定各个评价因子不同质量等级对农林牧业的适宜性等级标准(如表4),进而在土地限制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计算每一限制型的农、林、牧业适宜等级,初步得到土地质量等数据。4)土地适宜类的评价在土地质量等初步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如下原则进行归纳和判定:(1)主宜性评价与多宜性评价相结合,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2)与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相结合,通过农、林、牧分类评价,由低级向高级归并;(3)稳定的耕地只作农业评价,不稳定的耕地和质量很差的耕地作农林牧评价;(4)一般平地、岗地的林地只作农林评价,丘陵、山地的林地只作林业评价;(5)一般平地、岗地、丘陵的草地要作农林牧评价,山地的草地只作林牧评价。2、某地马铃薯大棚种薯基地适宜性评价某地需要开展马铃薯大棚种薯基地建设,需对该地5种土地类型进行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表、每一个评价因子的权重以及适宜程度的得分已经给出(见表1),5种土地类型的基本属性也已经列出(见表2)。通过计算和所给出的评价标准,分析该地哪些土地类型适宜薯基地建设,其适宜程度如何?评价标准:总得分V>4.5非常适宜(S1)4.5—4.0中等适宜(S2)4.0—3.5勉强适宜(S3)<3.5不适宜(N)评价项目非常适宜(S1)(5分)中等适宜(S2)(4分)勉强适宜(S3)(3分)不适宜(N)(2分)气候因素(0.5)积温(℃)(0.4)2600—20002000-17001700—1500﹤1500降水(mm)(0.6)600—400400—300300—200﹤200土壤因素(0.3)土壤厚度(cm)(0.3)﹥8080—5050—20﹤20土壤有机质(g/100g)(0.6)﹥1.51.5—1.01.0—0.1﹤0.1土壤质地(0.1)粘土轻粘土粉沙土沙砾土社会经济因素(0.2)人均纯收入(元/人)(0.4)﹥40004000—20002000—1000﹤1000道路通达性(0.6)好一般差极差表1土地适宜性潜力评价表评价项目黄绵土坡耕地黑麻土平耕地黄绵土平滩地红粘土坡耕地黑麻土坡耕地积温(℃)19322450242614341620降水(mm)536382356260374土壤厚度(cm)46150321546土壤有机质(g/100g)1.321.740.580.321.23土壤质地粉沙土粘土沙砾土粉沙土轻粘土人均纯收入(元/人)27003600290012001800道路通达性一般好一般差一般表2土地评价单元土地属性的调查表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