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基础知识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三、评级工作等级的划分四、评价范围的确定五、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六、工程调查与分析七、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八、生态影响的防护、修复、补偿及替代方案九、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一、基础知识生态系统: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生态影响:经济社会生活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1)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的生态影响。(2)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的、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生态影响。(3)累积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的相互叠加。生态监测: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的测定、观察。特殊生态敏感区: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加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场、天然渔场等.一般区域: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1)主导功能原则:区域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在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2)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3)协调原则:在制定生态系统功能区划时,与已经形成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规格现状进行衔接。1、基本原则: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4)分级区划原则: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应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工作宏观管理的需要出发,进行大尺度范围划分。三、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一)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进行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进行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进行选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分析;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影响评价和动态管理;进行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研究保护措施;研究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得出结论。(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流程图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如表一所示。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三)划分原则依据(四)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方面主要的生态影响四、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一)对于1、2、3级评价项目,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1~2km;(二)有行业要求、规范或导则的,可参照行业要求、导则或规范所规定的评价范围。例如:①交通运输类公路: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O0-500m;铁路:为线路两侧各3O0m:水上线路:江河类包括所经汇河段的全河段及其沿江陆地;海上线路:主航线向两侧延伸5O0m:场站:机场周际外延5km,码头区周际外延3-5②煤炭开采二、三级项目以界定矿区及其周边5Km范围及有关水域为主;一级项目要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凡是由于矿产开采直接和间接引发生态影晌问题的区域均应进行评价。③石油天然气开采区域性开采项目评价范围:一级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影晌范围并外扩2-3Km(影响区边界涉及敏感区部分外扩3km);二级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并外扩2Km;三级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并外扩lkm。④水利水电类2、3级项目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下游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1级项目要对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甚至含河口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评价。此外,要对施工期的辅助场地进行评价。五、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一)影响范围内生态现状调查1.基本生态因子调查根据生态影响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特点,调查影响范围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项目占地区及周边评价范围内的地势地貌、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及肥力、局地气候、河流水系特征调查,项目建设可能影响的主要植物及植被分布调查,野生动物调查等。2.生态系统调查重点调查项目影晌范围内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趋势的调查。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生态系统应重点调查,包括生态系统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限制性因子)的调查、生态系统重要组成成分的调查、结构、功能,国际或国家、地方规定的保护要求。3.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调查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利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4.重要敏感生态保护目标调查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2号令,2008),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自然资源量的调,包括农业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储藏情况和开发利用。收集现有资料收集各级政府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收集国际关规定等资料。现场调查访问专家通过访问有关专家,解决调查和评价中高度专业化问题(如物种分类鉴定和疑难问题)。应用遥感技术资料。(二)生态现状调查方法六、工程调查与分析1、工程资料收集(1)工程设计资料,包括主、辅工程区位、规模、工程的类型、工艺、设计文件和内容等。(2)工程的平面图,在该图上应标明地表状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主要水体、植被类型及分布、主要动物群落)以及周边村镇、厂矿及大型建构筑物分布,交通规划,并标明评价区及界外区范围。(3)区域规划资料和图件。2、工程分析(1)拟建主、辅工程简要描述及分析(主要工程措施、工艺、施工和方法和运行特点)。(2)同类工程的调查分析,收集国内外类似工程资料,1级项目要对类似项目调查,进行类比分析。(3)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植被、地形地貌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以及由于生态因子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4)运行期工程对生态影响的途径分析,主要包括工程运行改变了区域空间格局、土地和水体的利用状况,以及由此而影响了自然资源状况。3、关键问题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根据对拟建项目潜在的环境问题分析,以及对项目性质和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分析,识别关键问题并用列表法对主要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在完成现状评价后,进一步确认主要的评价因子。在这个识别和筛选过程中,要初步判定评价因子的性质、变化过程,并定性预测变化结果。七、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应与现状评价相对应,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和受影响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功能选择评价指标。1.评级工作范围内涉及的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通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其中的不利影响、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2、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预测潜在后果。3、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应根据评对象的生态学特性,在调查、判定该去的主要的、辅助的生态功能以及完成功能必须的生态过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与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列表清单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发、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类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生物多样性评价等。八、生态影响的防护、修复、补偿及替代方案(一)措施1、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2、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3、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析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二)替代方案1、替代方案主要指项目中的选线、选址替代方案,项目的组成和内容替代方案,工艺和生产技术的代替方案,施工和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方案。2、评价应对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优选选择生态影响最小的替代方案,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三)生态保护措施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规模及工艺,实施空间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和典型措施设施工艺图。估算或概算环境保护投资。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检测因子、方法、频次等。九、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一、《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2015-03-13二、《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15-11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2011-09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响》——1997谢谢!